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Specialized Agriculture
-
摘要: 特色农业是全球消费需求多元化与农业市场高度细分背景下,建立在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优势农业、高效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是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特色农业的研究历程、概念、内涵和理论基础,并且从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机制与战略、产业化与竞争力、评价与预警、选择与区域布局以及信息化6个方面梳理了特色农业相关研究成果。Abstract: Specialized agriculture has unique advantages over the conventional practices due to its highly efficient and brand-oriented characteristics by design. In respond to the vastly diversified global consumer demands and increasingly segmented agricultural markets, it emerges with the matching specific regional resources on material supplies and supporting system.Its development is seen as an effective process to formulate the structure of activities and direc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China's agriculture in the years to com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history, concept, content,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tudy on specialized agriculture.In addition, it highlights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covering 6 aspects of research areas, including model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strategy, industrializ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and precautions, selection and regional layou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Keywords:
- specialized agriculture /
- model /
- competitiveness /
- layout /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产蛋量属于限制性状和低遗传力性状,是家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数量性状[1]。金定鸭为福建省特色优秀地方蛋鸭品种,具有很强的抗逆、抗盐性,以耐粗饲、产青壳蛋、产大蛋、蛋品质好、耐寒而著称,是我国麻鸭品种产青壳蛋最多的品种。2000年,金定鸭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然而,由于福建省金定鸭品种保护方法比较单一,保护群体较小,缺乏系统选育,影响了保种质量和提纯复壮的速度,导致了种质资源退化。目前闽南一带饲养较多的是群众自繁自养、盲目杂交、未经系统选育的小型金定鸭。该鸭体型、开产、料蛋比与原种金定鸭相比,均有所改善;但由于缺乏系统选育,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参差不齐,有的体型很大、有的很小,有的产蛋量很高、有的又很低,导致其种用价值不高,生产的商品蛋鸭体型外貌严重分离,产蛋性能高低不一,影响其生产潜能的发挥。
动物的繁殖活动主要受内分泌生殖激素的调控,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会直接影响卵泡颗粒细胞的增生、卵泡的生长发育以及雌激素的合成与排卵,是影响雌性动物的重要激素[2-3]。促卵泡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FSHR)存在于卵泡颗粒细胞膜上,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对动物卵巢细胞的发育、成熟和排卵具有重要的作用[4]。目前对于家禽FSHR基因的研究较少,且大都集中在鸡上,该基因在鸭上的研究相对较少。仅李亨等[5]在高邮鸭中研究发现FSHR基因外显子4上存在多态位点,且该位点与380日龄产蛋数存在显著相关(P < 0.05),由此说明FSHR基因外显子4的基因型WW对高邮鸭繁殖生理机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旨在对金定鸭FSHR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从分子标记方面提高金定鸭的产蛋量,培育优质高产的金定鸭新品系,促进金定鸭的规模化饲养与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于福建省龙海市顺兴金定鸭有限公司饲养试验鸭。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禽分子遗传育种实验室进行相关的分子试验。
试验选取健康高产金定鸭(≥290枚·年-1)、低产金定鸭(≤210枚·年-1)个体各20只,采用胫静脉采血,EDTA抗凝,然后放入-20℃中保存。总DNA的提取采用基因组DNA试剂盒提取,TE溶解,提取完后放入-20℃保存备用。
1.2 主要试剂
普通琼脂糖凝胶回收纯化试剂盒、血液/细胞/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均购自TIANGEN公司;Platinum PCR SuperMix, High Fidelity、Nuclease-free water购自福州奥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GMT载体、DNA Marker (DL5000)均购自大连TAKARA公司。
1.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根据在GenBank上已收录的鸭和鸡FSHR基因的DNA序列和mRNA序列,利用Primer 5.0设计相关引物5对,送大连TAKARA公司进行合成,引物序列见表 1。
表 1 用于FSHR基因SNP筛查的引物信息Table 1. Details of 5 primmer pairs for SNP of FSHR gene of Jinding duck引物 引物序列 退火温度
(Tm) /℃片段大小
/bpP1 F: 5′-CAGTCATGTCACGCACAACATT-3′; R: 5′-GTGGCTGCATTTCTGCTCAC-3′ 59; 59 330 P2 F: 5′-GCATTGCTTGAAATATCTTGACT-3′; R: 5′-GCTTAGCACAGGTTAGATGGAA-3′ 56; 57 700 P3 F: 5′-GGGTATGTGGTGAAAGCCTAC-3′; R: 5′-CCCAAAATGCTATCATGAAGCT-3′ 56; 59 310 P4 F: 5′-GAAATGCTTTGCCTTTACCTT-3′; R: 5′-CAACCCATTTCTGAAGAAGGA-3′ 56; 57 366 P5 F: 5′-GTAATGCTGAGCTTCCCTGTTC-3′; R: 5′-GGCTTAATGATGAGAAAAAGGAA-3′ 58; 58 540 1.4 PCR扩增
应用血液/细胞/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产蛋量高(H)、产蛋量低(L)的健康金定鸭血液基因组DNA,分别混合形成2个DNA池,进行PCR扩增反应,PCR反应体系为50 μL:Platinum PCR SuperMix, High Fidelity 45 μL,上游引物1 μL,下游引物1 μL,模板DNA池(第一轮PCR产物稀释10倍)2 μL,ddH2O 1 μL。PCR反应条件:94℃ 2 min,94℃ 30 s,62℃ 30 s,68℃ 30 s,共38个循环; 72℃ 10 min,4℃保存。PCR产物经1%~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效果。用胶回收试剂盒将目的片段回收、纯化后连接到载体pGM-T上,然后转化感受态细胞。
1.5 测序分析
将随机挑选好的5个阳性克隆子送往大连TAKARA公司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利用DNASTAR软件和NCBI网站的Blast分析程序与鸡的FSHR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1.6 FSHR基因相关的SNP筛查
根据所获得的FSHR基因的序列进行SNP筛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PCR扩增结果
分别提取低产和高产金定鸭的基因组DNA,电泳结果显示DNA浓度高(图 1),适于PCR扩增。图 2为PCR的扩增结果,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位于200~500、500~750 bp,扩增片段长度特异性较好,没有非特异性条带,且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PCR产物经回收、克隆,挑取阳性克隆子并进行双向测序,得到长度分别为330、700、310、366、540 bp的片段(图 2)。
2.2 序列分析
将获得的序列分别与鸡的FSHR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序列a包含第1外显子(185 bp)的完整序列,第1内含子(145 bp)的部分序列;序列b包含第2(75 bp)、3外显子(75 bp)、第2内含子(463 bp)的完整序列,第1(40 bp)、3内含子(47 bp)的部分序列;序列c包含第4外显子(75 bp)的完整序列,第3(180 bp)、4内含子(55 bp)的部分序列;序列d包含第5外显子(78 bp)的完整序列,第4(232 bp)、5内含子(56 bp)的部分序列;序列e包含第6(69 bp)、7外显子(75 bp)、第6内含子(117 bp)的完整序列,第5(133 bp)、7内含子(146 bp)的部分序列。
2.3 SNPs分析
金定鸭低产、高产池DNA的PCR扩增产物经回收纯化、双向测序以及拼接处理后,进行比对,结果发现在外显子1第50 bp处存在A/G突变;在外显子2第30 bp处存在A/G突变;在外显子4第33 bp处存在C/T突变;在外显子5第45 bp处存在A/G突变,第19 bp处可能存在A/T突变,33 bp处可能存在C/T突变(图 3、4)。
3. 讨论
FSHR对动物卵巢细胞的发育、成熟和排卵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4]。S.You等[6]首次从鸡卵巢组织中成功克隆出FSHR基因的cDNA序列。到2006年FSHR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整合结果在鸡上已初步完成[4]。杨孔等[7]研究表明FSHR基因exon4和exon1在罗曼鸡和藏鸡种间存在SNP位点,且该基因的SNP与产蛋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李亨等[8]研究表明文昌鸡FSHR基因外显子的全部区域及中间的内含子区域存在4个SNPs,且文昌鸡exon8区的GG基因型可能为优势基因型,G为优势等位基因,该突变位点可作为研究文昌鸡繁殖性能的相关分子标记。王慧[9]研究表明32周龄鸡卵巢组织FSHR基因的mRNA的差异表达量与产蛋数的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通过FSHR抑制卵泡闭锁、促进鸡卵泡成熟、刺激颗粒细胞增生、诱导芳香化酶的活性(与E2合成有关)、诱导黄体素受体(LHR)的产生并可诱发排卵等功能的实现。Li Kang等[10]在cFSHR启动子片段检测出单核苷酸替换39个、TTG-CAC的核苷酸替换1个、插入缺失9个共计49个完全突变。康丽等[11]研究表明FSHR基因5′调控区-237,-868位点的突变对新杨褐鸡37周开产日龄和总产蛋数呈显著相关,G+型与产蛋数多有关,其在高产群体中频率较高,G-型可能与开产日龄的早晚有关,这与其在开产日龄较早的地方品种中的频率较高相符,两位点间的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杨玉等[12]研究表明日粮的能量水平可能影响FSHR基因mRNA的表达以影响卵巢卵泡的发育,进而对鸡的性成熟起到一定的作用;饲料中适当的能量水平可提高FSHR基因mRNA的表达,22周龄的蛋鸡卵巢FSHR基因mRNA的表达量可作为后期蛋鸡产蛋量高低的预示指标。王克华等[13]研究表明,FSHR基因与蛋鸡的蛋重、开产日龄、产蛋数等重要的繁殖性状关系密切,该基因可作为选育优质高产蛋鸡的有效分子标记。因此,本研究选取FSHR基因作为研究金定鸭产蛋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扩增出金定鸭1~7外显子的全部序列,并找出可能存在的突变位点,为后续发现与金定鸭产蛋性状显著相关的分子标记,培育优质高产的金定鸭新品系奠定基础。结果发现FSHR基因在外显子1第50 bp处存在A/G突变;在外显子2第30 bp处存在A/G突变;在外显子4第33 bp处存在C/T突变;在外显子5第45 bp处存在A/G突变,33 bp处可能存在C/T突变,第19 bp处可能存在A/T突变。
金定鸭FSHR基因第1~7外显子的克隆及1~7外显子上突变位点的发现,可为后续研究FSHR基因的多态性与金定鸭产蛋性能的相关性奠定理论基础。
-
[1] 卢小雅. 陕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 咸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2] 王杨泽, 林夏阳.富有特色的汕头特区的农业[J].国际贸易, 1985, (2):3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JMY198502019.htm [3] 郭春良.发挥闽南三角洲地区自然优势, 发展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农业生产[J].热带作物研究, 1986, (4):37-4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DNK198604005.htm [4] 陈清寿.建立具有福建特色的农牧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的设想[J].学习月刊, 1985, (4):26-2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WDX198504010.htm [5] 林子力.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J].中国社会科学, 1983, (2):107-12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PADE200604005.htm [6] 武文军.试论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J].马克思主义研究, 1988, (9):242-25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ZFZ201003015.htm [7] 方志权.对上海郊区发展"高优高"农业的浅见[J].农业信息探索, 1994, (1):35-3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XTS401.014.htm [8] 韩树.构筑县域特色农业新格局[J].经济论坛, 1997, (12):20-2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JLT712.010.htm [9] 刘学东, 万忠成.辽东山区微型小流域特色农业经营与开发[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1998, (2):31-3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NZ801.008.htm [10] 刘荣章, 吕姗, 李建华, 等.特色农业视角下福建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 33(5):244-24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XDH201205011.htm [11] 曲悦嘉. 通化地区特色农业产业的选择与发展研究[D]. 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 2012. [12] 谢莉.湘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及其区域布局初探[J].经济地理, 2003, 23(2):264-26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JDL200302028.htm [13] 潘正宗. 本溪县发展特色农业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4. [14] 李金良, 贺洪海.必须大力发展特色农业[J].经济师, 2000, (5):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NG200203018.htm [15] 程炯. 闽东南区域特色农业的生态学研究——以漳州为例[D].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01. [16] 姚庆林.坚持市场取向发展特色农业[J].农村经济, 1999(2):10-1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QKF812.007.htm [17] 崔雨晴. 仙居杨梅特色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D]. 临安: 浙江农林大学, 2011. [18] 刘志民, 刘华周, 汤国辉.特色农业发展的经济学理论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8-1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YSK200201001.htm [19] 杨敬宇. 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政策研究-基于现代生态农业的视角[D]. 兰州: 兰州大学, 2010. [20] 陈毅谦.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花卉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09. [21] 孙晓一, 汤青, 徐勇, 等.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 2013, 20(2):182-18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TBY201302034.htm [22] 金莲, 王永平, 刘希磊.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11):70-7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AHNY201011222.htm [23] 邓如飞. 珙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3. [24] 方伟. "一线两带"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激励机制研究[D]. 咸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25] 任修霞. 特色农业发展机制研究——以湖南隆回小沙江金银花产业为例[D].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 2013. [26] 胡平波.江西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因素的实证[J].江西经济, 2011, 25(7):19-2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JJ201107007.htm [27] 张贝贝. 环境污染对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影响的关键因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以三门峡地区为例[D]. 洛阳: 河南科技大学, 2015. [28] 李丽敏.特色农业产业动力模型构建及我国蓝莓产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33):61-6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AHNY201033203.htm [29] 黄红群. 特色农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研究——以浙江省四明山镇为例[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09. [30] 柳一桥.荷兰、日本、澳大利亚和巴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研究[J].世界农业, 2013, (3):46-4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NY201303012.htm [31] 陈光政, 何柳.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调查[J].调研世界, 2015, (7):41-4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YSJ201507010.htm [32] 黄可人, 蒋锡军, 王华.广西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改革发展, 2013(8):16-1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HTS201308006.htm [33] 伍小玲. 酒泉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 2010. [34] 袁久和, 祁春节.西部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民济合作组织成长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1(5):60-6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NDS201105007.htm [35] 叶永青.论特色农业产业化[J].农村发展论丛, 1996(5):14-15.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36-2007137722.htm [36] 刘娟. 贵州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研究[D]. 贵阳: 贵州财经大学, 2014. [37] 费瓴. 合肥市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组织模式[D].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 2009. [38] 魏霖静, 陈蕾, 窦学诚.基于物联网视角的兰州特色农业产业链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6, 27(12):87-8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CJI201612056.htm [39] 俞燕, 李艳军.我国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理研究:理论构建与实证分析——以新疆吐鲁番葡萄集群为例[J].财经论丛, 2015, (4):11-1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JLC201504002.htm [40] 石红梅.农业产业化与特色农业的发展-以安溪茶产业发展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 2007, (4):30-3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JWT200704007.htm [41] 黄海平. 基于区域竞争力的新疆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 石河子: 石河子大学, 2010. [42] 樊宏霞. 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43] 米婧.特色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估模型的构建[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1):59-6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YSG201301013.htm [44] DAVID LEISHMAN D J, MENKHAU, G D WHIPPLE, et al.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for agriculture commoditie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wool exporters[J].Nature Photonics, 1999, 8(8):621-626.
[45] LEE F C, TANG J M.Productivity level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etween Canada and U.S.industr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 (5):176-179. http://econpapers.repec.org/article/aeaaecrev/v_3a90_3ay_3a2000_3ai_3a2_3ap_3a176-179.htm
[46] 龚大鑫. 甘肃省区域特色农业竞争力研究[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12. [47] 李丽, 王卫红.甘肃省特色农业竞争力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1, (17):5-7. DOI: 10.3969/j.issn.1003-6997.2011.17.002 [48] 滕明兰.广西特色农业竞争力评价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8):97-9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AHNY201108189.htm [49] 李双元, 王征兵.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 2006, (16):6-1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HMJ200701027.htm [50] 李毅, 任大廷.四川省特色农业及其竞争力分析[J].农村经济, 2007, (10):45-48. DOI: 10.3969/j.issn.1007-7103.2007.10.024 [51] 王朝良.特色农业发展管理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 2008, 29(1):2-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XLX200801003.htm [52] 郭丽英, 任志远, 靳晓燕.西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潜力与定位分析[J].人文地理, 2006, (1):65-6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WDL200601013.htm [53] 孙红滨. 南疆三地州粮棉果复合种植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D]. 乌鲁木齐: 新疆农业大学, 2014. [54] 皮竞, 蒲昌权, 熊艳, 等.重庆市特色效益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 2015, 54(11):93-9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BNY201511062.htm [55] 魏浩好. 基于阶段DEA模型的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效率分析[D].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15. [56] 苏晓燕. 基于多属性数据融合决策的智能化农业预警系统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57] 张金萍. 基于IANN的县域农业可持续性预警模型研究——以黄河下游沿岸典型县市为例[D]. 开封: 河南大学, 2011. [58] 张元宝. 农业专家系统的构建与应用——以农业远程视频诊断系统为例[D]. 兰州: 兰州大学, 2013. [59] 刘海波. 基于WebGIS平台水稻病虫害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 2012. [60] 籍延宝. 农业主要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通用平台的开发及初步应用[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14. [61] 朱鹤建.闽东南特色农业开发带的诊断与设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16(4):88-9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JNX2000S1007.htm [62] 陈耀庭.漳州台湾农民创业园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与诊断预警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4):17-18, 4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MLX201202008.htm [63] 张华. 区域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诊断预警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64] 熊鹰, 何鹏, 李晓.特色林果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中的数据处理研究[J].科技展望, 2016, (26):102-103. DOI: 10.3969/j.issn.1672-8289.2016.26.090 [65] 郭焕成.国外农业区划研究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J].农业区划, 1989, (5):51-5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NZ198902015.htm [66] 陶红军, 陈体珠.农业区划理论和实践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2):61-6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NZ201402012.htm [67] 王长问, 李曦辉, 李俊峰.西部开发战略研究丛书-西部特色经济开发[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0. [68] 贾文雄.定西市农业比较优势分析及特色农业发展对策[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26(2):207-21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HDQ200802040.htm [69] 陈彧.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 贵阳: 贵州大学, 2008. [70] 邱本花, 姚青华.河南省特色农业综合优势评价模型的应用研究[J].市场研究, 2015, (3):48-5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PPLL201503036.htm [71] 马福婷, 岳崇山.贫困地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选择与合理发展分析——以冀西北地区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 2014, (2):190-19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DNY201402044.htm [72] 赵春雷, 杨子刚.供给侧背景下中国羊绒主产区比较优势研究——基于13个羊绒主产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畜牧经济, 2016, 52(14):72-7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XM201614015.htm [73] 丁建国, 刘晓媛, 苏武峥, 等.基于灰色线性规划法的新疆南疆干旱区农业系统优化研究——以新疆和田县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3):145-15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2-1150 [74] 朱春江, 唐德善.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农业种植业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2):23-2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AHNY200612000.htm [75] 章牧. 东南沿海地区特色农业评价与信息技术示范-以闽东南地区为例[D].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02. [76] 尹海红, 李益敏, 叶志强.云南怒江峡谷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原则与特色优势种植业空间布局[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6):709-70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XDH200906017.htm [77] 苏开敏.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茶树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区划[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1. [78] GORDON WAITT.The RePubliec of Koera, s Forign Investment in Australia:The Chaebols DownUnder[J].Ausatrlian GeograPhieal Sutdies, 1994, 32(2):191-213.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9564260_The_Republic_of_Korea's_Foreign_Direct_Investments_in_Australia_The_Chaebols_Down_Under
[79] 何离庆. 网络环境下的智能化农业信息平台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 2002. [80] 王刚, 吕海宝, 颜树华.GIS的发展方向——WebGIS[J].中国测绘, 2002, 24(2):24-2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BCH200104004.htm [81] 黎冬媛, 朱春媚, 莫剑斌.基于ORM的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1, 21(8):20-2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JFZ201108053.htm [82] 巨苗苗. 基于Hadoop的农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技术研究[D]. 咸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83] 张芳, 王珏.基于Web农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 2013, (7):20-2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WDZ201101004.htm [84] 徐东升, 袁飞云, 陈军, 等.基于P2P网络农信管理系统[J].农机化研究, 2006, (10):89-92. DOI: 10.3969/j.issn.1003-188X.2006.10.031 [85] 刘忠强, 王开义, 赵向宇, 等.基于RFID的育种材料田间布局统计系统研究[J].农机化研究, 2017, (2):6-1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JYJ201702003.htm [86] 马彦图, 李广, 陈瑜.基于ASP.NET的甘肃省特色农业产业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J].电子设计工程, 2016, 24(14):17-19. DOI: 10.3969/j.issn.1674-6236.2016.14.006 [87] 李永. 基于WebGIS的特色农产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以库尔勒香梨为例[D]. 乌鲁木齐: 新疆农业大学. 2011. [88] 黄传尉, 望勇.广东特色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J].广东农业科学, 2009, (12):213-21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DNY200912073.htm -
期刊类型引用(2)
1. 陶志云,朱春红,徐文娟,施祖灏,刘宏祥,章双杰,宋卫涛,王志成,李慧芳. 鸭TRPM3基因与产蛋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2023(06): 716-720 . 百度学术
2. 毛月姣,李国勤,陈晓燕,李高楼,温积辉,陶争荣,李海英,卢立志. 白羽王鸽促卵泡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产蛋量关联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9(08): 1452-145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01
- HTML全文浏览量: 448
- PDF下载量: 308
- 被引次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