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新坚, 曹卫东, 吴一群, 等.紫云英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 2011, 28 (1) :135-140.[2]王飞, 林诚, 李清华, 等.亚热带单季稻区紫云英不同翻压量下有机碳和养分释放特征[J].草业学报, 2012, 21 (4) :319-324.[3]吴一群, 张辉, 林新坚, 等.不同土壤田间含水量对紫云英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J].草业学报, 2012, 21 (1) :156-161.[4]林多胡, 顾荣申.中国紫云英[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86-89.[5]贺金生, 韩兴国.生态化学计量学:探索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的统一化理论[J].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 (1) :2-6.[6]周鹏, 耿燕, 马文红, 等.温带草地主要优势植物不同器官间功能性状的关联[J].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 (1) :7-16.[7]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8]陈坚, 张辉, 朱炳耀, 等.紫云英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在品种鉴别中的应用[J].作物学报, 2011, 37 (8)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