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  20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论文
锯缘青蟹系列配合饲料饲养试验
艾春香, 李少菁, 王桂忠, 林琼武
2005, 20(4): 217-221.
摘要:
锯缘青蟹是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蟹类之一,其养殖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被视为我国海水养殖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锯缘青蟹系列配合饲料进行饲养试验,经32 d饲养的结果表明,饲喂配合饲料的幼蟹生长性能良好、存活率高;经90 d饲养的结果表明,开发的系列配合饲料能满足锯缘青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和摄食习性,促进锯缘青蟹正常蜕壳生长,且具有良好的诱食性、水中稳定性。Ⅰ期幼蟹饲养90 d的最终存活率达75.9%,每只均重达205.0g。
锯缘青蟹的营养需求及其健康养殖
艾春香, 林琼武, 王桂忠, 李少菁
2005, 20(4): 222-227.
摘要:
概述了国内外近10年来锯缘青蟹营养需求及其健康养殖的研究进展,包括青蟹的蛋白质(氨基酸)、脂类(脂肪酸、磷脂、胆固醇等)和碳水化合物等的营养需求与亲体生殖营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青蟹健康养殖的技术关键,指出健康养殖是青蟹养殖的发展方向,是建立在科技创新基础之上的一项综合性技术措施,各个技术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贯穿于整个养蟹过程的始终。
转胸腺素基因螺旋藻的表达及免疫增强活性研究
章军, 徐虹, 周克夫, 刘仁海, 朱小明
2005, 20(4): 228-232.
摘要:
胸腺素α1(Tα1)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28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获得了转Tα1)基因螺旋藻,分别得到了1~4个串联目的基因的表达株,ELISA和HPLC检测结果表明:最高表达量可达藻细胞可溶性蛋白的7%,通过饲喂鳗鱼苗试验表明能有效提高鳗鱼苗体内的胸腺素含量,增强鳗鱼苗的免疫力。免疫增强蓝藻作为鱼类饲料添加剂适口性好,每公斤饲料适宜添加量为0.5~1.0 g,可望成为水产养殖的新型免疫增强饵料藻。
免疫增强蓝藻作为日本鳗鲡黑仔饲料添加剂研究
朱小明, 章军, 刘少萍
2005, 20(4): 233-237.
摘要:
免疫增强蓝藻是把胸腺素α1(Tα1)基因转移到蓝藻——聚球藻PCC 7942(Synechococcus sp.PCC7942)染色体上后获得稳定表达的转基因蓝藻,经小鼠实验初步表明其具有生物学活性并且口服有效。通过采用该免疫增强蓝藻饲喂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黑仔,并采集分离了一种鳗鱼养殖流行性发病弧菌,对饲喂了免疫增强蓝藻的黑仔鳗进行多次感染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添加免疫增强蓝藻的饲料后,黑仔鳗各检测组织器官Tα1含量显著提高;免疫增强蓝藻提高了试验鱼的免疫能力,增强了试验鱼的抗逆、抗病菌感染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免疫增强蓝藻作为鱼类饲料添加剂适口性好,适宜添加量为0.5~1.0 g·kg-1。
大黄鱼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
林树根, 王全溪, 王寿昆
2005, 20(4): 238-242.
摘要: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简称S-P法),用抗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T)、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u)等4种抗哺乳动物血清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5-HT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胃各部分布较多,食管和肠管分布较少;SST在胃贲门部和胃体部数量较多,胃幽门部较少,食管、前肠和中肠仅有少量分布,后肠的分布数量多。Gas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前肠、中肠、后肠,从胃幽门部到后肠呈递减分布趋势;食管、胃贲门部和胃体部均未检出。Glu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未发现。根据形态学特征,大黄鱼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与其他鱼类一样,分为两种类型,即开放型和闭合型细胞。
鳗鲡肠道菌株对鱼粉体外降解作用和对鳗鲡配合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樊海平, 翁祖桐, 林煜
2005, 20(4): 243-246.
摘要:
应用从养殖鳗鲡肠道分离的细菌菌株A40209CDC4和A31009NA,对鱼粉进行体外降解,并探讨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鳗鲡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鱼粉的各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寡肽+游离氨基酸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较对照组有较大幅度的提高。A40209CDC4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0.96%和10.04%;A3100gNA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2.96%和13.11%。表明这2株试验菌株作为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点带石斑鱼湿颗粒饲料饲养试验
林建斌, 李金秋, 朱庆国
2005, 20(4): 247-250.
摘要:
用湿颗粒饲料(试验组饲料)与小杂鱼(对照组饲料)对点带石斑鱼进行为期65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点带石斑鱼的尾平均日增重差异不大,平均饲料系数分别为1.43、4.75,点带石斑鱼增重1kg所需饲料成本分别为8.01元和9.50元,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公斤鱼增重节省饲料成本1.49元;试验组与对照组点带石斑鱼平均内脏比、平均丰满度、肌肉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等差异不显著(P0.05)。
带卵囊和自由产卵桡足类水蚤群体增殖比较研究
商栩, 王桂忠, 李少菁
2005, 20(4): 251-256.
摘要:
对自由产卵的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带卵囊的双齿许水蚤(Schmackeria dubia)在自然半封闭水体和实验室水箱培养条件下的群体增殖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扰动水体太平洋纺锤水蚤的增殖率大大高于静止水体,而双齿许水蚤则在两类水体中都表现出高的增殖率。太平洋纺锤水蚤在静止水体中的低幼体产出率是其所产自由散落的卵沉底后无法正常孵化、无法对浮游群体进行补充的结果,而双齿许水蚤的卵因得到带体卵囊的保护而保持了高孵化率和幼体存活率,从而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并能够进行高密度培养以获得高的无节幼体产量。因此,带卵囊桡足类水蚤更适于作为海水鱼类育苗所需开口活饵料的来源。
海鱼鳞粉在哺乳母猪日粮中的应用
郭庆, 曾丽莉, 潘瑞珍
2005, 20(4): 257-260.
摘要:
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18头长太二元哺乳母猪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处理2头母猪、3次重复),以海鱼鳞粉含量分别为0%、3.5%、7.0%的饲料进行为期28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①不同处理组哺乳母猪产后血清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5):产后10d,试验组Ⅰ哺乳母猪血清中的AKP和铁浓度显著高于试验组Ⅱ和对照组(P0.05);产后20d,试验组Ⅰ哺乳母猪血液中的白蛋白和铁浓度显著低于试验组Ⅱ和对照组(P0.05);②各处理组哺乳母猪每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③各处理组断奶仔猪的料肉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3.5%~7.0%海鱼鳞粉不影响饲料的适口性。
鲍系列配合饲料的研制及其养殖效果
许永安, 刘建诚, 廖登远
2005, 20(4): 261-264.
摘要:
报道鲍从育苗至养成的幼体鲍、稚鲍及成鲍系列配合饲料的3种配方、生产工艺和养殖效果:用幼体鲍饲料代替部分硅藻比单独使用硅藻可延长幼体鲍的附板天数10 d左右,提高出苗率30%~40%、成活率15%~20%;用稚鲍饲料养殖3.5 mm的稚鲍66 d,平均生长速度为169μm·d-1,显示出良好的生长性状;用成鲍饲料养殖25 mm左右的成鲍90 d,平均增长速度达172μm·d-1,平均增重速度达105 mg·d-1,分别比某商品成鲍饲料养殖成鲍的结果高20 μm·d-1、12 mg·d-1,平均饲料系数为2.0,比某商品成鲍饲料养殖成鲍的结果低0.1。
pH对苏氏圆腹(鱼芒)消化酶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黄永春, 黄福建, 杜红心, 陈启辉, 王好镇
2005, 20(4): 265-270.
摘要:
初步探讨了不同pH值对苏氏圆腹(鱼芒)(淡水白鲨和淡水黑鲨)的消化器官(肝、肠、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H值的变化,酶活性也随之变化;淡水白鲨的肝、肠、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7.0、7.8和3.0,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7.0、6.2和7.0;淡水黑鲨的肝、肠、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7.0、7.8和3.0,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7.0、7.0和7.0。其中蛋白酶活性表现为胃>肝>肠,淀粉酶活性表现为肝>胃>肠。淡水黑鲨的酶活性>淡水白鲨的酶活性。
乌贼内脏粉的营养价值及其安全性研究
刘智禹, 江琴
2005, 20(4): 271-274.
摘要:
乌贼内脏粉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牛磺酸、卵磷脂、胆固醇、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被大量应用于渔用饲料中,对水产动物有强烈的诱食性,并对生长有重要作用。加工、贮运过程中出现的霉变、脂肪酸败,以及镉含量过高影响了其在饲料业的安全应用。
WFL系列立式微粉碎机的设计研究
林亦枰, 沈美雄
2005, 20(4): 275-279.
摘要:
WFL型立式微粉碎机系列产品,围绕降低能耗、温升,提高生产率和延长使用寿命等问题,采用立轴式、机内离心分级调节细度,冷气穿透物料层降低料温,智能喂料控制负荷率,可换性耐磨材料延长寿命,以及增设消声器、改用脉冲除尘等措施,使产品性能不断提高。以WFL-100型(75 kW)微粉碎机集成的鳗鲡配合饲料生产线,粉碎智利红鱼粉时纯生产率2110kg·h-1,吨料电耗38.8kW·h-1,成品细度99.2%通过80目标准筛,粉料温升9.4℃,工作区粉尘浓度4.03mg·m-3。为水产饲料和相关产业技术进步提供了优质、高效、节能的微粉碎加工设备。
水产饲用鱼油理化指标对品质的影响
林虬, 宋永康, 陈人弼, 苏德森, 陈卫伟
2005, 20(4): 280-284.
摘要:
比较现行鱼油标准质量要求,全面分析了鱼油的特征指标、质量等级指标、卫生指标及掺伪对品质的影响,并针对提高鱼油品质和保证产品质量问题提出4条建议:①更新现行鱼油标准,细化水产、畜禽、不同饲喂对象、不同功能性及级别的饲用鱼油标准;②加快各品种水产养殖专用鱼油的研发,调制鱼油应注明调制用油和调制比例;③过氧化值和酸价应作为鱼油的强制性质量卫生指标,规定抗氧化剂的使用种类和限量;④建立适用鱼油的油脂检验分析方法,加强添加剂的监督检验管理。
鱼粉中寡肽和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罗钦, 陈人弼, 宋永康
2005, 20(4): 285-288.
摘要:
采用16%单宁酸沉淀鱼粉中的蛋白质,用凯氏定氮法和甲醛滴定法分别测出滤液中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计算出寡肽的含量。结果显示,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大批量鱼粉中寡肽和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在测定鱼粉中寡肽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取得较好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鱼油中维生素A、D和E
苏德森, 陈涵贞, 林虬, 陈红珊
2005, 20(4): 289-291.
摘要:
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鱼油中维生素A、D和E,以保留时间和特征光谱图进行定性,以紫外最强吸收波长的色谱图的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回收率为89.6%~95.0%,相对标准偏差为3.6%~5.1%,可适用于鱼油中维生素A、D和E的测定。
福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刘用场
2005, 20(4): 292-295.
摘要:
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加快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该文通过分析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现状和薄弱环节,提出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的若干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