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淄博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 淄博 255400
2. Zibo Agro-Tech Extension and Service Center, Zibo, Shandong 255400, China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属半翅目Homo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年发生代数多,繁殖力强,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1],对其防治目前主要以化学农药为主[2, 3, 4, 5, 6],导致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近年来,植保工作者在对高效低毒农药的筛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7, 8, 9],并开展利用黄色诱虫板、杀虫灯和农艺措施等技术对假眼小绿叶蝉进行绿色防控,这些研究都为假眼小绿叶蝉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叶蝉三棒缨小蜂Stethynium empoasca Subba Rao和微小裂骨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s Ogloblin是茶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卵寄生蜂[10],据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缨小蜂在福建茶园全年可见,在叶蝉发生高峰期寄生率可达40%~65%[11],表明缨小蜂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特别是卵期天敌寄生蜂能将寄主杀死在造成危害之前,值得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唑虫酰胺、茚虫威、藜芦碱和联苯菊酯[12, 13, 14, 15]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农药的使用对其天敌缨小蜂的影响还未有报道,本研究探讨茶园常用农药对叶蝉卵缨小蜂的寄生率和田间种群的影响,以期对茶园合理用药,保护茶园缨小蜂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15%的唑虫酰胺乳油1 000倍液(日本农药株式会社);15%的茚虫威乳油2 500倍液(美国杜邦公司);0.5%藜芦碱可溶液剂500倍液(河北馥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联苯菊酯乳油1 500倍液(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2014年6~7月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号山茶园开展试验,茶园品种为6年生黄观音,树冠高度0.6~0.8 m。试验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药剂按供试农药的田间推荐剂量配置,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1 为15%的唑虫酰胺1 000倍液、处理2为15%的茚虫威乳油2 500倍液、处理3为0.5%藜芦碱可溶液剂500倍液、处理4为对照农药2.5%联苯菊酯乳油1 500倍液、处理5清水对照,每处理3个重复,每小区试验面积90 m2。
1.3 试验方法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田间采集1芽5叶嫩梢,室内解剖镜下通过剥离茶梢嫩茎皮层,查假眼小绿叶蝉卵密度和缨小蜂寄生率;在茶冠层扫网,每处理扫50网,置于装有75%的酒精的密封袋中,室内镜检缨小蜂数量、药前(6月10日)、药后1 d(6月11日)、3 d(6月13日)、7 d(6月17日)、14 d(6月24日)、21 d(7月1日)均采用上述方法调查缨小蜂寄生率和田间虫口数量。评价茶园用药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卵缨小蜂的影响。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数-处理后虫口数)/处理前虫口数
1.4 数据处理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均在Graphpad Prism5.0、 Excel2010、和DPS7.05数据处理系统上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园用药对缨小蜂寄生率的影响从表 1、表 2可以看出,处理前各小区叶蝉卵密度和缨小蜂寄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药后7 d,药剂处理区缨小蜂寄生率差异不显著,与清水对照差异显著,显著低于清水处理,叶蝉卵密度各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药后14 d,清水对照缨小蜂寄生率极显著高于药剂处理(P<0.01),15%的唑虫酰胺1 000倍液处理区缨小蜂平均寄生率低于30%,2.5%联苯菊酯乳油1 500倍液处理区缨小蜂寄生率最低20.56%,叶蝉卵密度2.5%联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处理区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P<0.01);药后21 d,各处理缨小蜂寄生率差异极显著(P<0.01),叶蝉卵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清水对照区缨小蜂寄生率和叶蝉卵密度均最高,15%的唑虫酰胺乳油1 000倍液处理区均最低。化学农药唑虫酰胺、茚虫威、联苯菊酯对缨小蜂的影响高于生物农药藜芦碱,缨小蜂寄生率表现为3种化学农药药后14、21 d均极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唑虫酰胺、联苯菊酯处理区缨小蜂寄生率均低于0.5%藜芦碱可溶液剂处理区。
不同处理对缨小蜂虫口数量的影响见图 2、表 3,施药前,各小区缨小蜂虫口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药后1 d药剂处理区缨小蜂虫口数量均降低,其中15%的茚虫威乳油2 500倍液处理区虫口减退率最高,达到48%;药后3 d,15%的唑虫酰胺乳油1 000倍液处理缨小蜂虫口减退率58.01%,15%的茚虫威乳油2 500倍液处理区虫口减退率为21.14%,虫口数量比药后1 d略有增加,清水对照、0.5%藜芦碱可溶液剂5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1 500倍液处理区缨小蜂虫口数量比药前增加,清水对照区虫口数量增加最多;药后7 d各处理缨小蜂虫口数量均有下降,15%的茚虫威乳油2500倍液处理区缨小蜂虫口数量最低,虫口减退率为80.00%,清水对照区、2.5%联苯菊酯乳油1 500倍液处理区、0.5%藜芦碱可溶液剂500倍液、15%的唑虫酰胺乳油1 000倍液处理区差异不显著;药后14 d各处理区缨小蜂虫口数量急剧减退、各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药后21 d,各处理区缨小蜂虫口数量均下降,15%的茚虫威乳油2500倍液处理区缨小蜂虫口数量最低,清水对照区缨小蜂虫口数量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清水对照区处理后1、3 d缨小蜂虫口数量不断增加,7 d后缨小蜂虫口数量逐步减退,21 d后,缨小蜂虫口减退率达到75.01%。
假眼小绿叶蝉是茶园的主要害虫,缨小蜂是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卵寄生蜂,在叶蝉发生期寄生率较高,在福建茶园全年可见,农药是目前茶园小绿叶蝉的主要防治方法,本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农药唑虫酰胺、茚虫威、联苯菊酯对缨小蜂的影响高于生物农药藜芦碱,15%的唑虫酰胺乳油、15%的茚虫威乳油药后7~21 d叶蝉卵密度均低于清水对照,表明这2种农药对叶蝉的成、若虫防治效果速效性、持效性均较好,但对叶蝉天敌缨小蜂的杀伤力也较高,表现为药后缨小蜂虫口数量均低或极显著低于清水对照。2.5%联苯菊酯乳油药后7 d叶蝉卵密度显著低于清水对照,而药后14、21 d叶蝉卵密度显著低于其他2种化学农药处理,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表明2.5%联苯菊酯乳油对叶蝉的速效性较好,而持效性较差,药后1 d缨小蜂虫口数量显著下降,而药后3 d虫口数量升高,主要是茶梢内的缨小蜂不断羽化,使缨小蜂虫口数量在短期内上升,而唑虫酰胺、茚虫威2种农药缨小蜂虫口数量均比施药前显著降低,可能是这2种农药还影响茶梢中缨小蜂的羽化。
清水对照区缨小蜂虫口数量在6月下旬也显著下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一般有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2个高峰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7月份田间叶蝉的虫口数量随缨小蜂的自然控制和田间温度的升高而降低[16],故而茶梢内缨小蜂的寄主叶蝉卵量逐步下降,羽化的缨小蜂数量逐步减少。茶园的害虫和天敌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和变化,在害虫防治中,调控和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在害虫种群密度超过经济阈值科学的使用低毒农药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避免天敌发生高峰期使用化学农药、有效发挥茶园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有利于茶园害虫的综合治理。
[1] | 张汉鹄,谭济才.中国茶树害虫及其无公害防治[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 |
[2] | 濮小英,冯明光.两种杀虫真菌制剂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 2004,15(4):619-622.(1) |
[3] | 张迎春,商建农.胜邦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J].中国茶叶,2004,(4):15.(1) |
[4] | 刘春莹.25%噻虫嗪和25%丁醚脲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J].现代园艺,2014,(9):10.(1) |
[5] | 肖星,汪云刚,冉隆珣,等.不同杀虫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2014,(13):27-28.(1) |
[6] | 曹丽,文明玲,叶志华.5%云菊天然除虫菊素乳油防治茶叶假眼小绿叶蝉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5):34-36.(1) |
[7] | 赵冬香,徐汉虹,高景林,等.印楝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活性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4(3):30-32.(1) |
[8] | 文兆明,韦静峰,余志强.几种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比较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379-382.(1) |
[9] | 丁永官,章东方,徐庆丰,等.白僵菌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1): 59-60.(1) |
[10] | 李慧玲,林乃铨.假眼小绿叶蝉卵缨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茶叶科学,2008,28(6):407-413.(1) |
[11] | 毛迎新,林乃铨.假眼小绿叶蝉卵的寄生蜂种类及种群动态[J].昆虫知识,2008,36(1):472-474.(1) |
[12] | 方屹豪,余华梅,汪明德,等. 唑虫酰胺30%悬浮剂防治茶树小绿叶蝉药效实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3, 34(9):51-52.(1) |
[13] | 肖星,徐燕,冉隆珣,等.5种杀虫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J].中国植保导刊,2014,(1):66-67.(1) |
[14] | 杨生华,张衍炽. 天王星、啶虫脒混用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J].茶叶科学技术,2007, (1):21.(1) |
[15] | 曾明森,刘丰静,王定锋,等. 四种不同类型农药茶园使用效果综合评价[J].茶叶科学技术,2014, (2):22-27.(1) |
[16] | 李慧玲,林乃铨.温、湿度对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及梢内着卵量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2,27(1):55-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