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的利用与创新

吴方喜 蔡秋华 朱永生 张建福 谢华安

吴方喜, 蔡秋华, 朱永生, 张建福, 谢华安.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的利用与创新[J].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26(6): 1101-1112.
引用本文: 吴方喜, 蔡秋华, 朱永生, 张建福, 谢华安.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的利用与创新[J].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26(6): 1101-1112.
WU Fang-xi, CAI Qiu-hua, ZHU Yong-sheng, ZHANG Jian-fu, XIE Hua-an. Application of Indica Restorer Line, Minghui 63, for Rice Hybridization[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1, 26(6): 1101-1112.
Citation: WU Fang-xi, CAI Qiu-hua, ZHU Yong-sheng, ZHANG Jian-fu, XIE Hua-an. Application of Indica Restorer Line, Minghui 63, for Rice Hybridization[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1, 26(6): 1101-1112.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的利用与创新

基金项目: 

国家863计划项目(2006AA100101、2010AA101801、2010AA101804);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F2006AA100101);福建省财政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STIF-Y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建福(1971-),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育种研究(E-mail: jianfzhang@163.com) 谢华安(1941-),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E-mail:huaanxie@yahoo.com.cn)

    张建福(1971-),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育种研究(E-mail: jianfzhang@163.com) 谢华安(1941-),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E-mail:huaanxie@yahoo.com.cn)

  • 中图分类号: S 511.02

Application of Indica Restorer Line, Minghui 63, for Rice Hybridization

  • 摘要: 明恢63是我国杂交水稻组合配制中应用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效益最显著的恢复系,至今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明恢63作为恢复系选育的骨干亲本,对我国杂交水稻的更新换代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到2010年,全国以明恢63为父本配组了34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4个组合通过国家审定,从1984~2009年,明恢63直接配制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8 414.4万hm2,占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的24.51%。全国各育种单位利用明恢63作为骨干亲本选育的新恢复系有543个,这些新恢复系配组了922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审定,从1990~2009年,以明恢63作为骨干亲本衍生的新恢复系配组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8 101.3万hm2,占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的28.22%。明恢63在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是导入抗虫、抗除草剂、抗稻瘟病、抗白叶枯、抗飞虱基因和产量QTL等。明恢63作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优异材料,到2010年为止,从中主要定位了43个基因,其中9个基因已被克隆。结合育种实践,展望未来杂交水稻育种,提出了四性综合的育种理论。
  • [1]
    [2]
    [3]
    [4] 谢华安,郑家团,张受刚,等. 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培育的理论与实践[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6,11(4):1-6.
    [5]
    [6]
    [7]
    [8] 沈恒胜,陈君琛,谢华安. 汕优63稻草营养品质与品种特性的关系[J]. 福建农业学报,2001,16(2):1-5.
    [9] 李霞,孙志伟,吕川根,等. 田间杂交水稻单年单点5 种不同逆境的批量筛选及聚类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3):528-534.
    [10]
    [11]
    [12]
    [13]
    [14]
    [15] 唐微,林拥军. 转cry1Ab 基因抗虫水稻的田间试验[J]. 遗传,2007,29(8):1008-1012.
    [16] 段发平,黎垣庆,梁承邺. 转bar基因水稻在杂种优势育种中的利用[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1,9(4):329-334.
    [17]
    [18]
    [19]
    [20] 谭炎宁,段美娟,易自力,等. 携带溶菌酶基因的高回交转育后代抗瘟性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3):556-561.
    [21]
    [22] 杨振玉.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设想与实践[J].杂交水稻,1993,(1):1-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26
  • HTML全文浏览量:  134
  • PDF下载量:  109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1-05-21
  • 修回日期:  2011-08-02
  • 刊出日期:  2011-12-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