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莲别名金线兰,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珍稀民间中草药,有 “金草”、“神药”、“药中之王”等美称,富含氨基酸、多糖、生物碱、黄酮、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降低血糖、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特别是在消除癌症放、化疗副作用和体能恢复方面效果明显[2, 3, 4, 5, 6]。金线莲的药用和保健功效显著,市场售价一路飙升,目前鲜草售价1 000元·kg-1以上,干草售价10 000元·kg-1以上。高额经济利益导致的掠夺性采摘、栖息地急速缩减、自然繁殖率极低等原因使得野生金线莲资源濒临枯竭。发展金线莲人工栽培产业,是解决保护与开发矛盾、实现可持续利用行之有效的途径。
近年来,组培快繁技术的高速发展给金线莲种苗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温室设施园艺的广泛发展,促进了金线莲在全国各地栽培推广,金线莲人工栽培技术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王伟等[7]报道了6种杀菌剂对金线莲病害及生长的影响,陆祖正等[8]和刘敏玲等[9]分别报道了低光照和不同LED光质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陈宗杰[10]和韩晓红等[11]报道了金线莲组培苗栽培基质筛选试验的结果。然而关于追施不同肥料对金线莲生长影响的报道文献很少,江建铭等[12]和王光华[13]分别就追施不同肥料对金线莲生长效应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肥料对增产、提质有明显效果。目前,金线莲生产中还存在着成活率低、生长慢、品质良莠不齐等问题,本研究在总结前人成果基础上,深入探讨不同肥料处理对金线莲生长状况、成活率、生长量和干物质积累等指标的影响,旨在探寻合理的施肥方法,优化金线莲人工栽培技术,为金线莲的优质高产提供技术保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来源于海西农作物品种引种中心福州引种圃,挑选福建金线莲叶片平展、金色网格明显、叶片数3~4片的健壮组培苗作为试材。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方案同一批试验用组培苗清洗干净后,挑选大小均匀、百株苗鲜重为105.0 g的组培苗,定植于无间隔(55 cm×27 cm×5 cm)的塑料穴盘中,每个穴盘定植100株苗,栽培基质为Klasmann泥炭土422#∶珍珠岩(3∶1)。组培苗定植1个月时,开始施肥。试验选用花宝系列兰花肥、花多多1号生长通用肥和常用复合肥,以清水作为对照,采用单因子对比及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按照施用不同肥料设置8个处理(表 1)。肥料兑水成1 000倍液喷施植株至叶面滴水为止,春秋季每10 d 1次,夏冬季每月1次。每个处理1个穴盘,3次重复。试验于2013年9月28日至2014年9月27日进行,地点位于海西农作物品种引种中心福州引种圃温室大棚内,通过水帘风机、加温机等设施自动调节,维持棚内温度 (25±5)℃、空气湿度(70±10)%,按相同的水分、光温条件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严格管理,定期观察记录植株生长情况。
通过测定栽培6个月和12个月存活植株数量,分别计算出6个月和12个月成活率。通过测定定植组培苗和栽培12个月的植株鲜重,计算出12个月鲜重增长率%。参照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GB 5009.3-2010,测定栽培12个月植株烘干重量,计算折干率。
成活率/%=测定时存活植株数量/定植组培苗数量×100%
鲜重增长率/%=(栽培后植株鲜重-定植组培苗鲜重)/定植组培苗鲜重×100%
折干率/%=栽培后植株干重/栽培后植株鲜重×100%
1.2.3 统计分析应用DPS14.1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LSD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肥料处理对金线莲植株生长状态的影响生长过程中施用不同的肥料,对金线莲植株的生长状态影响很大,从而严重影响品质(表 2)。从表 2可以看出,对照处理1只浇清水,长期缺肥导致植株营养不良、细弱易感病,特别是夏季易受飞虱、红蜘蛛等病虫害侵染,叶片斑驳、叶缘发白,植株品质差(图 1);处理3、5、6的植株叶片红褐色、网纹明显、光泽鲜亮,尤其是处理6植株感病少、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状态(图 2);处理7、8植株小、叶色浅、光泽差、叶缘发白、易感病。表 2结果表明,施用花多多1号肥的植株生长状态最好、感病少,施用花宝2、5号肥的植株生长状态较好,施用复合肥不利于植株正常生长。
从表 3可以看出,8个处理中,6个月植株成活率为61.0%~98.7%,处理3最高,为98.7%,处理7最低,为61.0%,处理2、8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与其他各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12个月植株成活率为55.3%~93.3%,处理3最高,为93.3%,处理7最低,为55.3%,处理1、2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7、8之间差异不显著,同时与其他各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8个处理中,处理3的6个月成活率和12个月成活率均最高,处理4第2,处理5第3,说明喷施兰花花宝系列肥料有利于提高金线莲植株成活率;处理6施用花多多1号肥的成活率稳定处于中上水平;处理8的12个月成活率比6个月成活率低,降低幅度大,12个月成活率处理8与7数值相当,两者均比对照处理1低,表明长期喷施复合肥不利于金线莲的成活。
从表 4可以看出,定植时平均单株鲜重1.05 g的组培苗,栽培12个月后平均单株鲜重为1.69~2.50 g,鲜重增长率为60.9%~138.1%,其中处理6的单株鲜重最大,达2.50 g,鲜重增长率为138.1%;增重幅度较大依次是处理5、4、3、8,鲜重增长率均达到或超过100%;对照清水处理1单株鲜重为1.69 g,鲜重增长率最低为60.9%。8个处理中,处理2、8单株鲜重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处理2、3之间,处理3、4之间,处理4、5之间,单株鲜重差异显著,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8个处理之间,鲜重增长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 4结果表明,有喷施肥料的金线莲单株鲜重均比只浇清水的高很多,其中以喷施花多多1号肥的处理鲜重增加最多,这与花多多1号肥的N、P、K比例均衡有利于植株根、茎、叶的生长有关。
从表 5可以看出,组培苗栽培12个月后平均单株干重为198~279 mg,处理6最高为279 mg、比对照提高了40.9%,干重较大的依次是处理4、5、3,对照最低,为198 mg。8个处理中,处理2、8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各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从折干率来看,处理4最高,为12.0%,处理5最低,为11.1%,8个处理的折干率差别不大,数值均超过11%,这与试验测定的植株是栽培期12个月、干物质积累较为充分有关。
金线莲属兰科植物,根、茎、叶均可入药,栽培上虽无需大肥,但其株型矮小、生长缓慢,合理施肥对于促进全草生长、提高产量与品质有重要作用。江建铭等[12]的研究认为,以菜籽饼腐熟液500倍液喷施金线莲,干重增产最为明显,比对照清水增产51.82%;本研究结果表明,以花多多1号喷施金线莲,干重增加最多,结合成活率计算,比对照清水干重增产57.38%,增产效果优于前者。王光华[13]的研究认为,每隔15 d喷1次1 000倍氨基酸、30 d后喷1 000倍高乐(氮)3次、60 d后喷高乐(钾)3次,移栽成活率最高,90 d成活率为71%;本研究选择6和12个月的成活率作为指标,除了喷施复合肥的处理外,其他处理成活率均高于71%,更好地反映出长期喷施不同肥料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同时为了更好地反应不同肥料处理对金线莲全草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植株生长状态、成活率、鲜重、干重和折干率等主要生长因子,分别从植株品质、成活状态、生长量和干物质积累等方面来反应不同肥料处理对金线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这比前人的研究结果更为全面。由于金线莲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目前生产上植株生长仍偏缓慢,产量难以保障,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提升品质,亟待进一步精确的肥料配方试验和不断优化的人工栽培技术。
本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改善植株生长状态、提升品质的肥料处理依次为花多多1号、花宝2号和5号;有利于提高金线莲植株成活率的肥料处理依次为花宝2、3、5号和花多多1号;有利于提高鲜重生长量的肥料处理依次为花多多1号和花宝5、3、2号;有利于增进干物质积累的肥料处理依次为花多多1号和花宝3、5、2号。8个处理中,综合表现最好的肥料处理是花多多1号,植株生长状态佳、不易感病,12个月栽培期植株成活率86.0%、鲜重增长率138.1%、干重279 mg和折干率11.2%;其次是花宝2和5号。在金线莲生产上,选择N、P、K比例均衡的花多多1号和花宝2号作为追肥喷施,有利于植株生长,而喷施复合肥不利于植株生长。
[1] | 郎楷永,陈心启,罗毅波,等.中国植物志:第1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04,227.(1) |
[2] | 王常青,严成其,王勇,等.台湾金线莲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抑瘤活性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8,29(2):93-96.(1) |
[3] | 杨秀伟,韩美华,靳彦平.金线莲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7,30(7):797,800.(1) |
[4] | 王振登,杨春波.金线莲中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的分析测定[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3,3(2):100.(1) |
[5] | 赖应辉,吴锦忠.金线莲中无机元素及糖类的分析[J].中药材,1997,20(2):84.(1) |
[6] | 邓思珊,郑晓萍.HPLC测定金线莲口服液中牛磺酸含量[J].海峡药学,2000,12(4):29-30.(1) |
[7] | 王伟,苏明华,李惠华,等.6种杀菌剂对金线莲病害及生长的影响[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3,42(3):249-251.(1) |
[8] | 陆祖正,唐君海,康利球,等.低光照对金线莲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热带农业,2013,(2):56-58.(1) |
[9] | 刘敏玲,苏明华,潘东明,等.不同LED光质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3,42(1):46-48.(1) |
[10] | 陈宗杰.台湾金线莲组培生根苗栽培基质筛选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3):60-61.(1) |
[11] | 韩晓红,张林成,段春红.金线莲练苗及移栽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3,(10):78-81.(1) |
[12] | 江建铭,徐建中,沈宇峰.不同追肥处理对金线莲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9,(2):303-304.(2) |
[13] | 王光华.台湾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技术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8,(2):102-1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