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 10卷 第2期
1995, 10(2): 1-4.
摘要: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进一步推动了小麦抗赤霉病的研究。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的方法,可以显着地提高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轮回选择通过选择、杂交、重组、累加,再选择、再杂交、重组、累加,周而复始的选择,能不断有效地将抗赤霉病基因重组和累加起来。本研究自1985年以来,经过连续十年轮回选择和抗赤霉病性的多点鉴定,育成了抗赤霉病性超过苏麦3号的有七个新品系,抗性类型接近苏麦3号的有35个新品系,其中大部分材料比苏麦3号早熟,20多份材料丰产性比苏麦3号好,有些材料已在全国8个省的育种单位作为抗源利用。抗赤霉病性反映良好,表明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抗赤霉病性轮回选择,对提高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效果显着。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进一步推动了小麦抗赤霉病的研究。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的方法,可以显着地提高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轮回选择通过选择、杂交、重组、累加,再选择、再杂交、重组、累加,周而复始的选择,能不断有效地将抗赤霉病基因重组和累加起来。本研究自1985年以来,经过连续十年轮回选择和抗赤霉病性的多点鉴定,育成了抗赤霉病性超过苏麦3号的有七个新品系,抗性类型接近苏麦3号的有35个新品系,其中大部分材料比苏麦3号早熟,20多份材料丰产性比苏麦3号好,有些材料已在全国8个省的育种单位作为抗源利用。抗赤霉病性反映良好,表明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抗赤霉病性轮回选择,对提高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效果显着。
1995, 10(2): 5-9.
摘要:
三熟制小麦产量构成中,以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变异最大,对增产的净贡献率最高。分蘖期短促,主要依靠主茎构成穗数。小麦多花,退化率高达70%~80%,培育大穗的潜力在减少小花退化。
三熟制小麦产量构成中,以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变异最大,对增产的净贡献率最高。分蘖期短促,主要依靠主茎构成穗数。小麦多花,退化率高达70%~80%,培育大穗的潜力在减少小花退化。
1995, 10(2): 10-14.
摘要:
小麦产量决定于作物生长率(CGR).产量4t/hm2的三熟制小麦平均CGR为8.9g/(m2·d),最大叶面积指数(LAI)5.1~5.2,全生育用平均净同化率(NAR)3.6g/(m2·d),在常年平均太阳辐射(S)1000J/(cm2·d)条件下,光能利用率(Eu)1.45%.多元分析表明:在生长全过程,LAI与CGR呈极显着正相关,而达到最适LAI值的丰产群体,NAR对CGR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孕穗~黄熟期的光合生产受S所制约。华南麦区小麦孕穗后的S因春雨早迟盛弱而年际波动颇大,由此引发年景的丰歉。
小麦产量决定于作物生长率(CGR).产量4t/hm2的三熟制小麦平均CGR为8.9g/(m2·d),最大叶面积指数(LAI)5.1~5.2,全生育用平均净同化率(NAR)3.6g/(m2·d),在常年平均太阳辐射(S)1000J/(cm2·d)条件下,光能利用率(Eu)1.45%.多元分析表明:在生长全过程,LAI与CGR呈极显着正相关,而达到最适LAI值的丰产群体,NAR对CGR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孕穗~黄熟期的光合生产受S所制约。华南麦区小麦孕穗后的S因春雨早迟盛弱而年际波动颇大,由此引发年景的丰歉。
1995, 10(2): 15-18.
摘要:
以1994年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分析积温、累计日照时数、累计降雨量和日平均温度对菜用大豆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菜用大豆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生育期、尤其是生育前期(出苗至第一朵花)受积温的影响最大,各生育阶段影响产量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结荚期主导因素是日照,鼓粒期是雨量,成熟期是日平均温度。当结荚期累计日照时数在90h以上、鼓粒期累计雨量在91mm、成熟期日平均温度在27℃时产量最高。
以1994年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分析积温、累计日照时数、累计降雨量和日平均温度对菜用大豆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菜用大豆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生育期、尤其是生育前期(出苗至第一朵花)受积温的影响最大,各生育阶段影响产量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结荚期主导因素是日照,鼓粒期是雨量,成熟期是日平均温度。当结荚期累计日照时数在90h以上、鼓粒期累计雨量在91mm、成熟期日平均温度在27℃时产量最高。
1995, 10(2): 19-22.
摘要:
根据生态系统能量输入、输出原理,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福建省莆田市沿海旱地10种主要种植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分为五类:1.高投入低产出型;2.低投入低产出型;3.中间型;4.高投入高产出型;5.高产高效型。并对各类种植结构进行全面评述,为今后种植结构调整、发展提供参考。
根据生态系统能量输入、输出原理,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福建省莆田市沿海旱地10种主要种植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分为五类:1.高投入低产出型;2.低投入低产出型;3.中间型;4.高投入高产出型;5.高产高效型。并对各类种植结构进行全面评述,为今后种植结构调整、发展提供参考。
1995, 10(2): 23-26.
摘要:
1979~1993年鉴定了由国际水稻研究所提供的稻瘟病圃材料3431份,白叶枯病圃材料1303份,褐飞虱圃材料2011份,获抗稻瘟病0级431份。1~2级137份、3级121份;白叶枯病1级214份、3级272份、5级301份;褐飞虱0级231份、1级374份、3级597份,表现抗性强、抗谱广,可作为抗源材料利用的有抗稻瘟病品种12份和抗白叶枯病与褐飞虱品种各8份。
1979~1993年鉴定了由国际水稻研究所提供的稻瘟病圃材料3431份,白叶枯病圃材料1303份,褐飞虱圃材料2011份,获抗稻瘟病0级431份。1~2级137份、3级121份;白叶枯病1级214份、3级272份、5级301份;褐飞虱0级231份、1级374份、3级597份,表现抗性强、抗谱广,可作为抗源材料利用的有抗稻瘟病品种12份和抗白叶枯病与褐飞虱品种各8份。
1995, 10(2): 27-29.
摘要:
本文比较了三种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8010、绿僵菌和拟青霉菌808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生物农药对花生蛴螬的平均防效达82.0%,其中以绿僵菌为最佳。三种生物农药能使花生产量平均增加20%.其中以拟青霉菌为最佳。生物农药不仅能防治花生蛴螬,而且能增加花生产量。
本文比较了三种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8010、绿僵菌和拟青霉菌808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生物农药对花生蛴螬的平均防效达82.0%,其中以绿僵菌为最佳。三种生物农药能使花生产量平均增加20%.其中以拟青霉菌为最佳。生物农药不仅能防治花生蛴螬,而且能增加花生产量。
1995, 10(2): 30-33.
摘要:
稻瘟病是闽北山区水稻的主要病害,12年来对生理小种消长规律的监测,明确它有相对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变异,并明确它与当家品种的推广年限和种植面积密切相关。这些结果对抗源筛选、抗病育种以及品种合理布局、更新轮换、稻瘟病测报和防治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稻瘟病是闽北山区水稻的主要病害,12年来对生理小种消长规律的监测,明确它有相对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变异,并明确它与当家品种的推广年限和种植面积密切相关。这些结果对抗源筛选、抗病育种以及品种合理布局、更新轮换、稻瘟病测报和防治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1995, 10(2): 34-38.
摘要:
本文设计了通讯服务系统,用于水稻病虫微机测报网络的远程通讯联网。提出了通讯网络组织结构,编制了通讯服务程序,制定了测报网络工作规程,实现了利用电话线通讯系统的大范围水稻病虫微机测报信息传送与管理,在实践上得到应用。
本文设计了通讯服务系统,用于水稻病虫微机测报网络的远程通讯联网。提出了通讯网络组织结构,编制了通讯服务程序,制定了测报网络工作规程,实现了利用电话线通讯系统的大范围水稻病虫微机测报信息传送与管理,在实践上得到应用。
1995, 10(2): 39-43.
摘要:
从罹病的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成虫上分离、纯化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Vuill)871菌株,对该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盛蛹期用毒土法防治,每公顷施用15~30kg菌粉,可杀除土中65%的幼虫和蛹,出土成虫的感染僵死率达80%以上;成虫期在树冠上用喷雾法防治,每公顷施用7.5~15.0kg菌粉,配制成1×108~2×108个/ml孢子液,一般防效达80%以上,菌药混用、菌药轮用和二次施菌,均可显着提高防治效果,但切忌与杀菌剂混用。该菌株对茶园天敌安全无害。在福建10多个产茶县、市1000hm2的示范推广防治结果表明,防效达80%~90%,持效期1~2年,每公顷获经济效益675元。文中还对该菌株的侵染途径进行了研究。
从罹病的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成虫上分离、纯化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Vuill)871菌株,对该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盛蛹期用毒土法防治,每公顷施用15~30kg菌粉,可杀除土中65%的幼虫和蛹,出土成虫的感染僵死率达80%以上;成虫期在树冠上用喷雾法防治,每公顷施用7.5~15.0kg菌粉,配制成1×108~2×108个/ml孢子液,一般防效达80%以上,菌药混用、菌药轮用和二次施菌,均可显着提高防治效果,但切忌与杀菌剂混用。该菌株对茶园天敌安全无害。在福建10多个产茶县、市1000hm2的示范推广防治结果表明,防效达80%~90%,持效期1~2年,每公顷获经济效益675元。文中还对该菌株的侵染途径进行了研究。
1995, 10(2): 44-47.
摘要:
本文介绍了饲料中粉螨危害情况。并首次报道用功能反应、数量反应对尖狭下盾螨控制饲料中重要害螨——腐食酪螨、害嗜鳞螨的作用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对尖狭下盾螨的研究与利用提出建议。
本文介绍了饲料中粉螨危害情况。并首次报道用功能反应、数量反应对尖狭下盾螨控制饲料中重要害螨——腐食酪螨、害嗜鳞螨的作用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对尖狭下盾螨的研究与利用提出建议。
1995, 10(2): 48-53.
摘要:
本研究对低肥力红壤进行了13年连续施用不同有机物料的改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物料对增加土壤有机复合体的数量作用显着,同时复合体的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原土复合量的增加顺序是:猪粪>红萍、稻草、绿肥>对照。追加复合量的增加顺序是:猪粪>红萍>稻草>绿肥。与此相反,由于猪粪的当季投碳量高而当季分解率低,因此猪粪的追加复合度则是最低的。有机物料有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酶活性的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70%~80%,转化酶活性提高了20%~40%.红萍是投碳效率最好的有机物料之一。红萍主要改善土壤的氮供给;稻草主要改善土壤的钾供给;猪粪主要改善土壤的磷,其次是氮的供给。
本研究对低肥力红壤进行了13年连续施用不同有机物料的改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物料对增加土壤有机复合体的数量作用显着,同时复合体的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原土复合量的增加顺序是:猪粪>红萍、稻草、绿肥>对照。追加复合量的增加顺序是:猪粪>红萍>稻草>绿肥。与此相反,由于猪粪的当季投碳量高而当季分解率低,因此猪粪的追加复合度则是最低的。有机物料有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酶活性的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70%~80%,转化酶活性提高了20%~40%.红萍是投碳效率最好的有机物料之一。红萍主要改善土壤的氮供给;稻草主要改善土壤的钾供给;猪粪主要改善土壤的磷,其次是氮的供给。
1995, 10(2): 54-59.
摘要:
根据89个水稻氮磷钾田间试验结果,认为三元肥效模型是否属于典型式取决于模型极值存在与否和极值性质。依据极值判别结果,可将三元肥效模型分为典型式和三种不同类型的非典型式。分析了不同类型三无效模型的施肥意义和极值判别方法,并对非典型式提出了施肥建议
根据89个水稻氮磷钾田间试验结果,认为三元肥效模型是否属于典型式取决于模型极值存在与否和极值性质。依据极值判别结果,可将三元肥效模型分为典型式和三种不同类型的非典型式。分析了不同类型三无效模型的施肥意义和极值判别方法,并对非典型式提出了施肥建议
1995, 10(2): 60-64.
摘要:
本研究以GeO2为锗源,通过仿野生栽培得到富锗灵芝于实体,生物学效率为8.63%~9.68%.经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当年生子实体含锗量为0.22~8.25μg/g,对锗元素的吸收利用率为0.02%~0.19%;而次年生子实体含锗量为6.60~138μg/g,吸收利用率达1.68%~6.73%.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富锗灵芝全氨基酸含量为7.18~8.32mg/100mg,比对照的普通灵芝高19.0%~37.8%;富锗灵芝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丰富,E/T=0.577~0.625;其中,蛋氨酸(Met)含量提高一个数量级,高达2.09~2.64mg/100mg.据此推测,灵芝于实体在代谢水平上产生与富锗相关的生理变化,显着影响到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的合成代谢。
本研究以GeO2为锗源,通过仿野生栽培得到富锗灵芝于实体,生物学效率为8.63%~9.68%.经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当年生子实体含锗量为0.22~8.25μg/g,对锗元素的吸收利用率为0.02%~0.19%;而次年生子实体含锗量为6.60~138μg/g,吸收利用率达1.68%~6.73%.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富锗灵芝全氨基酸含量为7.18~8.32mg/100mg,比对照的普通灵芝高19.0%~37.8%;富锗灵芝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丰富,E/T=0.577~0.625;其中,蛋氨酸(Met)含量提高一个数量级,高达2.09~2.64mg/100mg.据此推测,灵芝于实体在代谢水平上产生与富锗相关的生理变化,显着影响到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的合成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