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对茗科1号香气成分的影响

张磊 杨如兴 陈芝芝 吴民亿

张磊, 杨如兴, 陈芝芝, 吴民亿. 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对茗科1号香气成分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28(12): 1257-126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2.014
引用本文: 张磊, 杨如兴, 陈芝芝, 吴民亿. 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对茗科1号香气成分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28(12): 1257-126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2.014
ZHANG Lei, YANG Ru-xing, CHEN Zhi-zhi, WU Min-yi. Effect of Tea Processing Techniques on Aromatic Components of Mingke 1[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 28(12): 1257-126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2.014
Citation: ZHANG Lei, YANG Ru-xing, CHEN Zhi-zhi, WU Min-yi. Effect of Tea Processing Techniques on Aromatic Components of Mingke 1[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 28(12): 1257-126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2.014

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对茗科1号香气成分的影响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3.12.014
基金项目: 

福建省农业厅“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项目 (2013年)

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 (2011N303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磊 (1982-), 女, 助理研究员, 硕士, 主要从事茶树栽培与育种研究 (E-mail:cy6610388@163.com);杨如兴 (1970-), 男,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茶树栽培与育种研究 (E-mail:ruxing_tea@163.com)

  • 中图分类号: TS272.7

Effect of Tea Processing Techniques on Aromatic Components of Mingke 1

  • 摘要: 茗科1号茶树1芽3叶或同等嫩度对夹叶标准春梢鲜叶原料按照传统加工工艺分别制作绿茶、红茶、白茶和乌龙茶, 以蒸青茶样为对照, 用GC/MS气质联用仪定性、定量分析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制作对茗科1号茶叶品质和特征香气成分影响较大。茗科1号绿茶板栗香带花香, 主要香气成分有β-芳樟醇、顺-氧化芳樟醇、橙花醇和脱氢芳樟醇;茗科1号红茶蜜桃香显, 主要香气成分为顺-橙花叔醇、橙花醇、顺-己酸-3-己烯酯、顺-茉莉酮、顺-氧化芳樟醇;茗科1号白茶有兰花香, 主要香气成分为橙花醇、顺-氧化芳樟醇、水杨酸甲酯和β-芳樟醇;茗科1号乌龙茶兰花栀子花香, 主要香气成分有顺-橙花叔醇、吲哚、顺-β-罗勒烯和苯乙醇。分析认为, 不同工艺加工茗科1号的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品质优, 虽然不同茶类间香气物质的种类、香型和含量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但香气成分丰富, 且各茶类特征性香气明显, 充分体现出该品种的多茶类适制优势。
  • [1] 李名君.茶叶香气研究进展[J].国外农学:茶叶, 1984, (4) :1-15.
    [2] 宛晓春.茶叶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39.
    [3] 张莹, 钟应富, 袁林颖, 等.茶叶香气成分研究现状与展望[J].南方农业, 2011, 5 (9) :104-106.
    [4] 周春明, 袁海波, 秦志荣, 等.花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4, 20 (2) :101-104.
    [5] 叶国注, 江用文, 尹军峰, 等.板栗香型绿茶香气成分特征研究[J].茶叶科学, 2009, 29⑸:385-394.
    [6] 黄怀生, 粟本文, 赵熙, 等.保靖黄金茶香气成分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7 (3) :271-274.
    [7] 陈昌辉, 齐桂年, 黄烈平.高香绿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 (6) :2151-2154.
    [8] 李拥军, 施兆鹏.炒青绿茶加工中香气的动态变化[J].茶叶科学, 2001, 21 (2) :124-129.
    [9] 夏涛, 童启庆, 董尚胜, 等.红茶萎凋发酵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变化[J].茶叶科学, 1996, 16 (1) :63-66.
    [10] 袁海波, 尹军峰, 叶国柱.茶叶香型及特征物质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2009, 31 (9) :9-12.
    [11] 李家贤, 何玉媚, 黄华林, 等.英红6号红茶香气成分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09, (12) :37-38
    [12] 郭雯飞, 孟小环, 罗永此, 等.白牡丹与白毫银针香气成分的研究[J].茶叶, 2007, 33 (2) :78-81.
    [13] 张秀云.乌龙茶香气形成机理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 1999, (3) :15-17.
    [14] 王日为, 张丽霞, 杨伟丽, 等.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的动态变化规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5 (3) :194-199.
    [15] 戴素贤, 谢赤军, 陈栋, 等.七种高香型乌龙茶香气成分的主成分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0 (1) :113-117.
    [16] 陈荣冰, 张方舟, 黄福平, 等.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特征比较[J].茶叶科学, 1998, 18 (2) :113-118.
    [17] 郭玉琼, 詹梓金, 金心怡, 等.梅占茶不同环境做青过程香气形成及其变化[J].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 (5) :115-119.
    [18] 杨如兴, 张磊, 尤志明, 等.白云特早新品系的茶类适制性及特征香气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 2011, 26 (6) :971-976.
    [19] 张超, 卢艳, 李冀新, 等.茶叶香气成分以及香气形成的机理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 2005, (3) :17-1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5
  • HTML全文浏览量:  49
  • PDF下载量:  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3-08-25
  • 刊出日期:  2013-12-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