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下一篇»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Vol. 30 Issue (8): 750-753  
0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朱雄涛, 陈凤泉. 高产杂交稻成优0504的选育[J].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30(8): 750-753.
[复制中文]
ZHU Xiong-tao, CHEN Feng-quan. Breeding a New Indica Hybrid Rice, Chengyou 0504[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5, 30(8): 750-753.
[复制英文]

基金项目

福建省发改委农业五新项目(闽发改投资[2013]609号);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4R1021-2);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13NZ0002-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CXTD-2-1312)

作者简介

朱雄涛(1960-),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水稻遗传育种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5-06-30
修改日期:2015-07-28
高产杂交稻成优0504的选育
朱雄涛, 陈凤泉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50018
摘要: 成优0504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强恢复系福恢0504与三系不育系成丰A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该品种具有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熟期转色好、产量高、稳产性好等特点;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成优0504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等。
关键词: 杂交稻    高产    成优0504    选育    
Breeding a New Indica Hybrid Rice, Chengyou 0504
ZHU Xiong-tao, CHEN Feng-quan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t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80018, China
Abstract: Chengyou 0504 was a new late-season indica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bred by crossing the 3-line male sterile Chengfeng A and the strong restorer line, Fuhui 0504, at the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he hybrid rice exhibited the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of uniform population, moderate plant size, large panicles, high rate of grains per panicle, good color change at ripening, high and consistent yield, etc. It was certified by Fujian Crop Variety Appraisal Committee in 2015. The breeding procedures, yiel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newly developed rice variety are presented.
Key words: hybrid rice    high quality    Chengyou 0504    breeding    

水稻是福建重要粮食作物,近年播种面积大约85万hm2,其中杂交水稻占75%,杂交水稻生产仍占主导地位[1],为福建省粮食稳产,保障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2]。但福建省人多地少,粮食产需缺口大,短期内很难改变,粮食安全隐忧深重。要确保粮食总产的稳定和增加,根本出路在于依靠水稻科技发展提高粮食单产,特别是加快优良杂交稻新品种选育及稳定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

近10年来,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水平在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米质、抗性、产量及选育理论和技术路线。袁隆平[3]认为,提高水稻产量有两条有效途径:一是形态改良,二是杂种优势利用;单纯的形态改良,潜力有限;杂种优势不与形态改良结合,效果必差;其他育种途径和技术,包括基因工程在内的高技术,最终都必须落实到优良的形态和强大的杂种优势上,否则,就不会对提高产量有贡献。在育种实践中,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培育的高产、适应性广、累计推广面积达600万hm2的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4, 5, 6, 7, 8, 9, 10, 11],陈学伟等[12]采用基因聚合技术将抗稻瘟病基因集合到保持系冈46B,朱雄涛等[13]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生态压力选择方法、选育达一等优质食用稻品质标准的三系杂交稻宜优嘉7,分别在水稻高产、抗瘟和优质3个育种目标上获得突破。

依据杂交水稻品种选育理论和技术、前人成功经验,采取恢复系×恢复系、多代系谱选育、高代大量测交,并结合稻瘟病抗性检测、多生态环境下鉴定筛选的技术路线,课题组于2005年育成强恢复系福恢0504。

成优0504是用恢复系“福恢0504“与不育系“成丰A”配组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表现株型适中、穗大粒多、熟期转色好、产量高且稳产、稻瘟病抗性较好等特点。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5021)。本文介绍成优0504选育过程、产量表现以及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

1 亲本来源及选育方法

1995年秋季,用恢复力强、抗稻瘟病材料“IR721”,与优质、早熟自育材料“95晚40”进行杂交,次年秋季种植F1,1997-1999年对F2~F4代选择株叶型好、分蘖强、穗大粒多的单株系。2000年秋季在其单株系测交圃中发现恢复力强,株叶型态好,且测交株表现强大杂种优势的父本W1124,并开始单独选择留种。2001年开始,用这株后代进行广泛测交、抗性鉴定、米质鉴定、小面积制种和品比试验等。2005年将WDT05016恢复系定名为福恢0504。

成丰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抗稻瘟病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抗稻瘟病、米质优等特点。

成优0504是用自育自选恢复系福恢0504与成丰A进行配组而选育的晚稻型杂交水稻新品种(图 1)。

图 1 恢复系福恢0504及品种成优0504的选育过程 Fig. 1 Breeding of Fuhui 0504 and Chengyou 0504
2 产量表现 2.1 区试及生产试验

从2012年开始,成优0504参加漳州市晚稻区域试验。2012年初试平均产量7 599 kg·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3.94%,达极显著水平,6个参试点中4个试点增产;2013年续试平均产量7 453.5 kg·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9.30%,达极显著水平,6个参试点中5个试点增产;2区试平均产量7 526.3 kg·hm-2,比对照增产6.53%。2014年参加漳州市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632 kg·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1.7%~12.7%,平均增幅6.8%(表 12)。

表 1 2012-2013年福建省漳州市晚稻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Tab.1 Grain output of Chengyou 0504 at trial on late-season rice varieties in Zhangzhou,Fujian,2012-2013
表 2 2014年生产试验结果 Tab.2 Rice yield of Chengyou 0504 in 2014 production trial
2.2 试种示范表现

从2007年开始,成优0504进行多点小面积品比和示范研究。2007年晚季福州连坂品比试验,折产量9 379.5 kg·hm-2,比对照汕优70增产5.8%,比汕优63增产7.6%;同年晚季在连江青芝农场小面积试种,产量9 127.5 kg·hm-2。2009年在连江青芝农场晚季示范2 000 m2,产量 9 319.5 kg·hm-2。2010年在建阳单季稻示范1 334 m2,产量8 790 kg·hm-2。2013年福州连坂试种333.5 m2,折产量8 434.5 kg·hm-2。2007至2014年在福建各地品比、试种和示范,均无稻瘟病发生;表现良好的抗稻瘟性。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主要农艺性状

成优0504系三系晚籼杂交水稻新品种。2年区试全生育期平均126.7 d,比对照博优253迟熟1.2 d。每667 m2有效穗数14.37万,株高110.6 cm,穗长24.2 cm,每穗总粒数162.9粒,每穗实粒数139.9粒,结实率86.06%,千粒重28.1 g,2年区试平均表现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分蘖力强,后期转色好。

3.2 抗稻瘟性

成优0504 参加漳州晚稻区域试验的同时,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2年鉴定结果:2012年叶瘟发病率16.5%,病情指数15.5%,最高级别6级;穗颈瘟发病率19%,病情指数17.3%,最高级别5级。2013年叶瘟发病率22.5%,病情指数17.4%,最高级别6级;穗颈瘟发病率32%,病情指数23.8%,最高级别7级;2年田间鉴定结果为中感稻瘟病。2014年室内稻瘟病鉴定,抗菌率100%,表现抗稻瘟病;稻瘟病综合表现为中感稻瘟病(表 3)。

表 3 成优0504晚稻区试抗稻瘟病鉴定结果 Tab.3 Certified results on blast-resistance of Chengyou 0504 by regional test for late-season rice varieties in Zhangzhou
3.3 米质

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试验中心报告,成优0504糙米率80.5%,精米率72.4%,整精米率59.4%,粒长7.0 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45%,垩白度6.3%,透明度4级;碱消值4.2级;胶稠度6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3%,蛋白质含量12.9%。

4 讨 论

4.1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无霜期330 d以上,年均温度21℃,年活动积温6 500~7 800℃,日照时数1 600~2 400 h,温光条件十分丰富,有别于福建其他地区。漳州各地“菜-稻-稻”种植模式的晚稻一般在7月中旬播种,11月中旬左右收获,其晚稻品种选育以弱感光、迟熟品种为主。成优0504在漳州种植,比对照博优253迟熟1.2 d,可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光温资源,实现水稻高产。

4.2 杂交水稻实现高产,其育种模式也有多种途径[14, 15],采用杂交、系谱多代定向选择,是目前选育高配合力强恢复系效率最高、目的性最强的方法。选用恢复力强抗稻瘟病的IR721作母本与早熟且米质好的95晚40做母本杂交,对其后代的株叶形态、熟期、稻米外观进行单株定向选择,结合测交筛选和稻瘟病抗性鉴定而选育的恢复系——福恢0504,表现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强,后期转色好,配合力强,抗稻瘟病较好等特点。

4.3 育种实践中,选育高产、优质的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既可以通过选育优质不育系入手,也可以通过选育优质恢复系来实现。多年来,本课题组重点培育优质、强恢复系。首先是广泛征集水稻资源,创制优质、配合力强的育种中间材料;通过优质强恢复系(材料)之间的杂交,加大后代的变异度,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单株;其次是后代系谱定向选择,重点是株叶形态、稻穗的大小、稻米外观品质的透明度、粒型的长宽,并进行抗病性鉴定;三是对定型的高代选恢材料进行大量测交,在福建省各地开展多点试种、品比试验,选择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经过努力,优质恢复系“嘉7”配组的“宜优嘉7”杂交稻组合,表现产量稳定性好、适应性广、稻米达一等优质食用稻标准品种;配合力强、多粒大穗恢复系“福恢0504”配组的“成优0504”杂交稻新组合,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稻瘟病抗性较好,产量比对照博优253增产6.53%的高产组合。

4.4 杂交水稻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经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在水稻高产优质育种中发挥主导作用。随着福建省经济的发展,杂交水稻育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高档优质稻品种少,产量与优质的矛盾仍然没有走出困区;优、抗、丰、广适性相结合的品种匮乏;适合轻简栽培的品种较少。要解决这些问题,在育种工作中,一是广泛收集水稻资源、创制优异的育种材料,重视亲本优良性状的选择,大量淘汰性状一般的材料,减少工作量,提高育种效率;二是性状选择要突出重点,如优质恢复系和组合的创制和选择,重点对稻米外观品质的透明度、长粒型进行筛选,实行米质和抗病性同步鉴定。三是重要性状选择采用增加生态选择压力,如:不育系的育性,杂交稻的抗逆性、稻瘟病抗性等。

参考文献
[1] 福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福建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
[2] 郑家团,游年顺,黄庭旭,等.福建省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水稻选育研究进展[J].福建稻麦科技,2010,28(3):1-8.(1)
[3] 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进展[J].中国稻米,2008,(1):1-3.(1)
[4] 国家水稻数据中心(China Rice Data enter).http://www.ricedata.cn/variety/varis/600132.htm.(1)
[5] 国家水稻数据中心(China Rice Data enter).http://www.ricedata.cn/variety/varis/600611.htm.(1)
[6] 郭明涛,杜式秋,谢岳波.两优培九在澄海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J].杂交水稻,2003,18(2):49-50.(1)
[7] 李明,谢勇.两优培九在达州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 2003,18(5):39-40.(1)
[8] 高建明,陈双龙,郑旋.两优培九在福建试验示范表现及配套技术[J].中国稻米, 2001,(5):24.(1)
[9] 郑柏林.两优培九千亩高产示范栽培技术总结[J].温州农业科技, 2004,(1):23-24.(1)
[10] 斯敏华,刘文真,付亚萍,等.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发展的现状和建议[J].中国水稻科学, 2011,25(5):544-552.(1)
[11] 国家水稻数据中心(China Rice Data Center).http://www.ricedata.cn/variety/varis/600132.htm.(1)
[12] 陈学伟,李仕贵,马玉清,等.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d(t)1、Pi-d、Pi-ta2的聚合及分子标记选择[J].生物工程学报, 2004,20(5):708-714.(1)
[13] 朱雄涛,陈丹,胡蓉,等.优质杂交稻“宜优嘉7”的选育[J].福建农业学报, 2012,27(9):973-976.(1)
[14] 周开达,汪旭东.重穗型杂交水稻育种[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 1997:1-6.(1)
[15] 孙宗修,程式华.杂交水稻育种——从三系两系到一系[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