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福建省长汀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福建 长汀 366300
2.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Changting County, Changting, Fujian 366300, China
槟榔芋属天南星科魁芋类,其食用部分为球茎,又称芋头,表皮呈黄褐色,肉质黄白色且伴有明显的紫红色纹路,营养成分含量丰富且食味好[1, 2, 3]。槟榔芋种植是福建长汀县传统特色产业[4, 5, 6],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已成为龙岩市乃至福建省重要的槟榔芋主产区[7, 8, 9, 10],槟榔芋头及其加工的产品热销全国各地。
‘汀芋1号’是由种植长汀‘白芽’槟榔芋的田间变异出的新品系筛选而成,其与原变异母本白芽槟榔芋形态上主要区别为新生芽尖颜色的不同,变异株新生芽尖带淡淡的红色,又称红芽槟榔芋,因其芋香、肉色、口感及营养成分均优于其变异母本白芽槟榔芋,深受种植户及百姓喜爱,2015年该变异株红芽槟榔芋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闽认菜2015009)。现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鉴定结果、产量表现、品种形态特征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如下报道,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进程。
1 ‘汀芋1号’选育和鉴定方法 1.1 选育过程2000年,在种植‘白芽’槟榔芋的田间发现变异株,经观察,该变异株与正常植株有较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新生芽呈淡红色,母芋形状较圆润,蒸煮后肉质较粉。因此,项目组对性状相似的优良变异植株混合挖取并留种,经第二年种植,从田间筛选出植株性状表现较一致的优良变异植株所结的子芋进行留种并翌年继续种植筛选。从2001年开始,经多年的系统选择,2005年选育出母芋大、商品性好、食味好、性状稳定的红芽槟榔芋新品种,拟名为‘汀芋1号’。2006-2013年,对该品种进行了多点田间品比与特征特性观察;2011-2012年开展了多点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示范。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闽认菜2015009)。具体选育过程如表 1所示。
品种选育过程中同时进行‘汀芋1号’的特征特性观察及相关鉴定试验:‘汀芋1号’与其变异母本‘白芽’槟榔芋品种比较观察、‘汀芋1号’生物学观察试验、槟榔芋地方品种(‘汀芋1号’、‘福鼎’槟榔芋)比较试验、‘汀芋1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等系列试验[4, 5, 6]。
1.2.2 ‘汀芋1号’品种遗传鉴定为确定‘汀芋1号’与其变异母本‘白芽’槟榔芋两者的遗传背景关系,采用ISSR分子标记测定。DNA提取采用takara minibest DNA 试剂盒,引物筛选序列采用哥伦比亚大学公布的ISSR引物。PCR 反应程序为:95℃预变性3 min;95℃变性30 s,52℃退火30 s,72℃延伸1 min,共30个循环;最后以72℃再延伸10 min,4℃保存。PCR扩增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此鉴定试验委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进行。
1.2.3 ‘汀芋1号’营养成分分析‘汀芋1号’与其变异母本‘白芽’槟榔芋、‘福鼎’槟榔芋等3个样品的营养成分检测,委托福建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进行。
1.2.4 多年多点区域试验2011-2012年,在长汀县大同镇、长汀县南山镇、长汀县河田镇、上杭县中都、清流县里田乡等5点对‘汀芋1号’进行了区域试验,对照组为‘福鼎’槟榔芋。试验地选择有代表性的水稻田,前作为冬闲,肥力中等,地力较均匀,全部有灌溉条件。田间试验采用简比试验,小区面积133 m2,设3次重复,共6个小区,畦宽(带沟)110 cm,株距45 cm,小畦单行种植。种植时间3月上旬,收获期9月上中旬。田间管理按当地习惯进行。
1.2.5 多年多点生产试验示范2011-2012年,‘汀芋1号’在长汀涂坊、长汀河田镇、长汀大同镇、上杭中都、龙岩新罗江山镇、清流里田乡等进行生产试验。每个试验点‘汀芋1号’与对照组‘福鼎’槟榔芋种植面积均为1 334 m2,畦宽(带沟)110 cm,株距45 cm,单行种植,试验品种与对照种在同一田块相邻排列,实收计产,种植时间3月上旬,收获期9月上中旬,‘汀芋1号’与对照品种采用同一水平管理措施。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形态特征槟榔芋新品种‘汀芋1号’芋株高120~150 cm,叶柄长约120 cm,叶呈长圆形,叶互生、大叶;叶片长50~60 cm,宽45~55 cm,叶片及叶柄绿色;母芋也称为芋头呈椭圆筒形,芋长10~22 cm,周长30~50 cm,皮较薄呈褐色,每个母芋基部可生长5个左右的中小子芋。母芋单个重量平均1.3~1.8 kg,大的达4~5 kg,肉色呈槟榔纹状,全生育期180~190 d。
2.2 产量表现 2.2.1 2011-2012年多点区域试验结果2011年‘汀芋1号’母芋平均产量每667 m2(下同)为1 491.9 kg,比对照增产16.3%(表 2);2012年续试,‘汀芋1号’母芋平均产量1 503.3 kg,比对照增产18.5%。2年平均产量1 497.6 kg,比对照增产17.4%(表 2)。
2011年‘汀芋1号’母芋每667 m2平均产量1 475.3 kg,比对照品种福鼎槟榔芋增产16.6%(表 3);2012年‘汀芋1号’母芋平均产量1 479.2 kg,比对照增产18.6%(表 3)。‘汀芋1号’两年平均产量1 477.3 kg,比对照福鼎槟榔芋增产17.6%。
‘汀芋1号’通过ISSR分子标记检验,经过引物筛选,‘汀芋1号’与‘白芽’槟榔芋PCR扩增结果发现UBC835和UBC840均存在差异性条带的扩增(图 1),‘汀芋1号’在700bp左右处有特异性条带,表明‘汀芋1号’与变异母本‘白芽槟榔芋’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为该品种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汀芋1号’母芋品质优、食味及商品性好,蒸煮后肉质粉、味浓香、干爽适口。该品种干物率高达39%,比‘白芽’槟榔芋高5.8个百分点,比‘福鼎’槟榔芋高12个百分点;氨基酸总量1.44 g·hg-1,比‘白芽’槟榔芋高0.31个百分点,与‘福鼎’槟榔芋相近;蛋白质含量2.28 g·hg-1,比‘白芽’槟榔芋高0.83个百分点,比‘福鼎’槟榔芋低0.29个百分点;维生素C含量 9.88 mg·hg-1,比‘白芽’槟榔芋高2.49个百分点,比‘福鼎’槟榔芋高5.73个百分点;粗纤维含量0.6 g·hg-1,比‘白芽’槟榔芋高0.1个百分点,比‘福鼎’槟榔芋高0.2个百分点,具体营养成分表现见表 4所示。
2012-2013年长汀县植保站在槟榔芋膨大初期、中期、末期等3个生长期深入长汀河田、南山、涂坊、濯田、四都、三洲等多地进行田间病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汀芋1号’在全生育期田间疫病害发生较轻,疫病叶发病率分别为4.21%和6.56%,比对照福鼎槟榔芋分别低2.67%和3.29%。
3 讨论与结论3.1 ‘汀芋1号’属槟榔芋品种,从‘长汀白芽’槟榔芋变异株系种系统选育而成,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闽认菜2015009),其母芋形状为短椭圆形,剖面槟榔纹路清晰明显,槟榔纹路与芋肉红白相间显得美观。该品种干物率39%,氨基酸总量1.44 g·hg-1,蛋白质含量2.28 g·hg-1,维生素C含量 9.88 mg·hg-1,粗纤维0.6 g·hg-1,具有品质优、营养成分高、商品性好等特点,蒸煮后肉质粉、味香,口感优于变异母本白芽槟榔芋,深受消费者欢迎,可作为食用及加工型品种用于生产开发。
3.2 ‘汀芋1号’适宜福建省中、低海拔地区露地栽培。选取健康无病虫害重50~70 g的子芋作为种芋,栽种时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施肥量一般以纯氮每667 m2 施25 kg,N∶P2O5∶K2O=1∶0.5∶1.5为宜,有机肥与复合肥配合施用,重施基肥,配施微量元素,并及时追肥。每667 m2定植1 200~1 500株,并注意防治芋疫病。
3.3 ‘汀芋1号’属中熟作物,高产抗病,结合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一方面可提早上市,提高母芋商业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稻作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作物。同时,该品种病虫害较少,受农药污染轻,是无公害绿色蔬菜的首选品种。因此该品种的育成推广对调节改善农业结构,培植农村产业优势,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三农建设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 佚名.槟榔芋的营养价值[J].农技服务,2009,26(2):131.(1) |
[2] | 郭华,周建平,彭丽君.槟榔芋淀粉理化特性初探[J].食品科学,2003,24(1):52-55.(1) |
[3] | 成文,肖深根.不同槟榔芋品种生长特性及产量对比研究[J].作物研究, 2014,28(3):288-290.(1) |
[4] | 赖元洪.长汀槟榔芋无公害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2,(7):30-31.(2) |
[5] | 曾三英.涂坊槟榔芋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2, (11):16-17.(2) |
[6] | 林致钎,姜桂梅.长汀槟榔芋种植表现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4,(1):60-61.(2) |
[7] | 余道君.闽西北中高海拔山区槟榔芋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5):112.(1) |
[8] | 侯密清.福鼎槟榔芋主要轮作模式及其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2,(9):72-74.(1) |
[9] | 张水莲.槟榔芋的生长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 2012,(23):63-64.(1) |
[10] | 薛珠政,李永平,林珲,张瑞珠,温庆放.栽培措施对槟榔芋生长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09,24(4):313-3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