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不同紫云英种质种子形态与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林新坚 王飞 何春梅 曹卫东 吴一群

林新坚, 王飞, 何春梅, 曹卫东, 吴一群. 不同紫云英种质种子形态与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福建农业学报, 2014, 29(6): 530-53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6.004
引用本文: 林新坚, 王飞, 何春梅, 曹卫东, 吴一群. 不同紫云英种质种子形态与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福建农业学报, 2014, 29(6): 530-53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6.004
LIN Xin-jian, WANG Fei, HE Chun-mei, CAO Wei-dong, WU Yi-qun. Characterization of Milk Vetch(Astragalus sinicus L.)Germplasm Seed with Morphology and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in Carbon,Nitrogen and Potassium[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 29(6): 530-53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6.004
Citation: LIN Xin-jian, WANG Fei, HE Chun-mei, CAO Wei-dong, WU Yi-qun. Characterization of Milk Vetch(Astragalus sinicus L.)Germplasm Seed with Morphology and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in Carbon,Nitrogen and Potassium[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 29(6): 530-53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6.004

不同紫云英种质种子形态与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6.004
基金项目: 

福建省财政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STIF-Y01)

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项目 (NB2012-2130135-3)

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 (201103005)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运行服务项目 (2012-01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林新坚 (1955-), 男, 研究员, 主要从事微生物与土壤培肥 (E-mail:xinjianlin@163.net)

  • 中图分类号: S541.3

Characterization of Milk Vetch(Astragalus sinicus L.)Germplasm Seed with Morphology and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in Carbon,Nitrogen and Potassium

  • 摘要: 采用生态化学计量与形态计量方法, 评价紫云英种质不同品种的种子计量学特征, 以期作为紫云英品种 (系) 鉴别分类指标。11个紫云英品种的千粒重马溪种最大, 平均达3.40g, 光泽种和闽紫3号最小, 分别平均为3.05g和3.11g, 表征了紫云英马溪种的特性, 但不能作为早熟品种的特征;11个品种种子表面积闽紫5号最小为3.46mm2, 马溪种面积最大, 均值4.12mm2;其种子形态, 肾形和近肾型种子所占比例范围为83%96.7%, 闽紫7号所占的肾形比率最高为96.7%, 闽紫4号和闽紫5号种子为最低, 只占83%, 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从生态化学计量看, 早熟品种C/N和C/P比值居高, 如光泽种、闽紫3号。通过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闽紫2号、闽紫5号在种质特性方面明显区别于其余9个品种。总之, 紫云英种子的千粒重、面积与外观形状特征不易区别不同基因型的品种, 但可作为个体区别于其他品种的参考指标。种子C/N和C/P比值可以作为紫云英早、晚熟的参考指标之一。
  • [1] 林新坚, 曹卫东, 吴一群, 等.紫云英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 2011, 28 (1) :135-140.[2]王飞, 林诚, 李清华, 等.亚热带单季稻区紫云英不同翻压量下有机碳和养分释放特征[J].草业学报, 2012, 21 (4) :319-324.[3]吴一群, 张辉, 林新坚, 等.不同土壤田间含水量对紫云英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J].草业学报, 2012, 21 (1) :156-161.[4]林多胡, 顾荣申.中国紫云英[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86-89.[5]贺金生, 韩兴国.生态化学计量学:探索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的统一化理论[J].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 (1) :2-6.[6]周鹏, 耿燕, 马文红, 等.温带草地主要优势植物不同器官间功能性状的关联[J].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 (1) :7-16.[7]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8]陈坚, 张辉, 朱炳耀, 等.紫云英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在品种鉴别中的应用[J].作物学报, 2011, 37 (8) :1-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8
  • HTML全文浏览量:  40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3-12-31
  • 刊出日期:  2014-06-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