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33卷 第12期
2018, 33(12): 1231-123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12.001
摘要:
谷丰B是一个广谱高抗稻瘟病水稻保持系,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Pi-d3和Pigm。为了进一步明确3个抗性基因在谷丰B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多基因编辑系统构建了共敲除Pi-d2+Pi-d3+Pigm基因载体。通过遗传转化试验以及DNA测序,T0代植株获得多种突变体组合类型。对其中的Pi-d2、Pigm、Pi-d2+Pi-d3、Pi-d2+Pigm、Pi-d2+Pi-d3+Pigm等5种纯合突变体的T1代株系进行稻瘟病室内接种鉴定,研究结果表明,Pi-d2、Pi-d3和Pigm分别对86/501-3、KJ201/CHE86061和86/CHE86061/501-3的菌株存在显著的抗性效应,Pi-d2+Pi-d3,Pi-d2+Pigm和Pi-d2+Pi-d3+Pigm的敲除株系的抗性不完全等同于单个基因的简单叠加,其中Pi-d2+Pi-d3+Pigm的突变体对菌株CHL768表现完全不同于其他类型突变体的感病性。上述结果为解析广谱高抗稻瘟病水稻材料谷丰B的抗性遗传机理提供重要信息,也为水稻稻瘟病抗病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谷丰B是一个广谱高抗稻瘟病水稻保持系,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Pi-d3和Pigm。为了进一步明确3个抗性基因在谷丰B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多基因编辑系统构建了共敲除Pi-d2+Pi-d3+Pigm基因载体。通过遗传转化试验以及DNA测序,T0代植株获得多种突变体组合类型。对其中的Pi-d2、Pigm、Pi-d2+Pi-d3、Pi-d2+Pigm、Pi-d2+Pi-d3+Pigm等5种纯合突变体的T1代株系进行稻瘟病室内接种鉴定,研究结果表明,Pi-d2、Pi-d3和Pigm分别对86/501-3、KJ201/CHE86061和86/CHE86061/501-3的菌株存在显著的抗性效应,Pi-d2+Pi-d3,Pi-d2+Pigm和Pi-d2+Pi-d3+Pigm的敲除株系的抗性不完全等同于单个基因的简单叠加,其中Pi-d2+Pi-d3+Pigm的突变体对菌株CHL768表现完全不同于其他类型突变体的感病性。上述结果为解析广谱高抗稻瘟病水稻材料谷丰B的抗性遗传机理提供重要信息,也为水稻稻瘟病抗病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2018, 33(12): 1237-124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12.002
摘要:
为优化多花黄精人工栽培模式,评价多花黄精品质,采用田间栽培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养分、多花黄精生物量分配;依据中国药典黄精检测方法,评价不同栽培模式多花黄精品质。结果表明,限耕容器栽培的土壤改良较好,多花黄精生长量较大,黄精多糖含量高,为10.0%;起垄栽培黄精多糖含量为9.4%。相关性分析结果:根系数量、长度与多花黄精根茎直径、鲜重呈显著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土壤pH值、全磷和全钾含量与黄精多糖含量呈线性正相关。研究表明:与起垄栽培相比,限耕容器栽培的多花黄精产量高10%,黄精多糖高6%,是人工种植较好的选择。
为优化多花黄精人工栽培模式,评价多花黄精品质,采用田间栽培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养分、多花黄精生物量分配;依据中国药典黄精检测方法,评价不同栽培模式多花黄精品质。结果表明,限耕容器栽培的土壤改良较好,多花黄精生长量较大,黄精多糖含量高,为10.0%;起垄栽培黄精多糖含量为9.4%。相关性分析结果:根系数量、长度与多花黄精根茎直径、鲜重呈显著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土壤pH值、全磷和全钾含量与黄精多糖含量呈线性正相关。研究表明:与起垄栽培相比,限耕容器栽培的多花黄精产量高10%,黄精多糖高6%,是人工种植较好的选择。
2018, 33(12): 1242-125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12.003
摘要:
半枝莲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分子基础研究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资源利用与开发。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 X Ten技术平台对半枝莲进行了转录组测序,通过de novo组装,获得125 823个unigene,N50长度826 bp、平均长度586 bp,并有74 185个unigene得到注释。半枝莲地上部分对地下部分差异表达unigene有14 832个,其中上调表达6 941个,下调表达7 891个;推测差异unigene多集中于植物-病原菌互作、淀粉和蔗糖代谢以及苯丙素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利用KEGG数据库挖掘出89个半枝莲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相关unigene,其中差异表达unigene 36个。半枝莲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差异基因分析中,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重要酶都有明显的下调表达,推测半枝莲的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器官是地上部分,其主要的药用部位是茎叶。黄酮类的关键酶研究结果为半枝莲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为半枝莲药用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调控、品质改良、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依据。
半枝莲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分子基础研究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资源利用与开发。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 X Ten技术平台对半枝莲进行了转录组测序,通过de novo组装,获得125 823个unigene,N50长度826 bp、平均长度586 bp,并有74 185个unigene得到注释。半枝莲地上部分对地下部分差异表达unigene有14 832个,其中上调表达6 941个,下调表达7 891个;推测差异unigene多集中于植物-病原菌互作、淀粉和蔗糖代谢以及苯丙素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利用KEGG数据库挖掘出89个半枝莲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相关unigene,其中差异表达unigene 36个。半枝莲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差异基因分析中,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重要酶都有明显的下调表达,推测半枝莲的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器官是地上部分,其主要的药用部位是茎叶。黄酮类的关键酶研究结果为半枝莲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为半枝莲药用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调控、品质改良、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依据。
2018, 33(12): 1251-125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12.004
摘要: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BL)对Cd胁迫下大麦幼苗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试Cd质量浓度(20 mg·L-1)和2,4-EBL质量浓度(0.2 mg·L-1)处理下,与对照相比,Cd处理使大麦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受到损伤,表现为根长、苗长、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CAT活性等指标下降,而叶片相对电导率、MDA、O2-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等指标增加。喷施2,4-EBL后,与单一Cd处理组相比,大麦幼苗根长、苗长、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促进了光合作用和幼苗生长,降低了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及O2-含量,而使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增加。表现出2,4-EBL对Cd胁迫后的大麦幼苗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增强了大麦在逆境中的适应能力。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BL)对Cd胁迫下大麦幼苗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试Cd质量浓度(20 mg·L-1)和2,4-EBL质量浓度(0.2 mg·L-1)处理下,与对照相比,Cd处理使大麦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受到损伤,表现为根长、苗长、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CAT活性等指标下降,而叶片相对电导率、MDA、O2-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等指标增加。喷施2,4-EBL后,与单一Cd处理组相比,大麦幼苗根长、苗长、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促进了光合作用和幼苗生长,降低了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及O2-含量,而使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增加。表现出2,4-EBL对Cd胁迫后的大麦幼苗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增强了大麦在逆境中的适应能力。
2018, 33(12): 1257-126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12.005
摘要:
在茶树转录组测序基础上,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茶树乙醇脱氢酶基因,命名为CsADH2。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540 bp,其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182 bp,编码393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预测位于细胞质。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猕猴桃、向日葵和莴苣的ADH相似性分别达到85%、85%和84%。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ADH2在茶树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茶树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茶树根的表达量最低;在白茶萎凋过程中,CsADH2相对表达量在萎凋2 h时开始上升,萎凋2~8 h相对表达量下降;12 h诱导表达上升至最高,为0 h时的6倍;CsADH2相对表达量在24~48 h处于降低趋势,但仍然显著高于0 h的相对表达量,表明CsADH2可能与白茶加工萎凋过程中脂肪族类香气物质的形成有关。
在茶树转录组测序基础上,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茶树乙醇脱氢酶基因,命名为CsADH2。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540 bp,其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182 bp,编码393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预测位于细胞质。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猕猴桃、向日葵和莴苣的ADH相似性分别达到85%、85%和84%。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ADH2在茶树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茶树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茶树根的表达量最低;在白茶萎凋过程中,CsADH2相对表达量在萎凋2 h时开始上升,萎凋2~8 h相对表达量下降;12 h诱导表达上升至最高,为0 h时的6倍;CsADH2相对表达量在24~48 h处于降低趋势,但仍然显著高于0 h的相对表达量,表明CsADH2可能与白茶加工萎凋过程中脂肪族类香气物质的形成有关。
2018, 33(12): 1264-126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12.006
摘要:
采用菌丝拮抗试验、菌丝生长速度测定、主要农艺性状对比、分子标记等分析方法,比较黑木耳新品种南耳1号与当地主栽品种新科1号、新科5号和Au139的主要性状和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南耳1号与当地主栽品种的菌丝间均存在明显拮抗现象;南耳1号菌丝生长速度较慢,但产量分别比新科1号、新科5号和Au139高12.7%、13.3%和19.6%;南耳1号鲜耳及干耳的背面颜色分别为红褐色和青褐色,明显区别于3个当地主栽品种(黑褐色和灰黑色);南耳1号与新科1号、新科5号和Au139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303、0.409和0.197。
采用菌丝拮抗试验、菌丝生长速度测定、主要农艺性状对比、分子标记等分析方法,比较黑木耳新品种南耳1号与当地主栽品种新科1号、新科5号和Au139的主要性状和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南耳1号与当地主栽品种的菌丝间均存在明显拮抗现象;南耳1号菌丝生长速度较慢,但产量分别比新科1号、新科5号和Au139高12.7%、13.3%和19.6%;南耳1号鲜耳及干耳的背面颜色分别为红褐色和青褐色,明显区别于3个当地主栽品种(黑褐色和灰黑色);南耳1号与新科1号、新科5号和Au139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303、0.409和0.197。
2018, 33(12): 1270-127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12.007
摘要:
以同一梨园中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的梨树根系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根际土壤抑草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避雨措施能显著降低梨果实的蔗糖含量(甜度),增加酸性物质含量。避雨栽培土壤的全氮和速效磷均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土壤。两种处理梨树根际土壤对莴苣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露地处理增加了土壤蛋白酶、脲酶、蔗糖酶和磷酸单酯酶活性。本研究还对各类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认为,避雨栽培不利于土壤肥力和物质循环,需要适度地补充营养元素、适当的露地栽培和及时除草来提高梨的品质。
以同一梨园中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的梨树根系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根际土壤抑草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避雨措施能显著降低梨果实的蔗糖含量(甜度),增加酸性物质含量。避雨栽培土壤的全氮和速效磷均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土壤。两种处理梨树根际土壤对莴苣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露地处理增加了土壤蛋白酶、脲酶、蔗糖酶和磷酸单酯酶活性。本研究还对各类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认为,避雨栽培不利于土壤肥力和物质循环,需要适度地补充营养元素、适当的露地栽培和及时除草来提高梨的品质。
2018, 33(12): 1275-127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12.008
摘要:
以花叶金线莲单芽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MS、B5、改良MS)、蔗糖含量及杀菌剂益培隆浓度等关键因素对其株型控制和污染控制的影响,探讨适合于试管花卉的培养基配方,以期建立花叶金线莲试管花卉培养技术。结果表明: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蔗糖20 g·L-1的培养基有利于花叶金线莲试管花卉的株型控制;培养基中添加1.5 mg·L-1益培隆有利于培养基污染控制;筛选出适宜花叶金线莲试管花卉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为改良MS+蔗糖20 g·L-1+益培隆1.5 mg·L-1+琼脂粉6.0 g·L-1+食用色素0.02 g·L-1,培养6个月,株型控制良好,观赏效果较佳。研究结果为花叶金线莲试管花卉开发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以花叶金线莲单芽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MS、B5、改良MS)、蔗糖含量及杀菌剂益培隆浓度等关键因素对其株型控制和污染控制的影响,探讨适合于试管花卉的培养基配方,以期建立花叶金线莲试管花卉培养技术。结果表明: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蔗糖20 g·L-1的培养基有利于花叶金线莲试管花卉的株型控制;培养基中添加1.5 mg·L-1益培隆有利于培养基污染控制;筛选出适宜花叶金线莲试管花卉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为改良MS+蔗糖20 g·L-1+益培隆1.5 mg·L-1+琼脂粉6.0 g·L-1+食用色素0.02 g·L-1,培养6个月,株型控制良好,观赏效果较佳。研究结果为花叶金线莲试管花卉开发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2018, 33(12): 1280-128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12.009
摘要:
2017年福建梨空芽现象发生总面积达14 951.4 hm2,产量损失达5.97万t;空芽现象自花芽开始萌动至显蕾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受害植株花期延长5 d以上,其单株花序数、单花序花朵数、单果序结果数与正常植株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分别减少71.02%、55.07%和53.85%;受害花芽症状表现为无梢无花、有梢无花、有花无梢和有梢少花4种类型;不同品种间空芽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避雨栽培、海拔较低、早期落叶发生重的梨园极显著高于对应梨园。对受害梨园空芽发生情况进行田间定点观测,并进行空芽枝条的室内病原、虫原镜检观察分析,送检鉴定的梨空芽样品中,普遍检出包括拟茎点霉、炭疽菌等多种病原,少量空芽中检出存有植食性跗线螨;空芽现象为近年来南方梨树上出现的一种梨花芽衰败现象,症状因芽受害程度不同表现有4种类型,发生程度因品种、栽培模式、海拔高度、早期落叶轻重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初步分析发生诱因为以拟茎点霉为主的致病菌危害所致。本研究探明梨花芽空芽现象的发生规律,分析可能的诱因,为制定梨空芽的合理防控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2017年福建梨空芽现象发生总面积达14 951.4 hm2,产量损失达5.97万t;空芽现象自花芽开始萌动至显蕾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受害植株花期延长5 d以上,其单株花序数、单花序花朵数、单果序结果数与正常植株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分别减少71.02%、55.07%和53.85%;受害花芽症状表现为无梢无花、有梢无花、有花无梢和有梢少花4种类型;不同品种间空芽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避雨栽培、海拔较低、早期落叶发生重的梨园极显著高于对应梨园。对受害梨园空芽发生情况进行田间定点观测,并进行空芽枝条的室内病原、虫原镜检观察分析,送检鉴定的梨空芽样品中,普遍检出包括拟茎点霉、炭疽菌等多种病原,少量空芽中检出存有植食性跗线螨;空芽现象为近年来南方梨树上出现的一种梨花芽衰败现象,症状因芽受害程度不同表现有4种类型,发生程度因品种、栽培模式、海拔高度、早期落叶轻重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初步分析发生诱因为以拟茎点霉为主的致病菌危害所致。本研究探明梨花芽空芽现象的发生规律,分析可能的诱因,为制定梨空芽的合理防控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2018, 33(12): 1287-129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12.010
摘要:
为研究间作绿肥对退化土壤中猕猴桃生长的影响,试验以东红猕猴桃为材料,研究了间作紫云英后退化土壤中猕猴桃成活率、茎叶生长情况以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等。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紫云英间作的试验组猕猴桃长势良好,株高、株径、叶片数、叶面积和单叶重均显著提高,但叶绿素含量并未发生明显改变。此外,间作紫云英后猕猴桃光系统Ⅱ(Photosystems,PSⅡ)实际光合效率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有所提高,但效果不明显。表明间作紫云英能够有效促进退化土壤中猕猴桃的生长。
为研究间作绿肥对退化土壤中猕猴桃生长的影响,试验以东红猕猴桃为材料,研究了间作紫云英后退化土壤中猕猴桃成活率、茎叶生长情况以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等。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紫云英间作的试验组猕猴桃长势良好,株高、株径、叶片数、叶面积和单叶重均显著提高,但叶绿素含量并未发生明显改变。此外,间作紫云英后猕猴桃光系统Ⅱ(Photosystems,PSⅡ)实际光合效率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有所提高,但效果不明显。表明间作紫云英能够有效促进退化土壤中猕猴桃的生长。
2018, 33(12): 1292-130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12.011
摘要:
对连城白鸭刺参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t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的序列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预测MITF蛋白的二、三级结构,并利用RT-PCR技术检测MITF基因在连城白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深入研究连城白鸭体内黑色素沉积的内在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显示,连城白鸭MITF基因长度为1 323 bp(登录号:MG516570),包括一个完整的CDS区(34~1 323 bp),编码429个氨基酸;与绿头鸭氨基酸同源性100%,与原鸡等鸟类的同源性达95%以上,而与绵羊等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远。对MITF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显示,无规则卷曲及α螺旋是形成其二级结构的主要结构元件;连城白鸭MITF蛋白三级结构为一个环状结构间隔开两个螺旋,从而形成MITF蛋白的基础螺旋-环-螺旋-拉链结构。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连城白鸭皮肤组织中的MITF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极显著(P < 0.01)高于其他各组织;各组织表达量依次为:皮肤>肾脏>肌胃>肝脏>肌肉。综上所述,MITF基因在连城白鸭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为深入探究MITF基因能否作为调控连城白鸭黑色素沉积的主效候选基因及连城白鸭黑色素性状的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对连城白鸭刺参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t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的序列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预测MITF蛋白的二、三级结构,并利用RT-PCR技术检测MITF基因在连城白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深入研究连城白鸭体内黑色素沉积的内在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显示,连城白鸭MITF基因长度为1 323 bp(登录号:MG516570),包括一个完整的CDS区(34~1 323 bp),编码429个氨基酸;与绿头鸭氨基酸同源性100%,与原鸡等鸟类的同源性达95%以上,而与绵羊等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远。对MITF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显示,无规则卷曲及α螺旋是形成其二级结构的主要结构元件;连城白鸭MITF蛋白三级结构为一个环状结构间隔开两个螺旋,从而形成MITF蛋白的基础螺旋-环-螺旋-拉链结构。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连城白鸭皮肤组织中的MITF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极显著(P < 0.01)高于其他各组织;各组织表达量依次为:皮肤>肾脏>肌胃>肝脏>肌肉。综上所述,MITF基因在连城白鸭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为深入探究MITF基因能否作为调控连城白鸭黑色素沉积的主效候选基因及连城白鸭黑色素性状的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2018, 33(12): 1301-130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12.012
摘要: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是茶园最难防治的主要害虫之一。为研究其微波防控技术参数,在室内分别以0、100、200、400、500、600和800 W微波处理茶小绿叶蝉成虫1 min,研究其对茶小绿叶蝉的杀死数量;另外以0、100、200、300、400、500和600 W微波分别辐射5、7、9、11、13、15、17 min,记录茶小绿叶蝉成虫即时死亡头数。结果表明,不同功率微波辐射茶小绿叶蝉1 min,对其16 d的死亡数量影响不显著;其中,600 W在第7 d累计死亡率为64.4%。600 W微波辐射茶小绿叶蝉7~17 min,其即时死亡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功率微波辐射的处理;600 W微波辐射13、15和17 min,即时死亡率分别为61.1%、83.3%和87.8%。因此,拟推荐微波功率600 W、微波辐射时间13 min的组合,作为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生产应用参考指标。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是茶园最难防治的主要害虫之一。为研究其微波防控技术参数,在室内分别以0、100、200、400、500、600和800 W微波处理茶小绿叶蝉成虫1 min,研究其对茶小绿叶蝉的杀死数量;另外以0、100、200、300、400、500和600 W微波分别辐射5、7、9、11、13、15、17 min,记录茶小绿叶蝉成虫即时死亡头数。结果表明,不同功率微波辐射茶小绿叶蝉1 min,对其16 d的死亡数量影响不显著;其中,600 W在第7 d累计死亡率为64.4%。600 W微波辐射茶小绿叶蝉7~17 min,其即时死亡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功率微波辐射的处理;600 W微波辐射13、15和17 min,即时死亡率分别为61.1%、83.3%和87.8%。因此,拟推荐微波功率600 W、微波辐射时间13 min的组合,作为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生产应用参考指标。
2018, 33(12): 1307-131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12.013
摘要:
螨类与昆虫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对厦门园博园内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体表螨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发现了5种螨,分属于尾足螨科与薄口螨科,其中尾足螨科的Centrouropoda almerodai数量最多,主要分布于鞘翅内表面,为优势种(优势度指数0.366),空间生态位宽度为0.05;数量第二的为薄口螨科的Curculanoetus sp.(优势度指数0.059),占据空间生态位最宽(0.47),在腹部背面、膜翅、鞘翅内表面上均有分布。由此可见,红棕象甲上的不同螨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具有种特异性。
螨类与昆虫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对厦门园博园内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体表螨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发现了5种螨,分属于尾足螨科与薄口螨科,其中尾足螨科的Centrouropoda almerodai数量最多,主要分布于鞘翅内表面,为优势种(优势度指数0.366),空间生态位宽度为0.05;数量第二的为薄口螨科的Curculanoetus sp.(优势度指数0.059),占据空间生态位最宽(0.47),在腹部背面、膜翅、鞘翅内表面上均有分布。由此可见,红棕象甲上的不同螨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具有种特异性。
2018, 33(12): 1312-131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12.014
摘要:
在室温条件下,探讨不同饥饿时间对拟环纹豹蛛体内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饥饿时间处理的拟环纹豹蛛雌、雄成蛛体内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存在差异。在饥饿初期(雌蛛0~12 h、雄蛛0~4 h),饥饿处理对拟环纹豹蛛体内的蛋白酶活性起促进作用,雌、雄蛛的蛋白酶活性分别较未饥饿处理上升了36.8%和35.8%,差异显著;而后期起抑制作用,但差异不显著。拟环纹豹蛛雌、雄成蛛体内的脂肪酶活性,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的趋势。在饥饿的初始阶段(0~4 h),饥饿处理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大,雌成蛛的脂肪酶活性较未饥饿处理的脂肪酶活性下降了39.6%,差异显著,雄成蛛的脂肪酶活性较未饥饿处理的脂肪酶活性下降了15.3%,差异不显著,而后期饥饿处理对拟环纹豹蛛雌、雄成蛛的脂肪酶活性影响均不明显。此外,拟环纹豹蛛雌成蛛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各相同饥饿处理时间均高于雄成蛛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
在室温条件下,探讨不同饥饿时间对拟环纹豹蛛体内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饥饿时间处理的拟环纹豹蛛雌、雄成蛛体内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存在差异。在饥饿初期(雌蛛0~12 h、雄蛛0~4 h),饥饿处理对拟环纹豹蛛体内的蛋白酶活性起促进作用,雌、雄蛛的蛋白酶活性分别较未饥饿处理上升了36.8%和35.8%,差异显著;而后期起抑制作用,但差异不显著。拟环纹豹蛛雌、雄成蛛体内的脂肪酶活性,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的趋势。在饥饿的初始阶段(0~4 h),饥饿处理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大,雌成蛛的脂肪酶活性较未饥饿处理的脂肪酶活性下降了39.6%,差异显著,雄成蛛的脂肪酶活性较未饥饿处理的脂肪酶活性下降了15.3%,差异不显著,而后期饥饿处理对拟环纹豹蛛雌、雄成蛛的脂肪酶活性影响均不明显。此外,拟环纹豹蛛雌成蛛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各相同饥饿处理时间均高于雄成蛛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
2018, 33(12): 1317-132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12.015
摘要:
耕地生态效率是评价耕地利用经济与环境绩效的有效测度。基于福建丘陵山区146块耕地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Bootstrap-DEA模型计算耕地生态效率和投入变量的生态效率,并通过Double Bootstrap Truncated回归模型分析耕地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发现:Bootstrap纠偏后的福建省丘陵山区耕地生态效率为0.610 7,化肥、农药及能源等投入变量的生态效率分别为0.679 9、0.575 5、0.481 9;Truncated回归结果显示耕地规模、教育程度、产品认证及复种指数对生态效率有显著影响,环境补贴对生态效率改善还未起作用。表明福建省丘陵山区耕地生态效率整体较为低下,应进一步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及加大绿色生态农业补贴力度,以提高耕地生态效率。
耕地生态效率是评价耕地利用经济与环境绩效的有效测度。基于福建丘陵山区146块耕地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Bootstrap-DEA模型计算耕地生态效率和投入变量的生态效率,并通过Double Bootstrap Truncated回归模型分析耕地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发现:Bootstrap纠偏后的福建省丘陵山区耕地生态效率为0.610 7,化肥、农药及能源等投入变量的生态效率分别为0.679 9、0.575 5、0.481 9;Truncated回归结果显示耕地规模、教育程度、产品认证及复种指数对生态效率有显著影响,环境补贴对生态效率改善还未起作用。表明福建省丘陵山区耕地生态效率整体较为低下,应进一步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及加大绿色生态农业补贴力度,以提高耕地生态效率。
2018, 33(12): 1324-132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12.016
摘要: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玫瑰茄为原料,液料比、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为自变量,玫瑰茄多糖得率为因变量,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玫瑰茄多糖工艺,并和水浴浸提、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玫瑰茄多糖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mL:g)20:1,提取时间15 min,微波功率150 W,超声波功率240 W。最佳提取条件下,玫瑰茄多糖提取率为3.51%。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玫瑰茄多糖工艺可行,操作简单。与其他提取法相比,不仅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提高玫瑰茄多糖的提取率。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玫瑰茄为原料,液料比、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为自变量,玫瑰茄多糖得率为因变量,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玫瑰茄多糖工艺,并和水浴浸提、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玫瑰茄多糖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mL:g)20:1,提取时间15 min,微波功率150 W,超声波功率240 W。最佳提取条件下,玫瑰茄多糖提取率为3.51%。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玫瑰茄多糖工艺可行,操作简单。与其他提取法相比,不仅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提高玫瑰茄多糖的提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