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下一篇»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Vol. 30 Issue (12): 1238-1240  
0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翁伯琦, 赵雅静, 苏汉芳, 马宏敏, 仇秀丽, 等。强化科技创新 保护生态环境——“第六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J].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30(12): 1238-1240. .
[复制中文]
强化科技创新 保护生态环境——“第六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
翁伯琦, 赵雅静, 苏汉芳, 马宏敏, 仇秀丽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3
摘要: 2015年11月,由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本文系作者根据会议报告与论文汇编进行主要观点综述。主要包括5个方面内容:(1)注重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是推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注重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技术应用是农业环保的核心;(3)注重综合治理技术应用则是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关键;(4)注重农业环保与污染防控内在规律及其应用基础的研究;(5)注重农业环境科学技术应用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结合。
关键词: 农业环境科学    生态环境    科技创新    综合治理    学术研讨会    观点综述    

2015年11月16~18日,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谢华安研究员,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所长任天志研究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刘波研究员出席学术研讨会并分别作了致辞与讲话。来自全国154个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560多位科技人员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围绕“强化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主题开展了深入的研讨。会议收到了110篇学术论文。81位专家学者分别在主会场与专题会场作了学术报告。会议评选出24篇优秀论文,10篇研究生优秀论文。研讨会可谓内容丰富,报告精彩,观点鲜明,互动热烈,引人关注,深受启发。

1 注重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是推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与推动农业部近期提出“一控二减三基本”工作任务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多年来由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主导并分别与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联合举办的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吸引了许多专家与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可以说,举办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为业界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农业环保与绿色发展学术命题提供了重要平台,其不断完善与拓展已使之成为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行业科技人员十分期待与高度关注的学术交流“品牌”载体,其参与度越来越高,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强。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农业环境科学和产品安全生产,资源合理利用和污染有效防控,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本次学术年会内容十分丰富,12位专家在大会作了特邀学术报告,116名科技人员分别在 7个科研专题会场(包括2个研究生专场)作了学术报告,其内容涉及生态毒理效应与环境基准,土壤污染过程与修复技术,农业面源污染与防控技术,产地环境质量与产品安全,废物循环利用与综合开发等方面。在专家学者的报告中,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度与广度的结合,以及研究与应用的紧密结合,不仅反映了农业环境领域的研究进展,也提出了深化难点突破的诸多启示。本届学术年会更加注重新时期农业环保学科发展动向,例如全球环境变化与生态循环农业,农村生态系统与环境保育理论,农田生态系统与资源高效利用,传统农业改造与新兴技术体系,农业环境质量与生态修复体系,农业有害生物与综合防控技术,农村生态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等;在具体内容方面,深入研讨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量及物质循环、演替规律和稳定性,土壤、施肥与植物营养,农业资源及其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与效益分析,作物生理生态,农业高效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抗性与应激反应,农业有害生物防控,土壤重金属污染发生原因与不同方法防控及其修复技术,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农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产业化综合开发,农业环境污染防治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高效生态农业典型模式与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典型经验等内容。本届学术研讨会为进一步开展科技合作与协同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2 注重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技术应用是农业环保的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科技贡献巨大,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但许多专家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仍在扩展的不容乐观形势表示担忧。专家们指出有3个方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资源约束日益加剧。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基本国情,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任务更加艰巨。二是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等外源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镉、汞、砷等重金属不断向农产品产地环境渗透,农业内源性污染较为严重,农业农村环境污染呈现加重的态势,都直接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三是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高强度、粗放式生产方式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功能退化,农业生态环境安全风险增大,农业的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建设生态保育型农业的任务更加艰巨。专家学者呼吁,人们必须尽快考虑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着力于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由注重产量向稳定提升粮食产能转变,推动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由高强度利用向节约高效利用转变,促进农产品生产由侧重数量安全向保总量、优结构、提质量并重转变,由注重农业生产为主导向注重农业多功能与全生产过程及全要素融合转变。要实现这些总体目标,则必须要依靠新品种与新技术应用,把科技创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及其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内在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图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五位一体的发展新格局”。与会专家指出:农业环境保护涉及生产、生活、生态过程的方方面面,其关系整个系统工程诸多环节。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环境科学技术进步、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就农业环境科技创新而言,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农业环保科技人员要立足国情,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顺应发展;全面合作,攻克难点;进一步深化农业环境科技的协同创新,进一步突破农业环境制约的技术瓶颈,进一步提升农业环境科技的支撑能力。

3 注重综合治理技术应用是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关键

党中央、国务院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农业部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作了详尽的安排,要求各级农业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确保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这其中,“一控”是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保持在3 720亿m3,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达标。“两减”是指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三基本”是指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2015中央1号文件对“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做出专门部署,强调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此,专家们分析认为,我国化学肥料与化学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发了环境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料、施农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与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滞后,必须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专家们指出,要结合实际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与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与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与农业减施增效的关键。与此同时,要因地制宜构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充分利用农牧产业废弃物,实施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农菌结合与流域治理的综合技术,使种养业与加工业废弃物有序进入现代生态农业的高效循环链之中,合理利用,变废为宝,让种地与养地在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过程中得以有机统一,力求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与食品质量安全,保障生态安全与美丽乡村建设。

4 注重农业环保与污染防控内在规律及其应用基础的研究

各级农业部门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作为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的来看,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复杂多样,污染防治工作起步也比较晚,综合防治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专家们认为:在农业环境科学领域,仍然有许多热点与难点问题需要攻克。例如在生态毒理效应与环境基准研究方面,要如何有计划开展全国性农业环境污染普查,力求统一方案,统一方法,统一评估,分区分类分格的有序展开治理。要立足于我国当前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实际,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当前与长远、预防与治理的内在关系,制定环境基准。农业部出台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其明确要求必须做到8个强化:即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落实、强化法制建设、强化政策措施、强化监测预警、强化科技支撑、强化舆论引导、强化公众参与,确保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在土壤污染过程与修复技术研究方面,要明确土壤污染扩展途径与阻控机理,分类修复技术原理与复合措施,外源动植物的介入与动态变化,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与耦合效应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在面源污染治理与秸秆利用方面,专家们认为:治理污染必须从源头防控,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合理施肥与合理用药,其中农作物秸秆的全价利用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人们关注到通过益生菌处理后秸秆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防控设施大棚土壤连作障碍,保障经济作物健康生长与市场供给。秸秆还田,秸秆上山,秸秆转化,秸秆加工等新技术应用,有利于更广泛拓展有效利用途径,尤其是科技人员正在深化资源节约型技术机械化与环境友好型技术智能化的集成创新及其开发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环境特别是产地环境的安全引发人们高度关注,就具体技术攻关而言,代表们集中阐述了5个方面的技术问题:一是微生物的筛选与有效降解技术;二是养殖方式转变与废弃物再利用;农牧菌肥结合与合理链接匹配;污染物的迁移与生态恢复技术,水体净化技术与流域综合治理。深化技术研究与突破,目的在于全面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5 注重农业环境科学技术应用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结合

农业现代化要依靠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加强农业环境科技领域的技术交流、学术研讨、协同协作,这将助于进一步推进农业环境领域的协同创新、技术进步,以求提升和改善我国农业环境质量,提高我国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增产潜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变化与新机遇,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命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是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发展要求,更是对新时期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任务。专家们认为,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与生态统筹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在“新常态”下,借鉴参考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升农业生产生态的综合效益,加快生态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如何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加强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如何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粮食安全与产品安全?这是摆在每一位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攻关课题。代表们在报告或者在论文中指出:要因地制宜探索与构建模式,要因势利导引领与推广技术。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要将先进技术融入传统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把握5个重要环节:一是农牧结合及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解决好利用途径拓展的问题;二是农菌结合及其产业化大集成开发,解决好工厂化标准化的问题;三是农林结合及其林下经济综合开发,解决好多功能性产业开发问题;四是农加结合及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好产品品牌与增值问题;五是农企结合及其物质能量有效引导,解决好内在机制与应用的问题。力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与污染防控率。参加会议的福建的专家结合本省的实践,提出了农业环境科学技术研究及推广要纳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战略之中,两者要紧密结合,互相配合与促进。福建的代表在发言中指出: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省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2014年3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我省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省已将2/5的县市和197处区域划入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近1/3的陆域面积规划为省级生态功能区。34 个县市取消GDP考核,实行农业发展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福建森林覆盖率已达65.95%,森林面积达801.27万hm2,继续成为全国最“绿” 的省份。“清新福建”的“绿色导向”在全省上下蔚然成风。但福建生态省建设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挑战,如生态环境仍较为脆弱、水土流失仍比较明显,农业面源污染和湿地退化近来有加重趋势等。因此,福建省的生态经济建设尚有许多潜力可以挖掘。

专家们一致认为:农业环境污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不仅面临巨大的挑战,也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此次研讨会聚焦“强化科技创新,治理生态环境”这一主题,深入交流我国近年来农业环境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对策,正是对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最好的贯彻和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要人们树立科学发展观,将农业发展融入美丽中国建设大格局之中,统筹协调,持续推动。人们相信,随着科技人员的协同创新与不懈努力,农业环境科学学科建设与先进技术集成推广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为全面建成“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为作者根据会议报告与论文汇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