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XU Biao-wen, ZHENG Bai-long, ZHOU Jiang-mei, CENG Yu-rong. Construction for Eco-agricultural Economic Zone in Fujian and Countermeasures[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 29(8): 794-79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8.016 |
[1] |
蒙莉娜, 郑新奇, 赵璐, 等.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11, (3) :282-287.
|
[2] |
吕添贵, 吴次芳, 游和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耦合分析及优化路径[J].中国土地科学, 2013, (9) :3-10.
|
[3] |
任志远, 徐茜, 杨忍.基于耦合模型的陕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12) :14-19.
|
[4] |
张浩, 刘钰, 等.城乡梯度带生态空间组织模式与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大杭州都市区为例[J].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 :231-237.
|
[5] |
黄章树, 李舒翔, 陈延杰.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3, (6) :97-101.
|
[6] |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4]12号) [EB/OL]. (2014-04-10) .http://www.miit.gov.cn/.
|
[7] |
吴艳芳, 许月卿, 田媛, 等.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资源科学, 2011, (12) :2285-2291.
|
[8] |
钟海燕, 赵小敏, 黄宏胜.土地利用分区与主体功能区协调的实证研究——以环鄱阳湖区为例[J].经济地理, 2011, (9) :1523-1527, 1551.
|
[9] |
周松秀, 田亚平, 刘兰芳.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 2011, (7) :938-943.
|
[10] |
宋志军, 刘黎明.北京市城郊农业区多功能演变的空间特征[J].地理科学, 2011, (4) :427-433.
|
[11] |
朱斌, 姚琴琴.福建省绿色城市发展的综合评价与思路分析[J].发展研究, 2013, (11) :24-31.
|
[12] |
刘荣章, 许标文, 刘健宏, 等.工业理念下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措施与成效[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5) :14-17.
|
[13] |
向德平.包容性发展理念对中国社会政策建构的启示[J].社会科学, 2012, (1) :70-74.
|
[14] |
鲁莎莎, 刘彦随, 关兴良.中国城乡转型背景下农业综合区划研究——以106国道沿线典型样带区为例[J].地理科学, 2012, (8) :909-917.
|
[15] |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2010-12-13) .http://www.fj.gov.cn.
|
[16] |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2011-07-11) .http://www.fj.gov.cn/.
|
[17] |
钟春艳, 王敬华.北京山区农林复合产业发展模式与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 2013, (10) :42-44.
|
[18] |
白中科, 贺振伟, 李晋川, 等.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产业链总体规划设计[J].山西农业学报, 2010, (1) :51-55, 97.
|
[19] |
黄秀声, 翁伯琦, 徐国忠.福建丘陵区循环农业发展战略与体系构建[J].福建农业学报, 2011, 26 (4) :664-670.
|
[20] |
赵华甫, 张莉, 吴克宁, 等.北京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之都市农业途径[J].资源与产业, 2011, (4) :22-26.
|
[21] |
沈斌.建设福建生态省的区域协同发展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 2013, (9) :1088-1092.
|
[22] |
陈美球, 刘桃菊, 吕添贵, 等.鄱阳湖生态区生态屏障构建探讨[J].人民长江, 2011, 42 (11) :64-66.
|
[23] |
胡浩.促进环首都经济圈“绿色产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2 (34) :3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