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下一篇»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Vol. 30 Issue (9): 891-895  
0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张小艳, 许奇志, 郑姗, 等。枇杷种质资源对叶斑病的抗性及其与叶片气孔的相关性[J].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30(9): 891-895.
[复制中文]
ZHANG Xiao-yan, XU Qi-zhi, ZHENG Shan, et al. Resistance to Leaf Spot Disease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Stomata on Loquat Plants[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5, 30(9): 891-895.
[复制英文]

基金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J01101)

通信作者

李韬(1969-),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与果树分子生物学与遗传育种研究(E-mail:leetao06@163.com)

作者简介

张小艳(1982-),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果树病虫害及种质资源研究(E-mail:zxyan1204@sina.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5-06-06
修改日期:2015-07-03
枇杷种质资源对叶斑病的抗性及其与叶片气孔的相关性
张小艳1, 许奇志1, 2, 郑姗1, 谢丽雪1, 张立杰1, 李韬1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50013;
2. 福建省龙眼枇杷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13
摘要: 在自然发病情况下,连续2年对168份枇杷种质资源叶斑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供试的枇杷种质资源病情指数为3.8~47.6。依据病情指数,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其抗性分为5类:8份资源表现为高抗,分别是木罗枇杷、大毛枇杷、栎叶枇杷、卓南1号、荔枝枇杷、龙早1号、塘头3号和港口11号,24份表现为抗病,82份表现为中抗,52份表现为感病,森尾早生和香城4号2份资源表现为高感。对不同抗病类型种质的叶片气孔特征与其抗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枇杷叶下表皮气孔密度和大小均与其抗性无显著相关。
关键词: 枇杷    种质资源    叶斑病    抗病性    气孔    
Resistance to Leaf Spot Disease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Stomata on Loquat Plants
ZHANG Xiao-yan1, XU Qi-zhi1, 2, ZHENG Shan1, XIE Li-xue1, ZHANG Li-jie1, LI Tao1     
1. Fruit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13, China;
2. Fujian Fruit Bree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Longan & Loquat, Fuzhou, Fujian 350013, China
Abstract: Under field conditions,168 loquat germplasms were scrutinized for their resistance to leaf spot disease for two years.The disease indices were rated between 3.8 and 47.6, with which the germplasms were categorized by a clustering analysis into 5 groups.Eight of the 168 germplasms were highly resistant, 24 resistant, 82 medium resistant, 52 susceptible and 2 highly susceptible.The 8 highly resistant loquats included Mu Luo, Da Mao, Qakleaf, Zhuo Nan 1, Li Zhi, Long Zao 1, Tang Tou 3 and Gang Kou 11.The two highly susceptible germplasms were Sen Wei Zao Sheng and Xiang Cheng 4.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found between the stomatal density or the size of lower epiderm and the resistance to leaf spot disease of the loquats.
Key words: loquat    germplasm resource    leaf spot disease    resistance    stoma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是我国南方特色常绿果树,秋萌冬花,春末夏初成熟,果实色泽艳丽,风味独特且营养价值极高,是一种珍惜名贵果树。枇杷叶斑病是枇杷生产中一类普遍发生的侵染性病害,在福建地区,发病率高达83.2%,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品质,妨碍枇杷产业的发展[1]。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对枇杷叶斑病的防治,除了减少化学杀菌剂的使用量外,提高作物本身抗病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则成为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气孔是植物与大气间进行水分和气体交换的门户,也是植物病原菌侵染植物的重要通道。植物下表皮气孔密度、大小和结构等特征直接影响病原菌的侵染成功率[2]。有学者认为,枇杷叶斑病病菌多从嫩叶气孔入侵[3, 4],而关于枇杷气孔与其抗性的关系研究还未见报道。鉴于此,笔者连续2年对168份枇杷种质资源叶斑病的田间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对其田间抗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抗性与气孔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枇杷抗叶斑病品种选育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的168份种质资源保存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枇杷圃内,树龄4~5年生,树势中庸、一致,除不进行叶斑病防治外,均按常规进行管理。

1.2 试验方法 1.2.1 田间病情调查及抗性评价

分别于2008年4~5月和2009年4~5月,在枇杷叶斑病田间大爆发后,进行发病情况调查。调查方法参考《枇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5],每份种质调查3株,每株树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每个方位调查春稍叶片10片,共150片。目测观察每片叶叶斑病发病情况,记录各级病叶数,计算病情指数。

田间调查分级标准如下。0级:叶面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比率<5%;2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比率5%~10%;3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比率10%~20%;4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比率20%~50%;5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比率≥50%;

根据病害严重度调查数据,计算各种质资源的病情指数,病情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抗性评价采用聚类分析法:计算各种质资源2年的平均病情指数,采用DPS2000数据处理系统将平均病情指数进行不作转换、欧式距离、最长距离法聚类。依据聚类分析结果,以最佳聚类距离的适当大小作为分割点对供试种质资源抗病性进行划分。

1.2.2 叶片气孔观察

根据抗性评价结果,选择木罗枇杷、香槟、尖咀白、白梨和香城4号等5个不同抗病类型的枇杷资源为研究材料,于晴天上午10:00采集各种质嫩梢顶部向下第二轮叶龄相近的健康展开叶作为试验材料。采下叶片后用刀片切取主脉两侧若干大小为1 cm×1 cm的叶片置于2.5%戊二醇固定液中固定,带回实验室于扫描电镜下测量气孔密度及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在1 000倍镜下计数,气孔大小(纵径、横径)在3 000倍镜下测量,分析枇杷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及气孔大小其与抗性的相关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抗性评价

依据2年的平均病情指数,对168份枇杷种质资源叶斑病抗性进行了聚类分析,以欧氏距离10作为聚类分割点,将168份枇杷种质资源分为5类(表 1图 1)。第一类包含木罗枇杷、 大毛枇杷等8份资源,占调查总数的4.8%,抗性表现为高抗(HR);第二类包含24份资源,占调查总数的14.3%,表现为抗病(R);第三类表现为中抗的资源最多,包含了82份,占调查总数的48.8%;第四类包含52份资源,占调查总数的30.9%,表现为感病(S);第五类最少,仅有森尾早生和香城4号2份资源,表现为高感(HS),占调查总数的1.2%。目前生产上常见的大叶杨墩和冠玉抗性较好,表现为抗病,洛阳青、长红3号、软条白沙、大五星、尖咀白和照种表现为中抗,而解放钟、云霄长红、大红袍、白梨、白玉和乌躬白抗性较差,表现为感病。

表 1 168份枇杷种质资源对叶斑病的抗病性评价 Tab.1 Resistance of 168 loquat germplasms to leaf spot disease
图 1 168份枇杷种质资源对叶斑病抗性的聚类分析 Fig. 1 Clustering tree on resistance to leaf spot disease of 168 loquat germplasms
2.2 叶片气孔与抗性的关系

于扫描电镜下对5个不同抗性水平的枇杷资源叶下表皮气孔进行观察测量(图 2),结果表明(表 2):5个种质间气孔密度有一定差异,气孔密度以抗性中等的尖咀白最高,达到627.2个·mm-2,其次为抗性最好的木罗枇杷,接着是抗性较差的白梨,气孔密度最小的是抗性最差的香城4号,但气孔密度的变化趋势与抗性变化不呈规律性,既没有随抗性增强而增大,也没有随抗性减弱而减小,二者之间相关系数也没达到显著水平,可见,枇杷种质资源对叶斑病的抗性与气孔密度无关;气孔大小方面,5个种质间气孔纵径有一定差异,气孔横径无差异,二者均与抗性无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1和0.35)。

图 2 不同抗性类型枇杷气孔显微形态 Fig. 2 Stomatal microstructure of loquats of different resistance types 注:A为木罗枇杷;B为香槟;C为尖咀白;D为白梨;E为香城4号
表 2 不同抗性枇杷种质资源的气孔密度与气孔大小 Tab.2 Stomatal density and size of loquats of different resistance types
3 讨论与结论 3.1 枇杷种质资源叶斑病抗性评价

抗病性鉴定是植物资源评价、抗病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抗病性鉴定方法主要有田间鉴定、室内鉴定、离体鉴定和间接鉴定,这几种鉴定方法各有所长,但田间鉴定是最基本的鉴定方法,能在植物群体和个体两个层次认识抗病性,尤适于鉴定成株抗病性、慢发抗病性、耐病性和避病性等,只有当其他鉴定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一致时,才有可能付诸实用[6, 7]。因此,本试验直接选择在田间自然发病情况下进行抗病性鉴定,2年的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说明在自然条件下对枇杷种质资源进行叶斑病抗性鉴定是可靠、可行的。

聚类分析是从数量方面对植物的抗病性及其他性状进行分类研究的重要手段,它将一批样品和变量按照其性质上的亲疏程度进行分类[8, 9, 10]。本研究以田间病情指数为基础,采用欧氏距离、最长距离法将168份枇杷种质资源对叶斑病的抗性分为5类,其中79.9%的资源表现为中抗或者感病,说明枇杷种质资源对叶斑病整体抗性较差,但木罗枇杷、大毛枇杷、栎叶枇杷、卓南1号、荔枝枇杷、龙早1号、塘头3号和港口11号等8份资源表现为高抗,说明在众多的种质资源中寻找抗性材料是可行的。这一结果与笔者初次鉴定结果[11]相比较,虽部分有所出入,但多数是一致的。从不同抗性资源所占比例来看,此次分类更为科学,因此,笔者认为,聚类分析法更适用于对大量种质进行鉴定。

枇杷叶斑病是枇杷叶部病害的总称,主要包括灰斑病、斑点病和角斑病,这3种病害发病条件相似,往往混合发生[12],难于区分,所以本研究将这3种病害作为一类病害进行调查研究。但针对这3种不同病害,不同种质资源间的抗性又有差别[13],这可能就是本研究结果与姜琬[3]、蔡平[12] 、衷尔均[14]等学者的研究结果部分有所出入的原因所在。

3.2 气孔与抗性的相关性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抗性水平种质资源叶下表皮气孔密度、气孔大小与抗性的关系,以期对枇杷叶斑病抗性机理有所了解,这在枇杷研究中尚属首次。结果表明,枇杷叶下表皮气孔密度、气孔大小与其对叶斑病的抗性无显著相关性。这与冯丽贞[15]、蒙进芳[16]、刘天明[17]和邢会琴[18]分别在桉树、华山松、葡萄和苜蓿上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与赵振玲[19]、顾振芳[20]和谢文华[21]分别对蚕豆、黄瓜和丝瓜的研究结果认为叶下表皮气孔密度与其抗病性呈负相关的结论不一致,也与前人认为是通过气孔入侵的推测不一致。因此,不能将枇杷叶气孔密度及气孔大小作为叶斑病抗性鉴定的参考指标。

本试验气孔密度是在扫描电镜1 000倍下观察计数的,因为枇杷叶下表皮布满茸毛,只有不低于1000倍,气孔观察才不受茸毛的遮挡。此外,试验操作过程中还发现,不同抗性的枇杷资源间气孔保卫细胞形态和叶背茸毛密度差异不大,二者均与叶斑病抗性无显著关系。因此,要清楚了解枇杷叶片结构与其对叶斑病抗性的关系,还需从叶片蜡质层、角质层和叶绿素含量等方面进行深一步的研究。

致谢:福建省龙眼枇杷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本研究提供试验材料及诸多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陈福如,杨秀娟. 福建省枇杷真菌性病害调查与鉴定[J]. 福建农业学报,2002,17(3):151-154.(1)
[2] 韩正敏,尹佟明.杨树过氧化物酶活性、气孔密度和大小与黑斑病抗性的关系[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2(4):91-93.(1)
[3] 姜琬. 重庆枇杷灰斑病菌鉴定、抗性评价及防控研究[D]. 西南大学,2014.(2)
[4] 徐峥,张凯.枇杷灰斑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的研究[J]. 苏南科技开发,2007,(8):12-13.(1)
[5] 郑少泉,许秀淡,蒋际谋,等. 枇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1)
[6] 范鸿雁. 番木瓜品种资源对环斑病毒抗性评价[D].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6.(1)
[7] YEH S D, BAU H J, CHENG Y H, et al. Greenhouse and field evaluations of coat protein transgenic papaya resistant to Papaya ringspot virus[J]. Acta Hortic, 1998,461:321-328.(1)
[8]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 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1)
[9] 汪小飞,周耘峰,黄埔,等.石榴品种数量分类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5):1093-1098.(1)
[10] 陈红梅,李金花,柴兆祥,等. 35 个马铃薯品种对镰刀菌干腐病优势病原的抗病性评价[J]. 植物保护学报,2012,39(4):308-314.(1)
[11] 张小艳,许奇志,李韬,等. 枇杷种质资源叶斑病抗性调查[J]. 福建果树,2009,(1):15-18.(1)
[12] 蔡平,包立军,相入丽,等. 中国枇杷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 中国南方果树,2005,34(3):47-50.(2)
[13] 谢远程,周晓琴. 枇杷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 宁波农业科技,2003,(1):1-5.(1)
[14] 衷尔钧,吴水莲. 枇杷灰斑病在不同枇杷品种上感染程度的灰色综合评价[J]. 植物保护,1991,(1):10-11.(1)
[15] 冯丽贞, 刘玉宝, 郭素枝,等. 桉树叶片的解剖结构与其对焦枯病抗性的关系[J]. 电子显微学报,2008,27(3):229-234.(1)
[16] 蒙进芳,王曙光,普晓兰. 华山松针叶表皮结构与抗疱锈病关系的初步研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26(2):43-46.(1)
[17] 刘天明,李华. 葡萄对霜霉病抗性机理初探[J]. 植物保护,1995,21(6):12-15.(1)
[18] 邢会琴, 李敏权, 徐秉良,等. 气孔与苜蓿品种对白粉病抗性的关系[J]. 草原与草坪,2003,(3):42-45.(1)
[19] 赵振玲,钱建宁. 蚕豆叶片气孔及其抗锈病性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1(1):88-90.(1)
[20] 顾振芳,王卫青,朱爱萍,等. 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与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的相关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22(4):381-384.(1)
[21] 谢文华,谢大森. 棱角丝瓜不同品种对霜霉病抗性的相关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0(2):2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