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27卷 第3期
2012, 27(3): 217-221.
摘要:
选取1998~2009年福建省不同地区番鸭中分离到番鸭呼肠孤病毒分离株中具有代表性的10株,用RT-PCR技术扩增其S1和S4基因的功能区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所扩增的S1基因的目的片段为819 bp,S4基因目的片段为992 bp。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部分毒株S1和S4基因序列,构建番鸭呼肠孤病毒的遗传进化树,分析遗传进化关系。国内各分离株S1基因同源性为92.2%~96.7%,与国外89026株同源性为88.5%~92.8%,与禽呼肠孤病毒S1133株同源性为76%~78%。国内各分离株S4基因同源性为95.2%~99.3%,与国外89026株同源性为92.3%~94.5%,与禽呼肠孤病毒S1133株同源性为21.2%~21.5%。通过遗传进化树可以看到MDRV与同属的ARV序列形成了2个大分支,而MDRV序列分为2个小分支:一支为10株分离株和国内分离株,说明国内分离株没有明显差异;一支为国外分离株89026株,这说明国内分离株与国外毒株存在地域差异。
选取1998~2009年福建省不同地区番鸭中分离到番鸭呼肠孤病毒分离株中具有代表性的10株,用RT-PCR技术扩增其S1和S4基因的功能区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所扩增的S1基因的目的片段为819 bp,S4基因目的片段为992 bp。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部分毒株S1和S4基因序列,构建番鸭呼肠孤病毒的遗传进化树,分析遗传进化关系。国内各分离株S1基因同源性为92.2%~96.7%,与国外89026株同源性为88.5%~92.8%,与禽呼肠孤病毒S1133株同源性为76%~78%。国内各分离株S4基因同源性为95.2%~99.3%,与国外89026株同源性为92.3%~94.5%,与禽呼肠孤病毒S1133株同源性为21.2%~21.5%。通过遗传进化树可以看到MDRV与同属的ARV序列形成了2个大分支,而MDRV序列分为2个小分支:一支为10株分离株和国内分离株,说明国内分离株没有明显差异;一支为国外分离株89026株,这说明国内分离株与国外毒株存在地域差异。
2012, 27(3): 222-226.
摘要:
为建立欧洲鳗鲡病毒性疾病分离、鉴定的细胞模型,以欧洲鳗鲡胸鳍细胞人工培养适应株(第21代)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培养基体外传代培养的方法,探讨欧洲鳗鲡胸鳍传代细胞体外培养的最适条件。观察比较不同培养基(L-15、RPMI-1640、高糖型DMEM)、血清成分(BS和FBS)及其浓度(5%、10%、15%、20%)对欧洲鳗鲡胸鳍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10%胎牛血清(FBS) 的L-15培养基最适合欧洲鳗鲡胸鳍细胞的生长。
为建立欧洲鳗鲡病毒性疾病分离、鉴定的细胞模型,以欧洲鳗鲡胸鳍细胞人工培养适应株(第21代)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培养基体外传代培养的方法,探讨欧洲鳗鲡胸鳍传代细胞体外培养的最适条件。观察比较不同培养基(L-15、RPMI-1640、高糖型DMEM)、血清成分(BS和FBS)及其浓度(5%、10%、15%、20%)对欧洲鳗鲡胸鳍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10%胎牛血清(FBS) 的L-15培养基最适合欧洲鳗鲡胸鳍细胞的生长。
2012, 27(3): 227-231.
摘要:
将90头平均体重为(32.0±1.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1组为对照组(粗蛋白质水平17.47%、可消化赖氨酸水平0.80%),2~5组为试验组,采用2×2因子设计,粗蛋白质水平为15.46%和13.49%与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0.80%和0.85%。试验期50 d。结果:(1)日粮粗蛋白质水平15.46%、可消化赖氨酸水平0.80%,对猪的生长性能无影响(P>0.05),尿氮排出量显著降低;当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增至0.85%时,猪的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尿氮、粪氮排出量显著降低。(2)日粮粗蛋白质水平13.49%、可消化赖氨酸水平0.80%,对猪的生产性能无影响,尿氮、粪氮及总氮排出量显著降低;当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增至0.85%时,影响猪的生长。结论: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4个百分点,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保持0.80%不变,对生长猪生长性能无影响,氮排泄量显著降低。
将90头平均体重为(32.0±1.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1组为对照组(粗蛋白质水平17.47%、可消化赖氨酸水平0.80%),2~5组为试验组,采用2×2因子设计,粗蛋白质水平为15.46%和13.49%与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0.80%和0.85%。试验期50 d。结果:(1)日粮粗蛋白质水平15.46%、可消化赖氨酸水平0.80%,对猪的生长性能无影响(P>0.05),尿氮排出量显著降低;当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增至0.85%时,猪的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尿氮、粪氮排出量显著降低。(2)日粮粗蛋白质水平13.49%、可消化赖氨酸水平0.80%,对猪的生产性能无影响,尿氮、粪氮及总氮排出量显著降低;当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增至0.85%时,影响猪的生长。结论: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4个百分点,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保持0.80%不变,对生长猪生长性能无影响,氮排泄量显著降低。
2012, 27(3): 232-236.
摘要:
在水温16~23℃、盐度30、pH8.0的环境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测定硫酸铜(CuSO4·5H2O)、硫酸锌(ZnSO4·7H2O)、氯化镉(CdCl2)和硝酸铅4种重金属盐对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幼螺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对泥东风螺幼螺24、48、72和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CuSO4·5H2O分别为2.596、1.037、0.690和0.400 mg·L-1;ZnSO4·7H2O分别为16.384、4.738、3.225和2.721 mg·L-1; CdCl2分别为17.286、7.340、3.799和2.361 mg·L-1;Pb(NO3)2分别为650.640、410.595、262.342和141.525 mg·L-1。CuSO4·5H2O、ZnSO4·7H2O、CdCl2和Pb(NO3)24种重金属盐对泥东风螺幼螺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40、0.272、0.236和14.153 mg·L-1;Cu2+、Zn2+、Cd2+和Pb2+、4种重金属离子对泥东风螺幼螺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10、0.062、0.148和8.501 mg·L-1,其毒性大小为 Cu2+ >Zn2+>Cd2+>Pb2+。
在水温16~23℃、盐度30、pH8.0的环境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测定硫酸铜(CuSO4·5H2O)、硫酸锌(ZnSO4·7H2O)、氯化镉(CdCl2)和硝酸铅4种重金属盐对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幼螺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对泥东风螺幼螺24、48、72和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CuSO4·5H2O分别为2.596、1.037、0.690和0.400 mg·L-1;ZnSO4·7H2O分别为16.384、4.738、3.225和2.721 mg·L-1; CdCl2分别为17.286、7.340、3.799和2.361 mg·L-1;Pb(NO3)2分别为650.640、410.595、262.342和141.525 mg·L-1。CuSO4·5H2O、ZnSO4·7H2O、CdCl2和Pb(NO3)24种重金属盐对泥东风螺幼螺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40、0.272、0.236和14.153 mg·L-1;Cu2+、Zn2+、Cd2+和Pb2+、4种重金属离子对泥东风螺幼螺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10、0.062、0.148和8.501 mg·L-1,其毒性大小为 Cu2+ >Zn2+>Cd2+>Pb2+。
2012, 27(3): 237-240.
摘要:
为研究鸭盲肠肿大坏死症的病因,对38只20日龄肉鸭分别予以饲喂患盲肠肿大坏死症的病鸭内脏混合物、发病地的泥鳅以及从泥鳅体内分离出的囊蚴,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泥鳅饲喂组和500个囊蚴饲喂组均出现典型的盲肠肿大坏死症症状,100个囊蚴饲喂组只有轻微的症状和盲肠病变;从泥鳅饲喂组、500个囊蚴饲喂组和100个囊蚴饲喂组病变盲肠内均检出盲肠杯叶吸虫,平均数量分别39、61.7和11.8条·只-1,3组均检出虫卵;而病鸭内脏饲喂组不发病,亦未检出盲肠杯叶虫。试验结果表明盲肠杯叶吸虫是鸭盲肠肿大坏死症的病原,病例发生地水田中的泥鳅是盲肠杯叶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为研究鸭盲肠肿大坏死症的病因,对38只20日龄肉鸭分别予以饲喂患盲肠肿大坏死症的病鸭内脏混合物、发病地的泥鳅以及从泥鳅体内分离出的囊蚴,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泥鳅饲喂组和500个囊蚴饲喂组均出现典型的盲肠肿大坏死症症状,100个囊蚴饲喂组只有轻微的症状和盲肠病变;从泥鳅饲喂组、500个囊蚴饲喂组和100个囊蚴饲喂组病变盲肠内均检出盲肠杯叶吸虫,平均数量分别39、61.7和11.8条·只-1,3组均检出虫卵;而病鸭内脏饲喂组不发病,亦未检出盲肠杯叶虫。试验结果表明盲肠杯叶吸虫是鸭盲肠肿大坏死症的病原,病例发生地水田中的泥鳅是盲肠杯叶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2012, 27(3): 241-244.
摘要:
以宜优673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生育期、株叶形态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稻播期推迟,水稻生育期缩短,主茎叶片数减少,植株高度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看,随水稻播期推迟,有效穗减少,结实率增加,穗粒数先增后减。宜优673播种的最佳时期为5月20日,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产量最高。5月1日播种,产量较高,但此期植株高度偏高,存在倒伏风险,栽培上应注意科学肥水管理,适时烤田,促控结合,养根壮杆,增强抗倒伏能力。
以宜优673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生育期、株叶形态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稻播期推迟,水稻生育期缩短,主茎叶片数减少,植株高度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看,随水稻播期推迟,有效穗减少,结实率增加,穗粒数先增后减。宜优673播种的最佳时期为5月20日,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产量最高。5月1日播种,产量较高,但此期植株高度偏高,存在倒伏风险,栽培上应注意科学肥水管理,适时烤田,促控结合,养根壮杆,增强抗倒伏能力。
2012, 27(3): 245-248.
摘要:
以南方新育成的9个花生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生产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饱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出仁率与单株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侧枝长、结果枝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正相关但不显著;总分枝数、百果重与单株生产力呈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单株生产力直接通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出仁率、侧枝长、百果重、总分枝数、饱果数、结果枝数、主茎高。在花生高产品种选育中,应注重果多、果饱、出仁率高、果较大的单株的选择,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
以南方新育成的9个花生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生产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饱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出仁率与单株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侧枝长、结果枝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正相关但不显著;总分枝数、百果重与单株生产力呈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单株生产力直接通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出仁率、侧枝长、百果重、总分枝数、饱果数、结果枝数、主茎高。在花生高产品种选育中,应注重果多、果饱、出仁率高、果较大的单株的选择,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
2012, 27(3): 249-251.
摘要:
2002年春以湛油41为母本,中间材料9817-36-2为父本配组,混合系谱法选育成福花7号。2009~2010年参加江西省春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 680.2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5.62%,籽仁产量3 234.2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6.94%;粗脂肪含量52.02%,蛋白质含量30.19%,O/L值1.35。该品种抗旱性强,耐涝性中等,抗倒性中等,叶斑病较轻,抗锈病,感青枯病,丰产性、稳产性好,全生育期123 d左右。2011年通过江西省认定(赣认花生2011004)。
2002年春以湛油41为母本,中间材料9817-36-2为父本配组,混合系谱法选育成福花7号。2009~2010年参加江西省春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 680.2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5.62%,籽仁产量3 234.2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6.94%;粗脂肪含量52.02%,蛋白质含量30.19%,O/L值1.35。该品种抗旱性强,耐涝性中等,抗倒性中等,叶斑病较轻,抗锈病,感青枯病,丰产性、稳产性好,全生育期123 d左右。2011年通过江西省认定(赣认花生2011004)。
2012, 27(3): 252-256.
摘要:
以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保存的草菇单孢菌株PYd21、PYd15及二者的杂交配对异核菌株H15-21为研究材料,利用本中心草菇的基因组、转录组及表达谱测序数据,对草菇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GAM)基因进行基因克隆,并对其结构与表达量进行研究。克隆测序了PYd21与PYd15中PGAM基因并进行比对,比对结果表明2个菌株的PGAM基因序列一致。利用转录组数据对PGAM基因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2 118 bp,含有10个外显子、9个内含子,其中6个内含子存在内含子保留的可变剪切类型;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 611 bp、编码536个氨基酸。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PGAM基因在PYd21、PYd15及H15-21中的标准表达量分别为35.29、127.91、302.89 TPM(Transcript Per Million Clean Tags),表达量依次升高,与菌丝生长速度显著正相关,且异核菌株H15-21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2个单孢菌株,暗示了异核体H15-21中两种不同的细胞核存在相互作用,影响了PGAM基因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基因表达量进行验证,与表达谱数据相符合。
以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保存的草菇单孢菌株PYd21、PYd15及二者的杂交配对异核菌株H15-21为研究材料,利用本中心草菇的基因组、转录组及表达谱测序数据,对草菇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GAM)基因进行基因克隆,并对其结构与表达量进行研究。克隆测序了PYd21与PYd15中PGAM基因并进行比对,比对结果表明2个菌株的PGAM基因序列一致。利用转录组数据对PGAM基因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2 118 bp,含有10个外显子、9个内含子,其中6个内含子存在内含子保留的可变剪切类型;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 611 bp、编码536个氨基酸。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PGAM基因在PYd21、PYd15及H15-21中的标准表达量分别为35.29、127.91、302.89 TPM(Transcript Per Million Clean Tags),表达量依次升高,与菌丝生长速度显著正相关,且异核菌株H15-21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2个单孢菌株,暗示了异核体H15-21中两种不同的细胞核存在相互作用,影响了PGAM基因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基因表达量进行验证,与表达谱数据相符合。
2012, 27(3): 257-260.
摘要:
从日本引进青花菜杂种19份,通过秋季田间经济性状和翌年春季开花习性鉴定,筛选出7份青花菜不育材料。用甘蓝类蔬菜自交系分别与其杂交,后代鉴定结果表明该7份青花菜不育材料为优良的胞质雄性不育材料。2000年以青花菜胞质不育材料为不育源,用甘蓝高代自交系为轮回亲本进行转育,连续回交5代,育成6个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强、雄性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不育系植株生长健壮,苗期低温无叶片黄化现象,花瓣完全开放,雌蕊发育较正常,蜜腺较发达,雄蕊完全退化,杂交结实正常。利用该不育系配制一代杂种,经田间试验鉴定,筛选出5个优良杂交组合,通过进一步试验、示范,育成甘蓝新品种夏华2号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从日本引进青花菜杂种19份,通过秋季田间经济性状和翌年春季开花习性鉴定,筛选出7份青花菜不育材料。用甘蓝类蔬菜自交系分别与其杂交,后代鉴定结果表明该7份青花菜不育材料为优良的胞质雄性不育材料。2000年以青花菜胞质不育材料为不育源,用甘蓝高代自交系为轮回亲本进行转育,连续回交5代,育成6个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强、雄性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不育系植株生长健壮,苗期低温无叶片黄化现象,花瓣完全开放,雌蕊发育较正常,蜜腺较发达,雄蕊完全退化,杂交结实正常。利用该不育系配制一代杂种,经田间试验鉴定,筛选出5个优良杂交组合,通过进一步试验、示范,育成甘蓝新品种夏华2号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2012, 27(3): 261-266.
摘要: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4份白肉枇杷种质资源进行分析。从89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6条多态性好、扩增清晰的引物,共获得195个位点,有153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百分率78.46%。采用NTSYS-PC2.0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24份白肉枇杷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5~0.89,在遗传系数为 0.72处将24份白肉枇杷种质资源划分为 3类。结果表明,白肉枇杷种间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白肉枇杷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相关性不甚明显, 多数来源相同的种质资源遗传关系近,但也存在明显的不同来源地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同期检测到的7条特异性条带,可作为供试白肉枇杷的6个品种鉴定的参考性标记;获得的部分特异标记可以区分贵妃、新白1号和新白8号。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4份白肉枇杷种质资源进行分析。从89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6条多态性好、扩增清晰的引物,共获得195个位点,有153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百分率78.46%。采用NTSYS-PC2.0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24份白肉枇杷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5~0.89,在遗传系数为 0.72处将24份白肉枇杷种质资源划分为 3类。结果表明,白肉枇杷种间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白肉枇杷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相关性不甚明显, 多数来源相同的种质资源遗传关系近,但也存在明显的不同来源地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同期检测到的7条特异性条带,可作为供试白肉枇杷的6个品种鉴定的参考性标记;获得的部分特异标记可以区分贵妃、新白1号和新白8号。
2012, 27(3): 267-272.
摘要:
对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青花菜生长情况及SOD和POD酶活性进行分析,并以‘翠绿’品种为试材,研究外源ABA对植株低温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抑制株高、茎粗的增长,SOD、POD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对低温胁迫的响应不同,‘翠绿’、‘蔓陀绿’品种受低温胁迫的影响较大,‘优秀’、‘DICICCO’(AU)品种受低温胁迫的影响较小。(2)100 mg·L-1 脱落酸(ABA)处理对提高‘翠绿’的株高、茎粗效果显著;50、100、150 mg·L-1 ABA处理的植株SOD、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0 mg·L-1 ABA),其中,100 mg·L-1 ABA对SOD、POD活性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3)外源ABA可显著提高‘翠绿’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在低温处理15 d并恢复处理15 d后,50、100、150 mg·L-1 ABA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并保持在较高水平。
对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青花菜生长情况及SOD和POD酶活性进行分析,并以‘翠绿’品种为试材,研究外源ABA对植株低温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抑制株高、茎粗的增长,SOD、POD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对低温胁迫的响应不同,‘翠绿’、‘蔓陀绿’品种受低温胁迫的影响较大,‘优秀’、‘DICICCO’(AU)品种受低温胁迫的影响较小。(2)100 mg·L-1 脱落酸(ABA)处理对提高‘翠绿’的株高、茎粗效果显著;50、100、150 mg·L-1 ABA处理的植株SOD、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0 mg·L-1 ABA),其中,100 mg·L-1 ABA对SOD、POD活性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3)外源ABA可显著提高‘翠绿’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在低温处理15 d并恢复处理15 d后,50、100、150 mg·L-1 ABA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并保持在较高水平。
2012, 27(3): 273-277.
摘要:
以晚熟白肉枇杷品种‘贵妃’为材料,研究不同结果母枝的性状对自然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疏果的情况下,梢长和叶片数是影响春梢果实穗重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其中梢长是影响夏梢果实品质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叶片数是影响夏梢坐果的主要生物学指标。贵妃枇杷生产上采用不疏果的栽培措施,若以春梢作为结果母枝,宜选择粗度大于0.9 cm、长度大于20 cm、叶片数为15~19的枝条;以夏梢作为结果母枝,则宜选择粗度大于0.7 cm、长度大于30 cm、叶片数大于20的枝条。探讨不疏果条件下白肉枇杷贵妃的果实品质,认为运用贵妃的优良性状,辅以选用优良结果母枝,贵妃枇杷不采用疏果技术而生产优质果的栽培模式是可行的。
以晚熟白肉枇杷品种‘贵妃’为材料,研究不同结果母枝的性状对自然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疏果的情况下,梢长和叶片数是影响春梢果实穗重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其中梢长是影响夏梢果实品质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叶片数是影响夏梢坐果的主要生物学指标。贵妃枇杷生产上采用不疏果的栽培措施,若以春梢作为结果母枝,宜选择粗度大于0.9 cm、长度大于20 cm、叶片数为15~19的枝条;以夏梢作为结果母枝,则宜选择粗度大于0.7 cm、长度大于30 cm、叶片数大于20的枝条。探讨不疏果条件下白肉枇杷贵妃的果实品质,认为运用贵妃的优良性状,辅以选用优良结果母枝,贵妃枇杷不采用疏果技术而生产优质果的栽培模式是可行的。
2012, 27(3): 278-282.
摘要:
以福建省6个县14个不同水稻田土壤为材料,通过常规方法测定其养分状况与微生物数量,比较冷浸田与非冷浸田土壤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冷浸田与非冷浸田相比,有机质含量、有效P含量、0~20 cm土层真菌数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冷浸田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效P含量和0~20 cm土层真菌数量较低。(2)冷浸田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非冷浸田土壤三者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3)土壤真菌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P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与有效P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显著减少;与细菌相比,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更易受到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
以福建省6个县14个不同水稻田土壤为材料,通过常规方法测定其养分状况与微生物数量,比较冷浸田与非冷浸田土壤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冷浸田与非冷浸田相比,有机质含量、有效P含量、0~20 cm土层真菌数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冷浸田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效P含量和0~20 cm土层真菌数量较低。(2)冷浸田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非冷浸田土壤三者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3)土壤真菌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P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与有效P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显著减少;与细菌相比,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更易受到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
2012, 27(3): 283-286.
摘要: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鉴定苏云金芽胞杆菌 LSZ 9408菌株的杀虫晶体蛋白及其基因组成。PCR结果表明:苏云金芽胞杆菌 LSZ 9408菌株中含有cry1和cry2两种基因型。采用5对通用引物—Un1、Un2、Un3、Un4、Un7/8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Un1和Un2引物扩增的DNA 片段大小分别为270 bp和700 bp左右,其他引物无PCR扩增产物。SDS-PAGE结果也表明:苏云金芽胞杆菌 LSZ 9408菌株中含有cry1和cry2两种基因,它们编码的杀虫晶体蛋白分子量约为130 kD和65 kD。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鉴定苏云金芽胞杆菌 LSZ 9408菌株的杀虫晶体蛋白及其基因组成。PCR结果表明:苏云金芽胞杆菌 LSZ 9408菌株中含有cry1和cry2两种基因型。采用5对通用引物—Un1、Un2、Un3、Un4、Un7/8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Un1和Un2引物扩增的DNA 片段大小分别为270 bp和700 bp左右,其他引物无PCR扩增产物。SDS-PAGE结果也表明:苏云金芽胞杆菌 LSZ 9408菌株中含有cry1和cry2两种基因,它们编码的杀虫晶体蛋白分子量约为130 kD和65 kD。
2012, 27(3): 287-293.
摘要:
采用50 L全自动发酵罐进行植物疫苗工程菌FJAT-T8发酵,并对发酵过程的相关参数进行跟踪检测。为了研究FJAT-T8的生长适合度,将发酵过程中变化差异显著的参数作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用多元线性回归及相关法分析各参数动态模型及因子间关系,并用电镜扫描法跟踪菌体形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菌体生长可划分为4个周期:0~16 h(适应期)、24 h(对数期)、32~72 h(稳定期)和80~96 h(消亡期);该菌发酵最佳质量的终止判断指标为:发酵时间40~48 h,发酵液pH值8.7~8.8,溶氧量趋于稳定不变。
采用50 L全自动发酵罐进行植物疫苗工程菌FJAT-T8发酵,并对发酵过程的相关参数进行跟踪检测。为了研究FJAT-T8的生长适合度,将发酵过程中变化差异显著的参数作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用多元线性回归及相关法分析各参数动态模型及因子间关系,并用电镜扫描法跟踪菌体形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菌体生长可划分为4个周期:0~16 h(适应期)、24 h(对数期)、32~72 h(稳定期)和80~96 h(消亡期);该菌发酵最佳质量的终止判断指标为:发酵时间40~48 h,发酵液pH值8.7~8.8,溶氧量趋于稳定不变。
2012, 27(3): 294-298.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分析龙眼微生物保鲜菌FJAT-0809-GLX发酵液丙酮萃取物的成分,初步鉴定出化合物38种。在鉴定出的化合物中,匹配率在90%以上的成分有5种,包括2-呋喃甲醇、5-甲基呋喃醛、2-甲基-3-羟基-4-吡喃酮、1,4∶3,6-二脱水-α-吡喃葡萄糖、六氢吡咯并吡嗪-1,4-二酮。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六氢吡咯并吡嗪-1,4-二酮和5-甲基呋喃醛,其相对含量分别达到了37.52%和4.9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分析龙眼微生物保鲜菌FJAT-0809-GLX发酵液丙酮萃取物的成分,初步鉴定出化合物38种。在鉴定出的化合物中,匹配率在90%以上的成分有5种,包括2-呋喃甲醇、5-甲基呋喃醛、2-甲基-3-羟基-4-吡喃酮、1,4∶3,6-二脱水-α-吡喃葡萄糖、六氢吡咯并吡嗪-1,4-二酮。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六氢吡咯并吡嗪-1,4-二酮和5-甲基呋喃醛,其相对含量分别达到了37.52%和4.97%。
2012, 27(3): 299-304.
摘要:
对大球盖菇漂烫液喷雾干燥精粉在贮藏期内物理性状、吸湿性和自由基清除性能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温度越低,大球盖菇漂烫液喷雾干燥精粉对·OH自由基清除率越高,半损失时间也越长,应在低温下储存且不应超过20℃;相同温度下无光照大球盖菇漂烫液喷雾干燥精粉比光照的半损失时间更长,采取措施减少光照有利于延长精粉的贮藏时间,应尽量避光保存;不同湿度下吸湿速率存在差异,相对湿度越高,吸湿性变化越快;不同湿度下的理论包装时间较充足,在相对湿度达到92.31%条件下包装时间长0.34 h,因此防止吸湿回潮是精粉产品贮藏的一个重要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大球盖菇漂烫液喷雾干燥精粉在低温、低湿及避光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对大球盖菇漂烫液喷雾干燥精粉在贮藏期内物理性状、吸湿性和自由基清除性能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温度越低,大球盖菇漂烫液喷雾干燥精粉对·OH自由基清除率越高,半损失时间也越长,应在低温下储存且不应超过20℃;相同温度下无光照大球盖菇漂烫液喷雾干燥精粉比光照的半损失时间更长,采取措施减少光照有利于延长精粉的贮藏时间,应尽量避光保存;不同湿度下吸湿速率存在差异,相对湿度越高,吸湿性变化越快;不同湿度下的理论包装时间较充足,在相对湿度达到92.31%条件下包装时间长0.34 h,因此防止吸湿回潮是精粉产品贮藏的一个重要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大球盖菇漂烫液喷雾干燥精粉在低温、低湿及避光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2012, 27(3): 305-311.
摘要:
随着多种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及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研究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越来越多。蛋白质组学作为后基因组时代新兴起来的交叉学科,已成为新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门领域,并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病理学科的研究。对蛋白质组学的诞生、发展及研究技术进行了阐述,并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病理学上的研究进展,对蛋白质组学在应用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讨论。
随着多种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及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研究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越来越多。蛋白质组学作为后基因组时代新兴起来的交叉学科,已成为新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门领域,并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病理学科的研究。对蛋白质组学的诞生、发展及研究技术进行了阐述,并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病理学上的研究进展,对蛋白质组学在应用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讨论。
2012, 27(3): 312-318.
摘要:
统计1991年至2010年福建省审定的184个杂交稻品种的信息,回顾和综述了福建省近20 a杂交水稻育种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对配制这些杂交稻品种所用的亲本进行统计和分析认为:(1)福建省杂交稻品种主要是由本省科技人员培育而成的,占审定数的85.87%。(2)"八五"、"九五"期间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应用的不育系比较单一,"十五"、"十一五"期间涉及的不育系数量比较多,Ⅱ-32A、龙特浦A、珍汕97A、冈46A、D62A、SE21S是配组频率较多的不育系。(3)蜀恢527、明恢86、明恢63、福恢673、闽恢3301是配组频率较多的恢复系。(4)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不足之处是育成品种中优质品种和丰、抗、优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相对较少;能抗多种病虫害和适合轻简栽培的杂交稻品种缺乏。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福建省杂交稻未来育种思路与策略。
统计1991年至2010年福建省审定的184个杂交稻品种的信息,回顾和综述了福建省近20 a杂交水稻育种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对配制这些杂交稻品种所用的亲本进行统计和分析认为:(1)福建省杂交稻品种主要是由本省科技人员培育而成的,占审定数的85.87%。(2)"八五"、"九五"期间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应用的不育系比较单一,"十五"、"十一五"期间涉及的不育系数量比较多,Ⅱ-32A、龙特浦A、珍汕97A、冈46A、D62A、SE21S是配组频率较多的不育系。(3)蜀恢527、明恢86、明恢63、福恢673、闽恢3301是配组频率较多的恢复系。(4)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不足之处是育成品种中优质品种和丰、抗、优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相对较少;能抗多种病虫害和适合轻简栽培的杂交稻品种缺乏。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福建省杂交稻未来育种思路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