•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32卷  第4期

作物科学
水稻蛋白激酶OsCIPK5的亚细胞定位分析及RNAi转基因水稻的获得
熊桂红, 刘小娟, 杨靓, 吴祖建
2017, 32(4): 353-35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01
摘要:
在植物生长发育中,CIPKs(CBL-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s)在胁迫信号转导和增强抗逆途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OsCIPK5的具体功能还未知。为了研究OsCIPK5的功能,本研究从日本晴水稻中成功克隆了OsCIPK5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OsCIPK5含有2个功能区即激酶活性区和NAF区,OsCIPK5与5种植物的CIPK5同源性较高,而与短花药野生稻CIPK5的同源性最高(94%),亲缘关系最近。利用植物生理学方法对水稻进行低钾处理,结果表明水稻根中OsCIPK5受低钾诱导表达,而叶片中OsCIPK5表达量没有变化;同时构建了OsCIPK5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的植物瞬时表达载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OsCIPK5编码的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细胞膜,还以颗粒状结构不规则分布在细胞质中。进一步构建了OsCIPK5的RNAi载体,通过水稻遗传转化体系获得26株阳性转基因水稻。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分析表明,T1代转基因水稻中OsCIPK5的表达量与野生型相比显著降低。OsCIPK5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植物生理学分析、亚细胞定位以及RNAi转基因水稻的获得为研究OsCIPK5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园艺科学
叶面增施液钙对芒果钾、钙、镁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姚智, 王艺蓉, 李华东, 白亭玉, 康专苗, 仇海威, 林电
2017, 32(4): 359-36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02
摘要:
以‘台农1号’芒果为研究对象,设置0(CK)、0.5、1.5、2.5、3.5 g·L-1质量浓度钙含量5个处理,于催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及采收前分别喷施。结果表明,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叶面喷施液钙具有提高叶片、果皮、果肉及果核钙含量的作用;果实钙含量显著低于叶片,第1梢叶钾、钙、镁与果实间钾、钙、镁相关性比第2梢更为显著;第2梢叶钾、镁含量变化与钙相反,呈下降趋势;叶面喷施液钙可以提高糖酸比值,显著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增加果实维生素C含量,提高果实品质;高钙对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糖含量有降低作用。说明一定质量浓度范围(0.5~3.5 g·L-1)内,施钙有利于提高芒果果实品质,供试条件下,以0.5 g·L-1钙含量处理效果最佳。
龙眼果实挂树期合适结果母枝的筛选
蔡小林, 周煜棉, 潘介春, 刘红红, 农定国, 程夕冉, 莫云川, 徐炯志
2017, 32(4): 365-36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03
摘要:
以30年生‘石硖’龙眼为试材,应用生物统计软件对结果母枝单元质量的6个变量和果穗性状的4个变量,与果实外观色泽和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落果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母枝单元质量与挂树期果实外观色泽关系均未达显著水平,而母枝直径与单果重为显著多项式相关关系,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显著正单相关关系;果穗宽度、果穗体积分别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显著、极显著正单相关关系,果穗长度与果皮L*为显著多项式相关,果穗长度和果穗体积分别与落果率有极显著多项式相关;复叶数、小叶数、小叶面积和总叶面积均与挂树龙眼保鲜效应无关。建议根据结果母枝质量分批次先后采收,将母枝单元直径0.87 cm左右,果穗体积适中(V≈1 124.03 cm3),长度在36.67 cm左右,叶色浓绿有光泽的果穗进行挂树延后采收。
乌龙茶品种金牡丹杂交后代早期单株鉴定及SSR分子标记筛选
陈志辉, 游小妹, 林郑和, 钟秋生, 陈常颂
2017, 32(4): 370-37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04
摘要:
金牡丹是一个高香优质的乌龙茶新品种,适合制作乌龙茶、红茶和绿茶。因其制茶品质优异而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但该品种也存在不耐贫瘠、易早衰、抗逆性差等缺点。本研究以金牡丹为母本与多个优异父本自然杂交,其后代产生各种香型及农艺性状变异单株。通过早期单株品质与农艺性状快速鉴定与筛选,以及应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筛选,最终从杂交后代中筛选获得5个优异新株系并用于区域试验。本研究应用早期单株鉴定,能有效缩短育种周期,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还实现了在更大群体中筛选优异单株的目的,充分发挥茶树自然杂交育种优势。利用SSR分子标记辅助筛选还有效避免了新选育茶树品种遗传背景狭窄的问题。
酸雨胁迫对番茄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陈文胜, 出佳范, 吕再辉, 黄晓松, 徐冰莹, 邱栋梁
2017, 32(4): 376-38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05
摘要:
采用番茄品种‘倍盈’为材料,运用人工模拟酸雨研究不同强度酸雨(pH3.0、pH3.5、pH5.6)胁迫对‘倍盈’叶片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处理使番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及细胞质膜透性显著上升,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下降。胁迫停止后SOD的活性逐渐下降,停止胁迫后20 d,pH3.0与pH3.5处理均显著低于pH5.6(CK);可溶性蛋白的含量pH3.0与pH3.5多呈现波动性的上升,至停止胁迫后15 d,pH3.0、pH3.5与pH5.6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丙二醛的含量则呈现波动式上升,停止胁迫后20 d,pH3.5与pH5.6差异不显著,而pH3.0显著高于pH5.6;细胞质膜透性pH3.5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pH3.0表现下降趋势的现象,但至停止胁迫后20 d,pH3.0、pH3.5与pH5.6之间无显著差异;pH值3.0和pH值3.5的叶片伤害率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下降的趋势,至停止胁迫后10 d以后基本处于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从番茄植株的外部形态来看,pH3.0酸雨处理在胁迫停止后20 d,仍呈现叶片黄化、枯萎状态,说明pH3.0酸雨胁迫产生不可逆的伤害;而pH3.5酸雨胁迫处理下‘倍盈’表现出较好的自我修复能力。
不同营养基质配方对番茄幼苗抗盐性的影响
王利民, 吴一群, 黄东风, 李昱, 林琼, 罗涛, 栗方亮, 何春梅
2017, 32(4): 382-38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06
摘要: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草炭、蛭石、珍珠岩(重量比3:1:1)为育苗基质,并配施生物有机肥、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和硅钙肥等基质营养,研究不同肥料配方的育苗基质分别在0(对照)、100 mmol·L-1 NaCl下对“石头168”番茄幼苗生长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其他育苗营养基质处理,营养基质﹟8(有机肥12.5 g·kg-1、三元复合肥5.4 g·kg-1和硅钙肥0.54 g·kg-1)所育番茄苗的壮苗指数、根系干物质量、地上部分植株干物质量及叶绿素a/b等生长生理参数均表现较优,分别为1.199、1.000 g·株-1、10.700 g·株-1、1.065 mg·(g·FW)-1;营养基质﹟4(有机肥6.75 g·kg-1、三元复合肥2.70 g·kg-1和硅钙肥1.08 g·kg-1)的番茄幼苗植株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而叶片电解质相对外渗率则较低。因此,﹟8(有机肥12.5 g·kg-1、三元复合肥5.4 g·kg-1和硅钙肥0.54 g·kg-1)和﹟4(有机肥6.75 g·kg-1、三元复合肥2.70 g·kg-1和硅钙肥1.08 g·kg-1)番茄育苗营养基质均能明显改善幼苗的抗盐生长生理性状。
IBA与ABT组合对喜树插条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周勃, 任亚萍, 米银法
2017, 32(4): 387-39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07
摘要: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研究了不同浓度IBA与ABT组合对喜树嫩枝扦插生根效应及插条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IBA和ABT组合可显著提高叶及基部茎段内源激素IAA、ZR含量和IAA/ABA、ZR/ABA比值;降低GA3、ABA含量。进而提高喜树插穗成活率。各处理中,ABT 1 000+IBA 1 000 mg·L-1浸泡20 s效果最好,处理后第40 d插穗叶、茎内源IAA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7.5%、77.4%;叶内GA3含量第30 d显著低于对照24.8%;茎段GA3含量第40 d显著低于对照35.0%;叶、茎内ABA含量第30 d时分别比对照降低19.2%、32.2%。叶、茎段内IAA/ABA第20、30 d出现最高值,分别比对照提高114.0%、150.0%。叶、茎段内ZR/ABA变化与IAA/ABA变化类似,分别第20、30 d达到峰值,较对照分别提高151.4%、39.9%。IAA/ABA、ZR/ABA可作为衡量喜树插穗成活质量的2个指标。
叶底红花芽分化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王龙平, 陈振东, 苏金强, 蔡坤秀
2017, 32(4): 394-39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08
摘要:
为了确定叶底红的花芽分化特性,采用改良的石蜡切片法对叶底红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叶底红的花芽分化过程依次从外向内发育,可分为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花萼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和雌蕊原基分化期。福建漳州地区叶底红的花期从2月份持续到8月份,每轮花芽分化的时间约为30 d。
植物保护
小菜蛾COX7C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陈伟军, 谢苗, 仲帆, 尤燕春, 尤民生
2017, 32(4): 398-40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09
摘要:
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是真核细胞线粒体内膜和需氧细菌细胞膜呼吸电子传递链的终端氧化酶,与ATP的合成密切相关,COX7C基因属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核基因编码的一个亚基。本研究克隆了小菜蛾COX7C基因,测序后获得1条全长为213 bp的PxCOX7C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进化树分析表明COX7C在同一目昆虫中也不是完全保守的。荧光定量PCR分析COX7C在小菜蛾毒死蜱品系(CRS)、氟虫腈品系(FRS)和敏感品系(SS)3龄幼虫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OX7C在3个品系中均有表达,且在FRS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SS,说明其可能与小菜蛾对氟虫腈解毒代谢相关。本研究对小菜蛾COX7C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为今后对COX7C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马尾松响应松材线虫侵染的基因动态表达变化
谢婉凤, 李慧敏, 黄爱珍, 冯丽贞, 张飞萍
2017, 32(4): 403-40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10
摘要: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马尾松生长的流行性病害,可导致马尾松枯萎死亡。为揭示该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变化行为,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松材线虫侵染不同天数下的马尾松较其对照样本中病原识别、抗逆调节、次生代谢、解毒作用及生长素响应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除了与病原识别相关的CC-NBS-LRR抗性蛋白基因的表达随侵染天数的增加而增强之外,其他基因则在侵染2 d的马尾松样本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且明显高于未受侵染的对照马尾松样本,随后在侵染3天的马尾松中的表达又低于对照样本。此外,黄酮-3-羟化酶和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表达随着侵染虫量的增加呈先上调后下调的变化方式。通过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马尾松响应松材线虫侵染的基因表达变化模式。
苏云金杆菌00-50-5发酵上清液对南方根结线虫杀虫活性研究
孙燕芳, 白成, 龙海波
2017, 32(4): 410-41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11
摘要:
室内条件下,分别测定了苏云金杆菌Bt 00-50-5菌株液体和固体发酵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效果。结果显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发酵法在72 h所得上清液的毒性最高,南方根结线虫死亡率达到99.0%,而固体麸皮发酵物对线虫的最高毒性为发酵8 h,南方根结线虫死亡率为89.0%。液体发酵上清液经葡聚糖凝胶G-75柱层析分离,柱下物在280 nm处的吸收值呈现出4个峰Ⅰ、Ⅱ、Ⅲ和Ⅳ,其值0.601,1.475,1.641和0.392,其中峰Ⅱ、Ⅲ、Ⅳ处收集的蛋白对南方根结线虫有毒杀作用,分子量最小的Ⅳ蛋白杀线虫活性最高。上清液天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杀虫蛋白结果显示6条清晰蛋白带,其中37 kDa蛋白含量最多。
色板对棉田大青叶蝉田间诱集效果的研究
张志林, 付应林, 杨婷, 林珠凤
2017, 32(4): 415-41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12
摘要:
选择不同颜色的色板对棉田中大青叶蝉进行诱集筛选试验,并对放置高度、放置位点、朝向和不同时段进行技术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黄板诱集效果最佳;高度和朝向对诱集效果不存在显著影响;但放置位点和时段对诱集效果存在显著影响,色板在棉田中央或距离田边1 m处和19:00~7:00时诱集效果最佳。本研究对色板田间使用技术进行优化,为棉田大青叶蝉的综合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资源与环境科学
有机肥对日光温室生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江振, 王巨媛, 于学茹, 陈辉, 徐欣, 翟胜
2017, 32(4): 419-42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13
摘要: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日光温室生菜地不施肥(CK)、施用腐熟鸡粪(H)、羊粪(S)、鸡粪+秸秆(HSt)、羊粪+秸秆(SSt)、羊粪+鸡粪+秸秆(SHSt)等6种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及增温潜势(GWP)。结果表明:(1)H、S、HSt处理的N2O排放通量在施肥前、中、后期呈近“V”型变化,CK、SSt、SHSt呈倒“V”型变化;S、SSt、SHSt处理的CH4排放通量呈倒“V”型变化;CO2排放通量均呈近“V”型变化(SSt除外);(2)施肥前期,HSt、S、H、SHSt、SSt处理的N2O排放通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2.89、2.32、1.48、1.17、0.95倍;S、H的CH4排放通量显著高于CK处理1.91、1.11倍;H的CO2排放通量显著低于CK处理3.88倍。施肥中期,HSt的N2O排放通量显著低于CK处理1.93倍;SHSt的CH4排放通量显著高于CK处理1.34倍;各施肥处理的CO2排放通量与CK差异不显著。施肥后期,H的N2O排放通量显著高于CK处理1.10倍;SHSt、SSt、S的CH4排放通量显著低于CK处理3.76、5.25、5.58倍;HSt的CO2排放通量显著高于CK处理8.61倍;(3)全球增温潜势(GWP)按照S>SHSt>HSt>SSt>CK>H依次减小,建议施用腐熟鸡粪、鸡粪加秸秆及羊粪加秸秆。
桑园土壤中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罗奉奉, 张昌伟, 莫亚玲, 岑忠用
2017, 32(4): 425-43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14
摘要:
为获得高产纤维素酶菌株,以桑园土壤为对象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唯一碳源,利用刚果红染色法从桑园土壤中筛选得到12株产纤维素酶菌株,其中菌株YZB46产酶效果最好,经酶学性质初步分析,YZB46在pH 6.0、40℃条件下发挥最佳内切葡聚糖酶活性,为17.08 U·mL-1,经传代,YZB46的产纤维素酶能力能稳定遗传。通过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分析,发现菌株YZB46与芽孢杆菌属的Bacillus cereus同源性达99%,并将菌株YZB46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食品科学
不同活性氧清除剂处理对晚熟龙眼挂树保鲜的影响
魏秀清, 章希娟, 许玲, 余东, 陈志峰, 张丽梅, 许家辉
2017, 32(4): 431-43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15
摘要:
为探讨活性氧清除剂对晚熟龙眼挂树保鲜的影响,用1g·L-1的苯甲酸钠、甘露醇、没食子酸丙酯、乙酰水杨酸、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和维生素E喷雾立冬本果穗,以双蒸水喷雾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活性氧清除剂处理能减少龙眼果皮膜脂过氧化,抑制果皮中丙二醛(MDA)生成;推迟和降低果肉自溶发生;使果实保持较高的TSS,其中,抗坏血酸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没食子酸丙酯。
美拉德反应制备花蛤海鲜调味基料的工艺优化
王茵, 郭书悦, 吴靖娜, 蔡水淋, 叶孙忠
2017, 32(4): 435-43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16
摘要:
为了开发新型海鲜调味基料,以花蛤蒸煮液为原料,利用美拉德反应获得具有特殊风味的产物。通过不同还原糖反应产物感官评价的比较,筛选出木糖为适合的反应还原糖。以反应产物pH、中间产物D294、褐变程度D420和感官评价为指标,考查还原糖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3个因素对美拉德反应效果的影响。在单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获得花蛤蒸煮液美拉德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木糖添加量10%、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70 min。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反应产物具有浓郁的花蛤海鲜香味,符合调味品基料的要求,适合开发成各式海鲜调味品。
农业经济
福建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算——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刘丽丽, 谢东梅
2017, 32(4): 440-44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17
摘要:
为了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能够客观真实反映农村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总结福建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取得成效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选取代表农村贫困家庭生存权、教育权及健康权(食品消费支出、衣着消费、居住消费、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等5类)生活消费支出的数据,进行测算福建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结果表明,2007-2011年福建省施行的农村最低保障标准与测算标准之间存在着差距,农村低保标准整体偏低。最后,提出结合消费水平度量贫困,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体的多元的筹资机制,完善低保资金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低保制度,健全综合性的社会救助体系等政策建议。
特色农业发展的内涵、演变与评价研究综述
严小燕, 陈志峰, 曾玉荣
2017, 32(4): 448-45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18
摘要:
特色农业是全球消费需求多元化与农业市场高度细分背景下,建立在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优势农业、高效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是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特色农业的研究历程、概念、内涵和理论基础,并且从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机制与战略、产业化与竞争力、评价与预警、选择与区域布局以及信息化6个方面梳理了特色农业相关研究成果。
综述
DNA干扰现象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芮祥云, 陈金芝, 黄鹏榕, 杨广
2017, 32(4): 456-46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19
摘要:
与体内某一基因相同的DNA序列可特异性抑制细胞内靶标基因的表达,这种现象称之为DNA干扰(DNAi)。DNAi是随着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而在烟草属植物上被发现,之后在一些动植物及其细胞上也被发现。在原核生物中也存在DNAi现象,且原核生物的Ago在体外也能实现DNAi。原核生物DNAi的机理主要是Ago以DNA为向导切割DNA或RNA,而真核生物可能是基因转录后抑制、基因组甲基化和启动子结合的转录抑制等。本文还对DNAi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紫山药研究进展
张武君, 陈菁瑛, 刘保财, 黄颖桢, 赵云青
2017, 32(4): 461-46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4.020
摘要:
紫山药属山药的紫红肉品种群,因其块茎呈紫红色且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滋补保健作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目前全国多地都积极开展了紫山药的种植和研究工作,但仍存在特色品种较少,农户种植多为地方农家种,品质产量差异较大,消费者对紫山药的认识度偏低,部分地区栽培方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深加工产品较少,附加值不高,产业抗风险能力较低等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及文献调研,综述了近几年紫山药的种质、栽培技术、种苗扩繁,化学成分包括花色苷、多糖、尿囊素、薯蓣皂苷、糖蛋白、酚酸、主要营养成分,以及药理作用,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加强资源收集评价与特色品种选育,加强功效药理与保鲜加工研究,推进规范化种植,提高产品附加值,以促进紫山药产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