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27卷 第12期
2012, 27(12): 1275-127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01
摘要:
根据已发表的猪链球菌2型的cps2j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上游标记生物素的1对引物和1条标记地高辛的特异性探针,建立了该菌的PCR-ELISA检测方法。方法利用PCR仪作为杂交场所,并对几个主要条件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鲑鱼精DNA浓度1.6mg·mL-1、变性温度为94℃、变性时间为1min、探针浓度为0.5umol·mL-1、杂交温度55℃、杂交时间1min、一抗作用时间45min、二抗作用时间40min时检测方法敏感性最好,特异性最强。通过对17个阴性样本检测,测得平均值为0.057,方差为0.047,计算得临界值为0.198。
根据已发表的猪链球菌2型的cps2j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上游标记生物素的1对引物和1条标记地高辛的特异性探针,建立了该菌的PCR-ELISA检测方法。方法利用PCR仪作为杂交场所,并对几个主要条件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鲑鱼精DNA浓度1.6mg·mL-1、变性温度为94℃、变性时间为1min、探针浓度为0.5umol·mL-1、杂交温度55℃、杂交时间1min、一抗作用时间45min、二抗作用时间40min时检测方法敏感性最好,特异性最强。通过对17个阴性样本检测,测得平均值为0.057,方差为0.047,计算得临界值为0.198。
2012, 27(12): 1280-128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02
摘要:
为探讨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ticus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免疫刺激复合物(Immune stimulating Complexs,ISCOMs)的抗原性,制备创伤弧菌OMP-ISCOMs腹腔注射免疫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平均规格为17g·尾-1),通过免疫血清学检测和攻毒保护试验,测定ISCOMs最小免疫剂量。结果表明,于免疫后第30d用FJ03-X2菌株攻毒,免疫组40、20、10、5μg·尾-1的免疫保护力分别为100%、87.5%、75%、50%;免疫血清效价分别为1∶6 400、1∶3 200、1∶800、1∶200。结果说明创伤弧菌外膜蛋白ISCOMs的最小免疫剂量为0.59μg.g-1水温(24±1)℃,并证实了创伤弧菌OMP-ISCOMs具强抗原性。
为探讨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ticus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免疫刺激复合物(Immune stimulating Complexs,ISCOMs)的抗原性,制备创伤弧菌OMP-ISCOMs腹腔注射免疫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平均规格为17g·尾-1),通过免疫血清学检测和攻毒保护试验,测定ISCOMs最小免疫剂量。结果表明,于免疫后第30d用FJ03-X2菌株攻毒,免疫组40、20、10、5μg·尾-1的免疫保护力分别为100%、87.5%、75%、50%;免疫血清效价分别为1∶6 400、1∶3 200、1∶800、1∶200。结果说明创伤弧菌外膜蛋白ISCOMs的最小免疫剂量为0.59μg.g-1水温(24±1)℃,并证实了创伤弧菌OMP-ISCOMs具强抗原性。
2012, 27(12): 1283-128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03
摘要:
在水温26~28℃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溴氯海因、三氯异氰尿酸、甲苯咪唑、敌百虫、硫酸铜等18种常用渔药对双色鳗鲡玻璃鳗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双色鳗鲡玻璃鳗对三黄散、季铵盐络合碘、溴氯海因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5.25、2.01、1.00mg·L-1,生产实际常用剂量均低于安全浓度;对甲醛、戊二醛、三氯异氰脲酸、敌百虫、甲苯咪唑和欧指耐受能力中度,生产实际常用剂量高于安全浓度,应控制使用剂量和方法;双色鳗鲡玻璃鳗对原虫清、指环净、特效指环净、聚维酮碘、硫酸新霉素、白点净、小瓜敌杀高度敏感,应避免使用。
在水温26~28℃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溴氯海因、三氯异氰尿酸、甲苯咪唑、敌百虫、硫酸铜等18种常用渔药对双色鳗鲡玻璃鳗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双色鳗鲡玻璃鳗对三黄散、季铵盐络合碘、溴氯海因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5.25、2.01、1.00mg·L-1,生产实际常用剂量均低于安全浓度;对甲醛、戊二醛、三氯异氰脲酸、敌百虫、甲苯咪唑和欧指耐受能力中度,生产实际常用剂量高于安全浓度,应控制使用剂量和方法;双色鳗鲡玻璃鳗对原虫清、指环净、特效指环净、聚维酮碘、硫酸新霉素、白点净、小瓜敌杀高度敏感,应避免使用。
2012, 27(12): 1287-129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04
摘要: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携带mgfp4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GFPHyg导入水稻明恢86中,获得101个独立克隆的转基因植株。PCR检测和Southern blot分析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水稻基因组中,T0代种子的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转基因植株为单T-DNA插入。荧光检测及RT-PCR分析结果显示mgfp4基因能在水稻中表达,但其发出的绿色荧光检测效果不甚理想。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携带mgfp4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GFPHyg导入水稻明恢86中,获得101个独立克隆的转基因植株。PCR检测和Southern blot分析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水稻基因组中,T0代种子的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转基因植株为单T-DNA插入。荧光检测及RT-PCR分析结果显示mgfp4基因能在水稻中表达,但其发出的绿色荧光检测效果不甚理想。
2012, 27(12): 1292-129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05
摘要:
利用自主育成的3个玉米自交系S1、S3和S7组配的2个组合(S1×S3和S3×S7)的P1、P2、F1、B1、B2、F2等6个世代,运用六世代主基因+多基因模型联合分析方法,进行穗总重、穗长、穗粗、轴粗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穗总重性状在2个组合中均表现为以主基因遗传为主,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穗长性状组合S1×S3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S3×S7组合表现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穗粗性状组合S1×S3表现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S3×S7组合表现为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穗长、穗粗性状均表现为多基因遗传为主。轴粗性状组合S1×S3表现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主基因遗传为主;S3×S7组合表现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多基因遗传为主。研究结果显示轴粗、穗总重、穗粗多以加性遗传为主,有利等位基因聚合育种及早代选择较有效。而要选获非加性遗传为主控制的穗长性状的高表型个体,晚代选择才有效,且2性状的F1代由于超显性作用可出现高表型组合。
利用自主育成的3个玉米自交系S1、S3和S7组配的2个组合(S1×S3和S3×S7)的P1、P2、F1、B1、B2、F2等6个世代,运用六世代主基因+多基因模型联合分析方法,进行穗总重、穗长、穗粗、轴粗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穗总重性状在2个组合中均表现为以主基因遗传为主,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穗长性状组合S1×S3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S3×S7组合表现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穗粗性状组合S1×S3表现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S3×S7组合表现为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穗长、穗粗性状均表现为多基因遗传为主。轴粗性状组合S1×S3表现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主基因遗传为主;S3×S7组合表现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多基因遗传为主。研究结果显示轴粗、穗总重、穗粗多以加性遗传为主,有利等位基因聚合育种及早代选择较有效。而要选获非加性遗传为主控制的穗长性状的高表型个体,晚代选择才有效,且2性状的F1代由于超显性作用可出现高表型组合。
2012, 27(12): 1298-130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06
摘要:
在调查分析不同成熟度杨桃果实对橘小实蝇为害影响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及决策系数计算的方法,探讨成熟期杨桃果实性状与橘小实蝇危害严重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杨桃果内橘小实蝇幼虫数量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果实越成熟,硬度值越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高,果内橘小实蝇幼虫数量越多,橘小实蝇危害程度越重;果实主要性状与果内橘小实蝇幼虫数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果实硬度(X4)>酒石酸(X7)>还原性总糖含量(X3)>pH值(X2)>氨基酸总量(X5)>草酸(X6)>粗蛋白(X1);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作用显著的最优性状,得出最优回归方程为Y=459.2219+91.6060 X1-91.2226 X2-100.8494 X4+0.4432 X11(X11为柠檬酸),决定系数R2=0.999 83,表明这4个性状对果内橘小实蝇幼虫数量的相关影响达到99.983%;4个入选性状的决策系数依次为硬度>粗蛋白含量>pH值>柠檬酸,表明杨桃果实的硬度和粗蛋白含量是影响橘小实蝇危害严重度的主决策性状,pH值的决策系数最小,是主要限制性状,柠檬酸为适当限制性状。
在调查分析不同成熟度杨桃果实对橘小实蝇为害影响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及决策系数计算的方法,探讨成熟期杨桃果实性状与橘小实蝇危害严重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杨桃果内橘小实蝇幼虫数量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果实越成熟,硬度值越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高,果内橘小实蝇幼虫数量越多,橘小实蝇危害程度越重;果实主要性状与果内橘小实蝇幼虫数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果实硬度(X4)>酒石酸(X7)>还原性总糖含量(X3)>pH值(X2)>氨基酸总量(X5)>草酸(X6)>粗蛋白(X1);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作用显著的最优性状,得出最优回归方程为Y=459.2219+91.6060 X1-91.2226 X2-100.8494 X4+0.4432 X11(X11为柠檬酸),决定系数R2=0.999 83,表明这4个性状对果内橘小实蝇幼虫数量的相关影响达到99.983%;4个入选性状的决策系数依次为硬度>粗蛋白含量>pH值>柠檬酸,表明杨桃果实的硬度和粗蛋白含量是影响橘小实蝇危害严重度的主决策性状,pH值的决策系数最小,是主要限制性状,柠檬酸为适当限制性状。
2012, 27(12): 1303-130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07
摘要:
对罗顿豆冠层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共采集到节肢动物1 093个个体,其中,害虫个体数最多,占群落物种个体数的46.92%,天敌占群落物种个体数的32.87%,中性昆虫占群落物种个体数的20.21%,多样性指数总群落>天敌亚群落>害虫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均匀度指数天敌亚群落>总群落>害虫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较高,波动幅度较小,生态系统比较稳定。总群落、天敌和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物种丰盛度和均匀度无显著相关,天敌群落物种丰盛度与害虫物种丰盛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对罗顿豆冠层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共采集到节肢动物1 093个个体,其中,害虫个体数最多,占群落物种个体数的46.92%,天敌占群落物种个体数的32.87%,中性昆虫占群落物种个体数的20.21%,多样性指数总群落>天敌亚群落>害虫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均匀度指数天敌亚群落>总群落>害虫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较高,波动幅度较小,生态系统比较稳定。总群落、天敌和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物种丰盛度和均匀度无显著相关,天敌群落物种丰盛度与害虫物种丰盛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2012, 27(12): 1308-131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08
摘要: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以冬宝9号、高宝等6份龙眼新品种(品系)与我国11份主栽品种为试材,构建17份龙眼品种(品系)的DNA指纹图谱。从3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5条稳定的多态性引物。采用NTSYS-PC 2.0进行聚类分析,17份龙眼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5~0.93,在0.785的水平可将试材分为4个类群。引物py-9可将17个龙眼品种(品系)区分开,并依此建立了数字化的DNA指纹图谱,为探索龙眼新品种的鉴别、资源评价利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以冬宝9号、高宝等6份龙眼新品种(品系)与我国11份主栽品种为试材,构建17份龙眼品种(品系)的DNA指纹图谱。从3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5条稳定的多态性引物。采用NTSYS-PC 2.0进行聚类分析,17份龙眼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5~0.93,在0.785的水平可将试材分为4个类群。引物py-9可将17个龙眼品种(品系)区分开,并依此建立了数字化的DNA指纹图谱,为探索龙眼新品种的鉴别、资源评价利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012, 27(12): 1313-131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09
摘要:
以日灼抗性不同的2个枇杷品种为材料,对短期日灼诱导处理下果皮蛋白质组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红猴本’果皮日灼处理下共有32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上调表达的有17个,下调表达的有15个;‘金钟’有52个差异点,上调表达的有38个,下调表达的有14个。2个品种果皮在相同日灼处理下差异表达蛋白数量明显不同,预示这2个品种对日灼的敏感性不同。
以日灼抗性不同的2个枇杷品种为材料,对短期日灼诱导处理下果皮蛋白质组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红猴本’果皮日灼处理下共有32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上调表达的有17个,下调表达的有15个;‘金钟’有52个差异点,上调表达的有38个,下调表达的有14个。2个品种果皮在相同日灼处理下差异表达蛋白数量明显不同,预示这2个品种对日灼的敏感性不同。
2012, 27(12): 1318-132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10
摘要:
以白肉枇杷贵妃为试材,分析了3种套袋材料(单层牛皮纸、单层牛皮纸+网兜、内黑外黄双层纸袋)对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显著降低果实锈斑病的病情指数和炭疽病的发病率,其中以单层牛皮纸+网兜效果最佳;套袋使果面光洁、色泽均匀;套袋对果实单果重影响不显著;套袋后果实总糖、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单层牛皮纸+网兜处理有利于提高果肉游离氨基酸含量;内黑外黄双层纸袋的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套袋处理;套袋有利于果肉类黄酮含量的积累。
以白肉枇杷贵妃为试材,分析了3种套袋材料(单层牛皮纸、单层牛皮纸+网兜、内黑外黄双层纸袋)对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显著降低果实锈斑病的病情指数和炭疽病的发病率,其中以单层牛皮纸+网兜效果最佳;套袋使果面光洁、色泽均匀;套袋对果实单果重影响不显著;套袋后果实总糖、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单层牛皮纸+网兜处理有利于提高果肉游离氨基酸含量;内黑外黄双层纸袋的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套袋处理;套袋有利于果肉类黄酮含量的积累。
2012, 27(12): 1323-132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11
摘要:
选用乐昌白毛茶天然杂交后代优510鲜叶为原料,观测其在白茶加工过程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变化规律及其与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萎凋56h后进行烘干,成品白茶带甜香、滋味清甜,白茶品质风格明显。在白茶萎凋过程中,叶片水浸出物总量在萎凋24h时达到最高,之后随萎凋进行显著下降;萎凋叶茶多酚总量在萎凋12h时达到最高,之后随萎凋进行不断下降;萎凋叶咖啡碱含量在萎凋48h时达到最高,但整个萎凋过程中咖啡碱含量没有显著起伏;叶片中儿茶素组分EC、EGC和EGCG含量也均在萎凋12h时达到最高,GA含量则在萎凋48h时达到最高,C和ECG含量总体上均随萎凋进行不断下降;叶片氨基酸总量经历了极显著升高然后不断下降的过程,氨基酸总量在萎凋12h时最高,在萎凋48h时最低,茶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也是如此,而γ-氨基丁酸含量在整个白茶加工过程中一直呈现极显著上升的趋势。
选用乐昌白毛茶天然杂交后代优510鲜叶为原料,观测其在白茶加工过程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变化规律及其与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萎凋56h后进行烘干,成品白茶带甜香、滋味清甜,白茶品质风格明显。在白茶萎凋过程中,叶片水浸出物总量在萎凋24h时达到最高,之后随萎凋进行显著下降;萎凋叶茶多酚总量在萎凋12h时达到最高,之后随萎凋进行不断下降;萎凋叶咖啡碱含量在萎凋48h时达到最高,但整个萎凋过程中咖啡碱含量没有显著起伏;叶片中儿茶素组分EC、EGC和EGCG含量也均在萎凋12h时达到最高,GA含量则在萎凋48h时达到最高,C和ECG含量总体上均随萎凋进行不断下降;叶片氨基酸总量经历了极显著升高然后不断下降的过程,氨基酸总量在萎凋12h时最高,在萎凋48h时最低,茶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也是如此,而γ-氨基丁酸含量在整个白茶加工过程中一直呈现极显著上升的趋势。
2012, 27(12): 1328-133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12
摘要:
以蚊净香草叶柄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羧化壳聚糖对其诱导过程各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蚊净香草叶柄初代培养基中,附加4g·L-1羧化壳聚糖使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组提高8.57倍;附加2g·L-1羧化壳聚糖使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比对照组提高了3倍;叶片初代培养基中,附加2g·L-1羧化壳聚糖中硝酸还原酶活性是对照组的3.5倍。说明羧化壳聚糖能提高蚊净香草叶柄和叶片中相关酶活性,从而使愈伤组织诱导的效率更高。
以蚊净香草叶柄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羧化壳聚糖对其诱导过程各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蚊净香草叶柄初代培养基中,附加4g·L-1羧化壳聚糖使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组提高8.57倍;附加2g·L-1羧化壳聚糖使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比对照组提高了3倍;叶片初代培养基中,附加2g·L-1羧化壳聚糖中硝酸还原酶活性是对照组的3.5倍。说明羧化壳聚糖能提高蚊净香草叶柄和叶片中相关酶活性,从而使愈伤组织诱导的效率更高。
2012, 27(12): 1333-133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13
摘要:
以姬松茸J1为出发菌株,采用60 Co-紫外线复合诱变,得到1株与原菌株形态差异显著的姬松茸诱变菌株。经出菇试验,诱变菌株在子实体颜色、朵重、盖直径、盖厚、柄直径、柄长度等农艺形状与原菌株均有明显差异,产量大幅提高。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诱变菌株在不同温度、不同pH及不同料水比情况下菌丝的生长速度与姬松茸J1均有很大差异。用扫描电镜观察诱变菌株及出发菌株的菌丝体,诱变菌株菌丝变细,表面有颗粒物,与原菌株有显著差异。经过SSR标记的指纹图谱分析,诱变菌株与原菌株也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该诱变菌株为一个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新菌株,命名为福姬J77。
以姬松茸J1为出发菌株,采用60 Co-紫外线复合诱变,得到1株与原菌株形态差异显著的姬松茸诱变菌株。经出菇试验,诱变菌株在子实体颜色、朵重、盖直径、盖厚、柄直径、柄长度等农艺形状与原菌株均有明显差异,产量大幅提高。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诱变菌株在不同温度、不同pH及不同料水比情况下菌丝的生长速度与姬松茸J1均有很大差异。用扫描电镜观察诱变菌株及出发菌株的菌丝体,诱变菌株菌丝变细,表面有颗粒物,与原菌株有显著差异。经过SSR标记的指纹图谱分析,诱变菌株与原菌株也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该诱变菌株为一个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新菌株,命名为福姬J77。
2012, 27(12): 1339-134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14
摘要:
从藏灵菇中分离出醋酸菌株FJAT-13797, 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16SrDNA方法对其进行细菌学鉴定, 菌体形态为圆端直杆, 单个或成对, 无芽孢, 其生理生化特征与醋杆菌属 (Acetobacter) 基本一致。经16S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 菌株FJAT-13797鉴定为东方醋酸菌 (Acetobacter orientalis) 。
从藏灵菇中分离出醋酸菌株FJAT-13797, 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16SrDNA方法对其进行细菌学鉴定, 菌体形态为圆端直杆, 单个或成对, 无芽孢, 其生理生化特征与醋杆菌属 (Acetobacter) 基本一致。经16S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 菌株FJAT-13797鉴定为东方醋酸菌 (Acetobacter orientalis) 。
2012, 27(12): 1343-134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15
摘要:
检测表明茭白鞘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与氮源, 分别是稻草的2倍和4倍, 是栽培双孢蘑菇的理想替代原料。在传统稻草配方中添加茭白鞘叶栽培蘑菇的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走菌速度随配方中茭白鞘叶含量的增加而减慢, 茭白鞘叶配方的蘑菇现蕾期和开始采菇时间分别比稻草配方迟3、4d;稻草与茭白鞘叶各占50%配方为最佳, 单季产量达到20.45kg·m-2, 几乎和传统配方持平, 而投入产出比可以达到4.479, 超过传统配方的3.439, 并且菇体单粒重和传统配方没有显著差异, 而且鲜菇的品质经分析和传统配方几乎无异,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初步明确了茭白鞘叶栽培蘑菇的工艺流程、栽培技术与克服出现问题的方法, 而且利用茭白鞘叶栽培蘑菇既缓解了蘑菇主产区稻草紧缺的局面, 又是解决茭白鞘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可行途径。
检测表明茭白鞘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与氮源, 分别是稻草的2倍和4倍, 是栽培双孢蘑菇的理想替代原料。在传统稻草配方中添加茭白鞘叶栽培蘑菇的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走菌速度随配方中茭白鞘叶含量的增加而减慢, 茭白鞘叶配方的蘑菇现蕾期和开始采菇时间分别比稻草配方迟3、4d;稻草与茭白鞘叶各占50%配方为最佳, 单季产量达到20.45kg·m-2, 几乎和传统配方持平, 而投入产出比可以达到4.479, 超过传统配方的3.439, 并且菇体单粒重和传统配方没有显著差异, 而且鲜菇的品质经分析和传统配方几乎无异,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初步明确了茭白鞘叶栽培蘑菇的工艺流程、栽培技术与克服出现问题的方法, 而且利用茭白鞘叶栽培蘑菇既缓解了蘑菇主产区稻草紧缺的局面, 又是解决茭白鞘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可行途径。
2012, 27(12): 1347-135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16
摘要:
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芽胞杆菌3个属胞外代谢物,得到代谢物共229种,并对结果做了PCA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不同属的芽胞杆代谢物种类和含量有所不同,而同属的菌株代谢物相似,同属的菌株能聚成一类。其中类芽胞杆菌属和芽胞杆菌属又聚为1个亚类,而短芽胞杆菌属聚为另1个亚类。从对3个属芽胞杆菌所分析的数据中初步鉴定得到3个差异性代谢物。
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芽胞杆菌3个属胞外代谢物,得到代谢物共229种,并对结果做了PCA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不同属的芽胞杆代谢物种类和含量有所不同,而同属的菌株代谢物相似,同属的菌株能聚成一类。其中类芽胞杆菌属和芽胞杆菌属又聚为1个亚类,而短芽胞杆菌属聚为另1个亚类。从对3个属芽胞杆菌所分析的数据中初步鉴定得到3个差异性代谢物。
2012, 27(12): 1352-135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17
摘要:
微生物代谢组学是定性和定量研究分析细胞内外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在发酵控制分析、代谢物控制分析及其他组学联用进行菌种改良等方面得到了应用。胞内代谢物种类和浓度变化非常迅速,因此快速冻结代谢反应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有效率高和可靠的代谢终止方式,减少代谢物的流失。本研究以短短芽胞杆菌JK-2为研究对象,以LC-MS测定为评价标准,考察了5种代谢终止方式对胞内代谢物保留程度。结果表明,冷甲醇/水(含HEPES)代谢终止方式能够保留的代谢物最多,效率最高及其重现性好,在LC-MS正离子模式下,能够提取出3 000多种胞内代谢物。同时也考察了样品在正负模式下测试情况,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下能够检测到的代谢物的数目远远超过负离子模式下检测的数目。
微生物代谢组学是定性和定量研究分析细胞内外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在发酵控制分析、代谢物控制分析及其他组学联用进行菌种改良等方面得到了应用。胞内代谢物种类和浓度变化非常迅速,因此快速冻结代谢反应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有效率高和可靠的代谢终止方式,减少代谢物的流失。本研究以短短芽胞杆菌JK-2为研究对象,以LC-MS测定为评价标准,考察了5种代谢终止方式对胞内代谢物保留程度。结果表明,冷甲醇/水(含HEPES)代谢终止方式能够保留的代谢物最多,效率最高及其重现性好,在LC-MS正离子模式下,能够提取出3 000多种胞内代谢物。同时也考察了样品在正负模式下测试情况,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下能够检测到的代谢物的数目远远超过负离子模式下检测的数目。
2012, 27(12): 1360-136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18
摘要:
利用60 Co辐射诱变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构建其突变体库,比较诱变后菌株与出发菌株在生长特性、防效、定殖方面的异质性。结果表明,60 Co诱变处理菌株的最佳剂量为200Gy,致死率达到92.5%。52株60 Co辐射诱变菌株中,有7株菌能提高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为正突变,占13.5%;有11株菌的生防效果明显低于出发菌株的防治效果,负诱变率占21.6%,其中60 Co诱变后菌株FJAT-15022对番茄青枯病生防效果最好,在接种致病性青枯雷尔氏菌后第15d,对番茄青枯病防治效果达91.7%,明显高于出发菌株(83.3%)。60 Co诱变后菌株FJAT-15022的生长特性与出发菌株FJAT-1458不同,菌株FJAT-15022能在较高温度(40℃)正常生长,而出发菌株FJAT-1458在此温度下不能生长;二者的生长曲线不尽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数生长期,菌株FJAT-15022的生长速率大于出发菌株FJAT-1458,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60 Co诱变后菌株FJAT-15022的定殖特性也与出发菌株FJAT-1458不同,菌株FJAT-15022的定殖时间比出发菌株FJAT-1458延迟5d,但出发菌株FJAT-1458的定殖数量高于诱变后菌株FJAT-15022。
利用60 Co辐射诱变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构建其突变体库,比较诱变后菌株与出发菌株在生长特性、防效、定殖方面的异质性。结果表明,60 Co诱变处理菌株的最佳剂量为200Gy,致死率达到92.5%。52株60 Co辐射诱变菌株中,有7株菌能提高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为正突变,占13.5%;有11株菌的生防效果明显低于出发菌株的防治效果,负诱变率占21.6%,其中60 Co诱变后菌株FJAT-15022对番茄青枯病生防效果最好,在接种致病性青枯雷尔氏菌后第15d,对番茄青枯病防治效果达91.7%,明显高于出发菌株(83.3%)。60 Co诱变后菌株FJAT-15022的生长特性与出发菌株FJAT-1458不同,菌株FJAT-15022能在较高温度(40℃)正常生长,而出发菌株FJAT-1458在此温度下不能生长;二者的生长曲线不尽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数生长期,菌株FJAT-15022的生长速率大于出发菌株FJAT-1458,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60 Co诱变后菌株FJAT-15022的定殖特性也与出发菌株FJAT-1458不同,菌株FJAT-15022的定殖时间比出发菌株FJAT-1458延迟5d,但出发菌株FJAT-1458的定殖数量高于诱变后菌株FJAT-15022。
2012, 27(12): 1369-137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19
摘要:
采用椰子壳和菌糠为配比基材,以传统垫料配方谷壳∶锯末=1∶1为对照,检测其堆积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电导率、盐度、微生物量等理化参数的变化,初步分析并确定菌糠和椰子壳粉制作养猪垫料的优势配比;然后结合实际养猪试验,比较不同配比垫料的感观品质和猪肉品质,确定制作垫料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2号处理椰子壳粉∶菌糠=2∶1(体积比)配置垫料的温度、pH值、电导率、盐度、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变化趋势均与对照相似,在聚类分析λ=1.5时,与对照归为1类;3号处理椰子壳粉∶菌糠=1∶1(体积比)配置垫料的温度、pH、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与对照相似,在聚类分析λ=8.75时,与对照、2号处理归为1类。两个配比垫料养猪试验发现,2、3号处理的垫料感官品质及饲养猪肉品质均好于对照。总结分析表明,椰子壳粉和菌糠制作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的最佳配比为椰子壳粉∶菌糠=2∶1,其次是椰子壳粉∶菌糠=1∶1。
采用椰子壳和菌糠为配比基材,以传统垫料配方谷壳∶锯末=1∶1为对照,检测其堆积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电导率、盐度、微生物量等理化参数的变化,初步分析并确定菌糠和椰子壳粉制作养猪垫料的优势配比;然后结合实际养猪试验,比较不同配比垫料的感观品质和猪肉品质,确定制作垫料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2号处理椰子壳粉∶菌糠=2∶1(体积比)配置垫料的温度、pH值、电导率、盐度、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变化趋势均与对照相似,在聚类分析λ=1.5时,与对照归为1类;3号处理椰子壳粉∶菌糠=1∶1(体积比)配置垫料的温度、pH、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与对照相似,在聚类分析λ=8.75时,与对照、2号处理归为1类。两个配比垫料养猪试验发现,2、3号处理的垫料感官品质及饲养猪肉品质均好于对照。总结分析表明,椰子壳粉和菌糠制作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的最佳配比为椰子壳粉∶菌糠=2∶1,其次是椰子壳粉∶菌糠=1∶1。
2012, 27(12): 1378-138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20
摘要:
研究降解污水中氨氮污染物的微生物资源和分子系统特征。从大型养殖场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能降解氨氮的菌株JN-2。利用筛选培养基分离得到氨氮降解菌,对菌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基因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JN-2菌株在28℃和pH 7条件下,24h内可以将初始质量浓度为200mg·L-1的NH4+-N降解75.6%。对构建的菌株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发现菌株JN-2与苍白杆菌属的同源性达100%,因此推断JN-2菌属于苍白杆菌,菌株的16SrDNA序列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JX535021。游离菌株对养殖污水的氨氮处理效率为30.1%,固定化小球对养殖污水的氨氮处理效率为62.8%。
研究降解污水中氨氮污染物的微生物资源和分子系统特征。从大型养殖场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能降解氨氮的菌株JN-2。利用筛选培养基分离得到氨氮降解菌,对菌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基因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JN-2菌株在28℃和pH 7条件下,24h内可以将初始质量浓度为200mg·L-1的NH4+-N降解75.6%。对构建的菌株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发现菌株JN-2与苍白杆菌属的同源性达100%,因此推断JN-2菌属于苍白杆菌,菌株的16SrDNA序列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JX535021。游离菌株对养殖污水的氨氮处理效率为30.1%,固定化小球对养殖污水的氨氮处理效率为62.8%。
2012, 27(12): 1383-139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21
摘要:
台湾休闲农业区主要由当局规划划定,从属公经济范畴,政府从经费投入、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辅导协助,发展政策历经多次调整,促进了休闲农业区的规范、有序发展。台湾现有71个休闲农业区,主要是依托区位资源和经济优势,形成以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为主的区域分布格局,主导产品形态包括田园采果、花卉欣赏、自然生态、单车旅游、登山保健、品味美食等,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在经营运作上主要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共同经营。研究认为,休闲农业区建设对休闲农业的产业配套和集约经营具有良好的功能促进、产业集成作用。休闲农业区是休闲农业集聚产业、乘数发展的必经途径,是引导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构建休闲农业多功能产业形态的综合载体,休闲农业区建设有序发展应着重科学规划与严格审核,社区经营、分类辅导则是休闲农业区有效管理的关键要素。
台湾休闲农业区主要由当局规划划定,从属公经济范畴,政府从经费投入、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辅导协助,发展政策历经多次调整,促进了休闲农业区的规范、有序发展。台湾现有71个休闲农业区,主要是依托区位资源和经济优势,形成以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为主的区域分布格局,主导产品形态包括田园采果、花卉欣赏、自然生态、单车旅游、登山保健、品味美食等,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在经营运作上主要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共同经营。研究认为,休闲农业区建设对休闲农业的产业配套和集约经营具有良好的功能促进、产业集成作用。休闲农业区是休闲农业集聚产业、乘数发展的必经途径,是引导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构建休闲农业多功能产业形态的综合载体,休闲农业区建设有序发展应着重科学规划与严格审核,社区经营、分类辅导则是休闲农业区有效管理的关键要素。
2012, 27(12): 1391-139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22
摘要:
通过对斯里兰卡、印度知名茶叶企业的考察,分析两国茶企在生态茶园建设、品牌塑造、质量安全控制和产销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针对安溪茶企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强化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创新茶产业组织协作模式、严抓质量安全监管等发展思路。
通过对斯里兰卡、印度知名茶叶企业的考察,分析两国茶企在生态茶园建设、品牌塑造、质量安全控制和产销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针对安溪茶企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强化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创新茶产业组织协作模式、严抓质量安全监管等发展思路。
2012, 27(12): 1395-140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23
摘要: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5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逆境胁迫的影响。为了提高水稻的抗逆性,目前国内外许多实验室正致力于水稻抗逆机制的研究。与抗逆相关的单一基因较难以揭示植物复杂的抗逆机制,而基因芯片技术却可以揭示大量基因表达和调控的情况,使得多基因的调控研究成为可能。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受逆境胁迫条件下基因的表达情况。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5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逆境胁迫的影响。为了提高水稻的抗逆性,目前国内外许多实验室正致力于水稻抗逆机制的研究。与抗逆相关的单一基因较难以揭示植物复杂的抗逆机制,而基因芯片技术却可以揭示大量基因表达和调控的情况,使得多基因的调控研究成为可能。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受逆境胁迫条件下基因的表达情况。
2012, 27(12): 1401-140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24
摘要:
对茶树叶绿素的分布、结构、性质、生物合成及其检测方法、提取方法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茶树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机理及在化工、医药和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3点建议:①茶树叶绿素遗传机制和相关功能基因研究尚不够深入,仍处在起步阶段,模式植物叶绿素相关研究可为茶树参考。②探索茶树叶绿素与茶叶香气、滋味品质之间的关系可为茶树品质育种提供依据。③提取茶树叶绿素及开发相关深加工产品是提高我国茶叶经济效益,保障茶产业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对茶树叶绿素的分布、结构、性质、生物合成及其检测方法、提取方法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茶树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机理及在化工、医药和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3点建议:①茶树叶绿素遗传机制和相关功能基因研究尚不够深入,仍处在起步阶段,模式植物叶绿素相关研究可为茶树参考。②探索茶树叶绿素与茶叶香气、滋味品质之间的关系可为茶树品质育种提供依据。③提取茶树叶绿素及开发相关深加工产品是提高我国茶叶经济效益,保障茶产业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012, 27(12): 1408-140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25
摘要: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自然因素及长期人为不合理开发的双重驱动下,南方红壤丘陵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以及地力水平低下等特征。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N、P、K的总量约为1.28×106t,侵蚀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地生产力低下。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自然因素及长期人为不合理开发的双重驱动下,南方红壤丘陵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以及地力水平低下等特征。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N、P、K的总量约为1.28×106t,侵蚀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地生产力低下。
2012, 27(12): 1409-141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2.026
摘要:
通过分析油茶枝的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特性,为油茶枝资源在茶薪菇液体培养上的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油茶枝总酚提取水提法优于醇提法。油茶枝含有丰富水溶性酚类物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当油茶枝水溶性总酚浓度为79.13μg·mL-1,对卵黄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氧化的抑制率约为52.81%,对邻苯三酚体系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约为10.53%。
通过分析油茶枝的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特性,为油茶枝资源在茶薪菇液体培养上的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油茶枝总酚提取水提法优于醇提法。油茶枝含有丰富水溶性酚类物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当油茶枝水溶性总酚浓度为79.13μg·mL-1,对卵黄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氧化的抑制率约为52.81%,对邻苯三酚体系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约为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