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龙眼果葡糖浆生产工艺

高慧颖, 姜帆, 王琦, 黄贤贵, 赖呈纯

高慧颖, 姜帆, 王琦, 黄贤贵, 赖呈纯. 龙眼果葡糖浆生产工艺[J].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33(9): 975-97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09.015
引用本文: 高慧颖, 姜帆, 王琦, 黄贤贵, 赖呈纯. 龙眼果葡糖浆生产工艺[J].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33(9): 975-97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09.015
GAO Hui-ying, JIANG Fan, WANG Qi, HUANG Xian-gui, LAI Cheng-chun. Producing High Fructose Syrup from Longan Juice[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8, 33(9): 975-97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09.015
Citation: GAO Hui-ying, JIANG Fan, WANG Qi, HUANG Xian-gui, LAI Cheng-chun. Producing High Fructose Syrup from Longan Juice[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8, 33(9): 975-97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09.015

龙眼果葡糖浆生产工艺

基金项目: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 2016R10142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 2017R1014-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 C2017-04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创新团队 STIT2017-1-1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高慧颖(1977-), 女, 硕士, 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食品营养品质生物技术(E-mail: 124785160@qq.com)

    通讯作者:

    王琦(1981-), 男, 硕士,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食品资源和加工利用(E-mail:nkywq@163.com)

  • 中图分类号: TS255.1

Producing High Fructose Syrup from Longan Juice

  • 摘要: 以新鲜的龙眼果汁为原料,考察龙眼果葡糖浆制备过程中除蛋白、酶解和异构化等工艺的最佳实施条件。结果显示: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0%的龙眼果汁中添加0.12%的柠檬酸,70℃保温60 min,除蛋白效果佳,其理论(葡萄糖+果糖)值为42.19%,添加1.5%的蔗糖水解酶,60℃酶解2 h可使龙眼果汁中的果糖含量达到(18.34±0.75)%,蔗糖水解率达到80%以上;调节龙眼果汁的pH值8.0±0.2,葡萄糖异构酶添加量为0.1 mg·g-1葡萄糖,60℃异构60 min,龙眼果汁中的果糖含量达到(27.71±0.67)%;经过浓缩处理后龙眼果葡糖浆的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含量≥ 65%,其(葡萄糖+果糖)含量占干物质含量的97.90%,果糖含量高于67.20%,符合国标中相关指标的要求。
    Abstract: High fructose syrup was produced from raw longan juice. Optimizations on the deproteinization, enzymatic hydrolysis and isomerization of the process were perform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optimized deproteinization to be executed with a soluble solid content of 30% and an addition of 0.12% citric acidat a heating temperature of 70℃ for 60 min to reach a theoretical fructose and glucose content of 42.19%. For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1.5% sucrose hydrolase was added to the juice at 60℃ for 2 h to obtain a fructose content of(18.34±0.75)% with more than 80% sucrose hydrolyzed. The isomeriza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an addition of 0.1 mg·g-1 glucose isomerase at 60℃ for 60 min to arrive at a fructose content of (27.71±0.67)%. The resulting high fructose longan syrup had no less than 65% dry matters, of which 97.90% were fructose and glucose and no less than 67.20% were fructose, meeting the national standard for the product category.
  • 【研究意义】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鳞翅目: 夜蛾科;Lepidoptera: Noctuidae),又称秋黏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多食性农业害虫[1]。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可以取食包括谷类粮食作物在内的42属186种植物[2],其寄主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玉米、水稻、小麦、高粱、花生、大豆、烟草、番茄、马铃薯等80多种植物[3],此外,草地贪夜蛾是一种远距离迁飞害虫[4-5]。目前,草地贪夜蛾已侵入我国。因此,开展草地贪夜蛾的侵入动态监测与应急防控对于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结果】草地贪夜蛾于2016年1月首次侵入非洲的尼日利亚和加纳并暴发危害,短期内迅速扩散蔓延至贝宁、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多哥等国家[6];随后在非洲地区快速扩散蔓延,2017年4月,12个非洲国家发生草地贪夜蛾的为害[7];2017年9月,撒哈拉以南的28个非洲国家证实草地贪夜蛾的侵入为害[8];2018年1月,草地贪夜蛾即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44个国家暴发成灾[9]。草地贪夜蛾侵入非洲的主要途径是国际贸易和人员往来而非迁飞[8, 10-11],但迁飞与草地贪夜蛾在非洲地区的蔓延扩散紧密相关[12]。因此,国际贸易、交通运输、人员货物往来、迁飞等均是草地贪夜蛾侵入的潜在路径。在亚洲地区,2018年5月,Sharanabasappa和Kalleshwara等在印度的卡纳塔克邦州的希莫加地区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并预测可能向毗邻国家扩散[13]。为此,CABI发出了“毁灭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将在亚洲迅速传播”的预警[14];2018年10月,草地贪夜蛾扩散蔓延至印度6个邦[15]。截至2018年12月,草地贪夜蛾已侵入亚洲的印度、斯里兰卡、泰国、也门、缅甸和孟加拉等国家[16],对亚洲粮食安全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鉴于近两年草地贪夜蛾在非洲、亚洲快速蔓延的严重态势,联合国FAO于2018年8月针对草地贪夜蛾作出了全球风险预警[17];草地贪夜蛾对我国也构成了入侵威胁,郭井菲等就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的侵入风险作了系统分析[18];全国农技中心2019年1月3日发布了防范草地贪夜蛾侵入通知[19]。我国云南省江城县于2019年1月11日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20],随后迅速扩散蔓延。截至2019年5月10日,全国已有13省(区)61个市(州)261县(市、区)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21];至2019年7月10日,全国发生草地贪夜蛾区包括21个省(区、市)共1 152个县(市、区)[22],9月1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治情况,2019年全国共有25个省份发生草地贪夜蛾。【本研究切入点】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农业种植结构复杂多样,复种指数高,是草地贪夜蛾潜在的适生和定殖区,也可能是草地贪夜蛾向其他区域迁飞扩散的过渡区。因此,开展草地贪夜蛾田间发生动态监测及应急防治技术研究对于保障福建省农业生产安全迫在眉睫,且对于区域乃至全国性的草地贪夜蛾迁飞及综合防控研究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系统开展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监测及应急药剂防治技术,以期实时掌握草地贪夜蛾的侵入动态并及时预警适时采取防控措施,明确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为科学选择应急防治药剂提供依据。

    参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9年2月25日印发的《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方法(试行)》(农技植保函[2019]49号),在福建全省范围内开展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监测普查,重点调查苗期至灌浆期的玉米,同时调查该害虫在甘蔗、茭白及各种蔬菜等作物上的发生情况,每7 d调查1次。卵和幼虫的调查方法均采用“W”型五点取样法,每个样点连续调查10株玉米。卵重点调查植株基部叶片正面、背面和叶基部与茎连接处,记载调查株数、卵块数和每块卵粒数;幼虫在观察为害症状后,再调查叶片正反面、心叶、茎秆、雄穗苞和果穗中的幼虫数量和龄期,根据头宽和体长区分幼虫龄期,具体参照赵胜园等[23]的方法。

    试验地点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桂林村,东经118°26′,北纬26°68′,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试验地常年种植鲜食玉米,属砂质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排灌良好,施药时玉米的生长期为小喇叭口期,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发生期。

    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SC(美国杜邦公司)、150 g·L−1茚虫威SC(美国杜邦公司)、60 g·L−1乙基多杀菌素S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240 g·L−1虫螨腈SC(巴斯夫欧洲公司)、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0%高效氯氟氰菊酯EW(华北制药爱诺有限公司)、20%除虫脲SC(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10亿PIB·mL−1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选择上述各供试药剂的田间推荐剂量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其应急防治效果。试验设计:(1)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SC150 mL·hm−2;(2)150 g·L−1茚虫威SC 300 mL·hm−2;(3)60 g·L−1乙基多杀菌素SC 300 mL·hm−2;(4)240 g·L−1虫螨腈SC 450 mL·hm−2;(5)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 600 mL·hm−2;(6)10%高效氯氟氰菊酯EW 150 mL·hm−2;(7)20%除虫脲SC 1 200 mL·hm−2;(8)10亿PIB·mL−1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 1 800 mL·hm−2;(9)清水喷雾处理(空白对照CK)。试验共设9个处理,每个处理小区面积30 m2,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保留一行玉米作为保护行隔离保护。于2019年5月10日,在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发生高峰期,使用3WBD-16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玉米植株均匀喷雾施药1次,用水量为675 L·hm−2

    每小区采用“W”型五点取样,每个样点连续调查10株玉米植株,每小区共调查50株,观察记录草地贪夜蛾幼虫活虫数,在最后一次调查时,发现玉米植株心叶有受害症状的情形时,剥查心叶记录隐匿心叶内的活幼虫数。调查时间和次数:施药前调查1次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虫口基数,施药后3、7、10 d分别调查1次残活幼虫数。

    虫口减退率/%= (药前虫口基数-药后活虫数)/药前虫口基数×100

    校正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应用Excel2010和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草地贪夜蛾主要以幼虫进行为害。1-3龄幼虫在鲜嫩叶片上啃食叶肉,被取食部位呈现半透明薄膜“窗孔”典型症状;4-6龄幼虫钻蛀进入玉米心叶、茎秆、雄穗、果穗等部位进行取食为害,被害部位形成钻蛀虫孔和不规则的虫道并残留大量粪便(表1图1)。

    表  1  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玉米的主要特性
    Table  1.  Characteristic damage on corn plants by fall armyworm larvae
    虫态
    Worm state
    为害部位
    Damage site
    为害特点
    Hazard characteristics
    为害症状描述
    Description of symptoms
    1-3龄幼虫
    1-3 instar larvae
    嫩叶 啃食鲜嫩叶片叶肉 被啃食部位仅留下表皮呈现半透明薄膜“窗孔”、薄膜破裂后呈不规则长条形不规则缺刻(图1-A
    4-6龄幼虫
    4-6 instar larvae
    心叶 钻蛀咬食为害心叶 钻蛀咬食卷曲心叶和茎杆顶端幼嫩部分,形成钻蛀虫孔和不规则虫道,剥开卷曲心叶可见被咬食部位呈破烂状,并残留大量褐绿色粪便,玉米幼苗期生长点被咬食会造成植株枯死,被蛀食的心叶展开后呈现大型不规则的缺刻或孔洞(图1-B图1-C
    雄穗 钻蛀咬食雄穗 抽雄初期从顶部或雄穗幼嫩苞叶钻蛀进入咬食花穗,苞叶展开后呈不规则的缺刻孔洞,被咬食花穗形成不规则咬食虫道并残留有大量褐绿色粪便(图1-D
    果穗 钻蛀咬食果穗 抽雄后幼虫转移钻进入果穗顶部玉米须取食然后钻蛀进入果穗咬食果粒,并残留大量褐绿色粪便(图1-F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1  草地贪夜蛾幼虫田间为害玉米的典型症状
    注:A是为害嫩叶典型症状;B是为害心叶典型症状;C是为害生长点典型症状;D是为害幼嫩茎秆典型症状;E是为害雄穗典型症状;F是为害果穗典型症状。
    Figure  1.  Typical symptoms on corn plants infested by fall armyworm larvae
    Note: A is A typical symptom of damage to tender leaves, B is typical symptom of damage to heart leaves, C is typical symptom of damage to growth point, D is typical symptom of damage to tender stem, E is typical symptom of damage to male ear, F is typical symptom of damage to corn ear.

    田间普查监测结果表明,福建省于2019年5月6日在泉州地区南安市康美镇园内村玉米地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查见的玉米发生面积2.67 hm2,虫态为4-5龄幼虫,平均百株虫量为1头,最高百株虫量为10头,平均株受害率5%,最高株受害率10%。至5月20日,仅14 d内福建省就有14个县(市、区)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至6月3日发生草地贪夜蛾的县(市、区)增至29个;至6月17日,共有36个县(市、区)发现草地贪夜蛾,30 d内福建省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域数量呈直线快速上升;至7月1日共有45个县(市、区)监测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截至11月4日发生草地贪夜蛾的县(市、区)数量达53个(图2)。随着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域的迅速蔓延扩散,监测发现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玉米的面积也同步增加,7月1日发现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玉米的面积为263.08 hm2;8月12日增至315.61 hm2;截至11月4日,全省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玉米的面积累计达646.23 hm2图3)。

    图  2  福建省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域数量动态趋势(2019年)
    Figure  2.  Number of counties affected by fall armyworms in Fujian in 2019
    图  3  福建省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动态趋势(2019年)
    Figure  3.  Areas of corn field affected by fall armyworms in Fujian in 2019

    草地贪夜蛾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表2)。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SC、150 g·L−1茚虫威SC、60 g·L−1乙基多杀菌素SC、240 g·L−1虫螨腈SC、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10%高效氯氟氰菊酯EW对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均具有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表现优异;施药后3 d的防效为88.08%~91.46%,施药后10 d的防效达91.41%~94.01%,所设剂量处理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P<0.05);6种药剂的防效均显著(P<0.05)优于20%除虫脲SC和10亿PIB·mL−1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的防治效果。20%除虫脲SC药后3 d的防效优于10亿PIB·mL−1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差异显著(P<0.05),药后7 d、10 d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P>0.05)。

    表  2  几种杀虫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建瓯市,2019年)
    Table  2.  Control efficacy of insecticides against 1-2 instar larvae of fall armyworms in corn fields at Jianou City in 2019
    药剂名称
    Pesticides
    浓度
    Dosage/(mL·hm−2)
    虫口基数
    Insects base
    药后3 d
    3 d after trial
    药后7 d
    7 d after trial
    药后10 d
    10 d after trial
    活虫数
    Survival
    防效
    Efficacy/%
    活虫数
    Survival
    防效
    Efficacy/%
    活虫数
    Survival
    防效
    Efficacy/%
    氯虫苯甲酰胺
    Chlorantraniliprole
    150 31.00 3.00 91.47 a 2.00 93.13 a 1.33 93.82 a
    茚虫威
    Indoxair conditioningarb
    300 32.67 4.33 88.08 a 2.67 90.81 ab 1.67 92.65 a
    乙基多杀菌素
    Spinetoram
    300 29.00 3.33 89.67 a 2.33 90.93 ab 1.33 93.35 a
    虫螨腈 Chlorfenapyr 450 30.33 3.67 89.21 a 2.33 91.44 ab 1.33 93.74 a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Emamectin Benzoate
    600 31.67 3.33 91.46 a 1.67 94.02 a 1.33 94.01 a
    高效氯氟氰菊酯
    Iambda-cyhalothrin
    150 28.00 3.67 88.24 a 2.67 89.40 b 1.67 91.41 a
    除虫脲 Diflubenzuron 1 200 28.67 6.67 78.91 b 4.00 84.30 c 2.67 86.44 b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Autographa californica NPV
    1 8002 26.67 9.33 68.38 c 4.33 81.52 c 3.00 83.92 b
    空白对照
    Blank control
    / 28.00 31.33 / 25.00 / 19.33 /
    注: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同列数据不同字母表示经Duncan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在P=0.05水平下的差异显著性。
    Note: Data are average of three replicates.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P=0.05 level by Duncan’s new multiple range test.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1月11日发现侵入我国云南省江城县以来,在我国迅速扩散蔓延。2019年5月6日福建省在南安市康美镇园内村首次监测发现该虫在玉米上发生为害,随后陆续在全省多地玉米上监测到草地贪夜蛾,根据同时期常温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卵和幼虫发育历期的观察结果,推算草地贪夜蛾雌成虫迁飞侵入福建省的时间点应是在2019年4月26日前后的1-2 d。

    草地贪夜蛾寄主广泛[2],甘蔗也是其嗜好作物之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已经发现草地贪夜蛾在云南为害苗期甘蔗[24],发生面积达3 680 hm2。此外,草地贪夜蛾在美洲已经分化为“玉米型”和“水稻型”两种生态型系[25]。根据张磊等研究报道,截至2019年4月,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为“玉米型”[26];根据吴秋琳等通过对草地贪夜蛾迁入中国的路径分析及其在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春秋两季迁飞轨迹分析研究[27-28],目前全国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域动态与其迁飞轨迹基本相吻合。据此,笔者初步判断迁入福建省的草地贪夜蛾与云南的草地贪夜蛾同属“玉米型”,但需通过分子鉴定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明确。福建省目前尚未发现除玉米之外的其他农作物受草地贪夜蛾为害,但需持续加强田间监测,尤其在我省重要的禾本科类农作物如水稻、甘蔗等的种植区,避免草地贪夜蛾突发发性暴发成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目前,草地贪夜蛾不属于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之列[18],但草地贪夜蛾属于突发性的重大农业害虫,其具有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等特点,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应早预警、早发现、早报告、治处理,治早、治小、治了[19]。化学农药是应对突发性和暴发性害虫的主要手段[29]。因此,针对草地贪夜蛾突发性入侵危害,使用化学杀虫剂迅速控制田间种群基数,降低作物受害,是当前控制该虫发生为害的主要措施[23]。农业农村部也发布了有关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的推荐名单[30]。笔者经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SC 150 mL·hm−2、150 g·L−1茚虫威SC 300 mL·hm−2、60 g·L−1乙基多杀菌素SC 300 mL·hm−2、240 g·L−1虫螨腈SC 450 mL·hm−2、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 600 mL·hm−2、10%高效氯氟氰菊酯EW 150 mL·hm−2对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均具有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以上药物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是作为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的理想药剂,但应交替或轮换使用,避免或延缓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20%除虫脲SC 1 200 mL·hm−2和10亿PIB·mL−1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 1 800 mL·hm−2持效性也较好,其可与其他类防治药剂混配使用,以增强对草地贪夜蛾的综合防治效果。由于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钻蛀进入玉米心叶、雄穗和果穗取食为害,在田间喷雾施药防治草地贪夜蛾时需对玉米整个植株叶片正反两面和喇叭口均匀喷施,以提高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杀灭效果。本研究进行的药剂田间防效试验是基于草地贪夜蛾突发性发生而实施应急防控的需要所开展,试验结果对于开展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害虫的田间世代重叠、作物生育期及气候环境条件等均是影响药剂防效的重要因素,一旦该虫在某一区域定殖并建立种群而成为常发性害虫,尤其是在不同生育期的玉米的生物量差异极大的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药剂在同一剂量下的田间实际防效水平可能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此外,一旦草地贪夜蛾成为区域的常发生害虫,选择药剂种类和使用剂量还需综合考虑经济阈值等诸多因素,这需要在今后进一步研究。

    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属新入侵害虫。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判,草地贪夜蛾将在我国建立周年繁殖区,并形成夏季发生区[21],草地贪夜蛾极可能在我国局部地区成为玉米上的常发性害虫,这势必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今后需针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技术、迁飞扩散路径、药剂抗性水平、生物型变异或演替、寄主范围与适合度、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特异性防治药剂研发等方面不断进行研究,以有效保障我国玉米生产的安全和农民增收。

  • 表  1   酸解除蛋白的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for juicede proteinization

    水平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柠檬酸添加量/% 加热时间/min 加热温度/℃
    1 25 0.08 20 70
    2 30 0.12 40 80
    3 35 0.16 60 9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蔗糖酶解的因素水平

    Table  2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for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sucrose in juice

    水平 酶解温度/℃ 酶用量/g 酶解时间/h
    1 50 0.5 1
    2 55 1.0 2
    3 60 1.5 3
    下载: 导出CSV

    表  3   葡萄糖异构后果糖的含量

    Table  3   Fructose contents after glucose isomerization

    异构时间/min 葡萄糖异构酶添加量/(mg·g-1)
    0.08 0.1 0.2 0.4 0.6
    30 18.81 23.35 22.55 22.82 22.69
    60 22.96 27.71 29.24 28.26 28.09
    90 15.05 20.28 20.15 20.16 19.15
    120 11.20 18.04 17.53 16.15 16.10
    下载: 导出CSV

    表  4   酸解除蛋白的正交实验结果

    Table  4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juice deproteinization

    试验号 A B C D 理论(葡萄糖+果糖)值/%
    1 1 1 1 1 33.54
    2 1 2 2 2 35.27
    3 1 3 3 3 34.30
    4 2 1 2 3 39.64
    5 2 2 3 1 42.19
    6 2 3 1 2 41.69
    7 3 1 3 2 41.34
    8 3 2 1 3 37.74
    9 3 3 2 1 28.86
    K1 103.11 114.52 112.97 104.59
    K2 123.52 115.20 103.78 118.31
    K3 107.94 104.86 117.83 111.67
    R 20.41 10.34 14.05 13.72
    下载: 导出CSV

    表  5   酶解蔗糖的正交试验结果

    Table  5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sucrose in juice

    试验号 D E F 果糖含量/%
    1 50 0.5 1 14.27±0. 70
    2 50 1 2 15.81±1.17
    3 50 1.5 3 16.80±0.36
    4 55 0.5 2 16.30±0.63
    5 55 1 3 15.15±1.02
    6 55 1.5 1 13.56±1.05
    7 60 0.5 3 15.93±0.78
    8 60 1 1 13.75±0.36
    9 60 1.5 2 18.34±0.75
    k1 15.63 15.50 13.86
    k2 15.01 14.91 16.82
    k3 16.01 16.23 15.96
    R 1.00 1.33 2.96
    下载: 导出CSV

    表  6   蔗糖酶解的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Table  6   Variance analysis on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sucrose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P 显著性
    A 4.59 2 2.30 3.11 0.0667
    B 7.97 2 3.99 5.41 0.0133 *
    C 41.67 2 20.84 28.24 <0.0001 **
    模型误差 3.07 2 1.54 2.36 0.3386
    重复误差 11.69 18 0.65
    合并误差 14.76 20 0.74
    注:*表示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 05),**表示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 01)。表 8同。
    下载: 导出CSV

    表  8   字母标记表示葡萄糖异构试验结果

    Table  8   Using alphabetic flag on results of glucose isomerization

    处理 均值
    A1 17.75bB
    A2 22.78aA
    A3 23.92aA
    A4 21.78aA
    A5 23.48aA
    B1 22.20bB
    B2 28.06aA
    B3 19.72cC
    B4 16.70dD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达到极显著(P<0. 01),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达到显著差异(P<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7   葡萄糖异构化试验的方差分析

    Table  7   Variance analysis of glucose isomerization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P 显著性
    酶添加量/A 82.23 4 20.80 24.87 <0.0001 **
    异构时间/B 403.11 3 141.40 155.99 <0.0001 **
    误差 11.15 12 0.93
    总变异 513.23 20
    下载: 导出CSV
  • [1] 郝建明.果葡糖浆及其生产工艺要点[J].食品工业科技, 2006, 27(8):204-205. DOI: 10.3969/j.issn.1002-0306.2006.08.068
    [2] 马晓军, 余斌, 李丽莎, 等.果葡糖浆在烘焙产品中的应用[J].食品科技, 2008, 33(12):241-245. DOI: 10.3969/j.issn.1005-9989.2008.12.063
    [3] 杨永芳, 付成程, 郑战伟.以薯类为原料生产果葡糖浆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 2011(8):135-137. DOI: 10.3969/j.issn.1671-9646(X).2011.08.038
    [4] 张得鑫.果葡糖浆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D].北京: 北京化工大学, 2014.
    [5] 吴瑶, 曹龙奎.碎米淀粉制备果葡糖浆工艺优化[J].农产品加工, 2013(7):31-35. DOI: 10.3969/j.issn.1671-9646.2013.07.019
    [6] 梁剑锋.甘蔗废密制取高果糖浆工艺[D].南宁: 广西大学, 2008.
    [7] 朱乐敏, 谢骏, RAFIC DERJANI.从香蕉淀粉中制备麦芽糊精和果葡糖浆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6(6):52-5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zlsxyxb200506015
    [8] 刘东华, 石杰, 曹续, 等.番茄酱生产果葡糖浆工艺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3(5):25-2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ncqjg-xk201305008
    [9] 聂洪霞.由菊芋生产高果糖浆的研究[D].天津: 天津科技大学, 2010.
    [10] 俞梦妮.南菊芋1号高果糖浆和叶蛋白的制备技术研究[D].江苏: 南京农业大学, 2014.
    [11] 张钟, 欧梁倩.高州曹江山薯底DE值果葡糖浆的研制[J], 饮料工业, 2015, 18(6):6-10. DOI: 10.3969/j.issn.1007-7871.2015.06.003
    [12] 徐慧诠, 张文森, 林舒婷, 等.葡萄糖浆异构酶法制备果葡糖浆的工艺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7(5):57-67. DOI: 10.3969/j.issn.1008-3421.2017.05.012
    [13] 赵国群, 周雪艳, 胡弢.活化条件对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酶活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 33(10):156-15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pyjykf201210041
    [14] 陈秀萍, 邓朝军, 胡文舜, 等.龙眼种质资源果实糖组分及含量特征分析[J].果树学报, 2015, 32(2):420-42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JYR201507085.htm
    [15] 胡志群, 李建光, 王惠聪.不同龙眼品种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分析[J].果树学报, 2006, 23(4):568-57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skx200604018
    [16] 帅良, 钱盼红, 刘文浩, 等.不同龙眼品种果实成熟时糖含量及其特征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 2016, 37(5):915-921.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6.05.011
    [17] 王永华, 戚穗坚.食品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7:173-175.
    [18] 夏红.食品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26.
    [19] 黄建蓉, 李琳, 李冰.龙眼肉生理功效和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 2007, 28(3):221-224. DOI: 10.3969/j.issn.1002-0306.2007.03.071
  • 期刊类型引用(8)

    1. 赵金凤,卢学松,黄培枝,丁雪玲,姚凤銮,王竹红,翁启勇,郑宇,何玉仙. 福建省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对六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应用昆虫学报. 2023(01): 223-232 . 百度学术
    2. 赵建伟,赵金凤,邱良妙,丁雪玲,游世奇,何玉仙,卢学松. 6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及对螟黄赤眼蜂的安全性. 福建农业学报. 2023(08): 960-965 . 本站查看
    3. 曾智,贺华良,邱林,李有志,丁文兵. 草地贪夜蛾幼虫耐饥力及饥饿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2022(01): 11-17 . 百度学术
    4. 杨帆,望勇,骆海波,周利琳,王攀,司升云. 13种化学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杀卵活性和田间防效. 江苏农业科学. 2022(08): 37-42 . 百度学术
    5. 赵金凤,邱良妙,丁雪玲,姚凤銮,卢学松,郑宇,翁启勇. 草地贪夜蛾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虱螨脲的抗性风险评估. 植物保护. 2022(04): 88-93+99 . 百度学术
    6. 刘玉珍. 甜玉米泰鲜甜2号在建瓯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福建农业科技. 2022(06): 38-42 . 百度学术
    7. 甘林,张扬,邹成佳,邱良妙,廖长见,李晓,何玉仙,卢和顶,杨秀娟. 9种种衣剂对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顶(茎)腐病的防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福建农业学报. 2021(05): 564-571 . 本站查看
    8. 李强,门兴元,景春,于毅,周仙红,代晓彦,吕素洪,李丽莉. 我国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 2021(06): 21-2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表(8)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31
  • HTML全文浏览量:  191
  • PDF下载量:  11
  • 被引次数: 9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6-20
  • 修回日期:  2018-08-13
  • 刊出日期:  2018-08-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