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4年  39卷  第3期

2024 年 3 期目次
2024, 39(3): 1-2.
摘要:
作物科学
3个优质甜玉米品种幼苗及田间耐寒性分析
詹鹏麟, 张扬, 林建新, 卢和顶, 许静, 庄炜, 陈山虎, 廖长见
2024, 39(3): 243-25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4.03.001
摘要:
  目的  为提升甜玉米产值,生产上常需要促早和冬种栽培,但两种栽培模式会经历低温危害过程,因此鉴定耐寒性甜玉米品种在种植和推广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方法  以闽甜6855及同生态应用品种萃甜618和广良甜27号(简称广良27)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和大田低温表型鉴定,对幼苗耐寒性生理指标及大田果穗外观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3个品种幼苗进行4 ℃处理24、48、72 h后,表型性状结果发现闽甜6855耐寒性最强,萃甜618次之,广良27最弱。(2)对低温处理下5个耐寒指标检测发现,在48 h下闽甜6855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酶活含量分别为315.43和429.81 U·g−1,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为771.97 µmoL·min−1·g−1,分别比萃甜618高13.9%、109.1%和28.5%,比广良27高34.3%、86.4%和18.8%;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在闽甜6855积累最低;而可溶性蛋白质(Soluble protein,SP)含量在闽甜6855中显著高于广良27。(3)耐寒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SOD酶活性与处理时间和CAT酶活性有极显著相关性,与SP酶活性具有显著性相关。(4)冬季大田种植,采后比较果穗特性,发现闽甜6855结实性最好,外观好,无缺粒现象;穗行数达15.6、出籽率71.68%,高于萃甜618和广良27,秃尖长最短。  结论  闽甜6855幼苗期在表型和生理上具有更明显的耐寒性,低温下果穗外观品质优势强,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甜玉米自交系重金属Pb、Cd积累差异及分子检测
李淑君, 刘娅娟, 张扬, 蒲汝民, 袁亮, 廖长见
2024, 39(3): 251-25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4.03.002
摘要:
  目的  筛选获得在重金属Pb、Cd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下Pb、Cd低积累的优良甜玉米自交系,以及可用于甜玉米重金属Pb、Cd积累早代鉴定的分子技术。  方法  以10个甜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重金属Pb、Cd单一污染及Pb、Cd复合污染下,玉米根系、茎叶和籽粒中Pb、Cd含量的积累差异;同时对供试材料ZmHMA2 InDel位点进行Pb、Cd积累差异分子检测,综合分子标记检测与重金属Pb、Cd在不同材料间的积累结果,筛选甜玉米重金属低积累自交系。  结果  无论是单一污染还是复合污染,重金属Pb、Cd的积累规律均表现为根系>茎叶>籽粒;在复合污染下,玉米不同组织对重金属Pb、Cd的积累无明显竞争与协同效应,表明玉米Pb、Cd的积累机制存在一定差异。通过鉴定,获得籽粒Pb低积累玉米自交系2份,籽粒Cd低积累玉米自交系3份,仅有一份材料闽甜系X901表现出籽粒Pb、Cd均低积累。利用InDel 位点(InDel2307)对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供试材料中有4份存在该位点,含有该位点的材料中根系、茎叶和籽粒Cd含量平均值较其他材料平均值分别低1.801、0.64 、0.131 mg·kg−1  结论  InDel2307位点能将不同玉米自交系按Cd累积量进行区分,对甜玉米Cd含量的区分具有特异性标记。综合分子标记检测与Pb、Cd含量积累结果,筛选出自交系闽甜系X901 为Pb、Cd低积累材料。
热带作物秸秆覆盖对土壤质量及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焦静, 黄小红, 杜嵇华, 李普旺, 杨子明, 李尊香, 刘信鹏, 宋书会, 何祖宇
2024, 39(3): 259-26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4.03.003
摘要:
  目的  探究甘蔗叶、菠萝茎叶等热带作物秸秆作为农业覆盖材料对土壤质量及玉米生长的影响,为热带作物秸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玉米为种植对象,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设置甘蔗叶覆盖(SLM)、腐熟甘蔗叶覆盖(RSLM)、菠萝茎叶覆盖(PLM)和富贵竹茎叶覆盖(FLM)4个处理,以塑料地膜覆盖(CK1)和无覆盖(CK2)为对照,研究不同秸秆覆盖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以及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结果  热带作物秸秆覆盖,与无覆盖相比,可以有效提升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提升土壤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富贵竹茎叶覆盖效果最显著,与塑料地膜覆盖相比,土壤pH提高9.01%,有机质提高6.42%,全氮提高17.59%,速效钾提高477.79%,有效磷含量低于塑料地膜覆盖,但差异不显著;与无覆盖相比,土壤pH提高22.22%,有机质提高21.63%,全氮提高24.51%,有效磷提高2.74%,速效钾提高389.38%。腐熟甘蔗叶和富贵竹茎叶覆盖可以显著提升玉米产量,其他秸秆覆盖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均不显著。  结论  热带作物秸秆覆盖可以提升土壤质量、促进玉米增产,富贵竹茎叶覆盖在改良土壤方面的效果显著,腐熟甘蔗叶覆盖对于玉米增产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PGPR微胶囊菌剂研发及其对玉米的促生效果评价
刘文佳, 刘天一, 张俐敏, 徐畅, 莫继先
2024, 39(3): 266-27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4.03.004
摘要:
  目的  为了提高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对作物促生作用的稳定性,研制出以PGPR复合菌液为原料的微胶囊菌剂,探究其对玉米的促生效果。  方法  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2株PGPR菌株并制备成复合液体菌液。分别用海藻酸钠(SA)和CaCl2作为包埋剂和交联剂,对复合菌液进行包埋以制备微胶囊菌剂。以复合微胶囊菌剂制备的难易程度和菌株包埋率、增殖前活菌数及增殖后活菌数为评价指标,确定微胶囊菌剂制备的最优条件。通过分析微胶囊菌剂在不同聚乙二醇含量、温度、pH、存储时间以及盐含量下的菌株生长及其对玉米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确定PGPR微胶囊菌剂的特性。  结果  分离得到了2株PGPR菌株,具有多种植物促生功能。使用质量分数为1%SA-3%CaCl2制备的微胶囊菌剂稳定性较好,包埋率达91.27%,增殖后的微胶囊活菌数达到8.73×109 cfu·g−1,增殖7.79倍。微胶囊菌剂在不同干旱、温度、pH、存储时间和盐浓度条件下对PGPR菌株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PGPR微胶囊菌剂对玉米有显著的促生作用,施用微胶囊菌剂使玉米株高、苗干重和根干重分别增加91.83%、81.82%和29.57%。同时微胶囊菌剂也显著提高了玉米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和根尖数。  结论  探明了一种PGPR微胶囊菌剂的制备方法,施用该PGPR微胶囊剂能够显著促进玉米生长、改善玉米根系形态,对玉米的促生效果优于液体菌剂。
47份福建省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分析及综合评价
林文磊, 吕美琴, 李明松, 施迎迎, 康蓉蓉, 曾红英
2024, 39(3): 276-28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4.03.005
摘要:
  目的  为更好地利用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筛选优良品种(系)应用于福建省鲜食大豆育种和生产上。  方法  对47份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的7个表型性状进行描述统计,对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描述统计结果表明,除了株型和结荚习性的表现一致外,其他表型性状存在差异。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3个主要农艺性状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7.49%~38.07%,底荚高度的变异系数最大,标准荚长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单株荚重、标准荚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粗与单株荚重、标准荚产量、有效分枝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荚重、标准荚产量、鲜荚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荚数、单株标准荚数均与单株荚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荚重与标准荚产量、鲜荚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旋转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用荚产量因子、荚数因子、株型因子、荚形因子等4个主因子描述13个主要农艺性状73.677%的信息量;根据主因子特征向量及其对应特征根计算各品种的综合主成分得分,用离差平方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基于综合主成分得分和13个主要农艺性状标准化数据测定47份种质的欧氏距离,前者将参试材料分成2个大类2个亚类,后者将参试材料分成3个大类2个亚类,两种聚类分析方法结果基本一致;将综合主成分得分前10名的种质与其标准荚产量、鲜荚产量进行综合分析,鉴定得到南农1821、闽豆14、兴化豆8号、兴化豆618、闽豆10号、兴化豆9号、兴化豆4号、兴化豆3号等8份综合性状优良且高产的优质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  结论  47份鲜食春大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8份优异的鲜食春大豆种质资源可为鲜食春大豆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或中间材料。
基于冬凌草全长转录组的TIFY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练从龙, 兰金旭, 杨晶凡, 李晶晶, 杨灏, 陈随清
2024, 39(3): 290-30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4.03.006
摘要:
  目的  TIFY 蛋白是茉莉酸(JA)信号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中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揭示冬凌草(Isodon rubescens)的TIFY基因可为冬凌草的抗逆性改良育种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冬凌草三代全长转录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冬凌草TIFY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分析,并采用RT-qPCR 技术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  结果  (1)成功从冬凌草中鉴定出12个TIFY家族基因成员;(2)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其氨基酸长度124~378 aa,分子量13 924.89~39 692.38 Da,等电点5.05~9.69;除IrTIFY10蛋白为稳定蛋白,其他均为不稳定蛋白;IrTIFYs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均在细胞核,均为亲水性蛋白,且不含信号肽。(3)结构分析表明,IrTIFY家族蛋白成员无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中含量最多的结构类型为无规则卷曲;且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4)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表明,IrTIFY基因家族密码子偏好性较弱,稍倾向于使用以A或U结尾的密码子。(5)启动子元件分析表明冬凌草TIFY家族成员中存在多个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和逆境响应元件等,但不同成员之间的元件存在差异。(6)进化树分析表明,冬凌草TIFY家族12个成员分为PPD(IrTIFY2)、ZML(IrTIFY3/8/10)、TIFY(IrTIFY7/12)和JAZ(IrTIFY1/4/5/6/9/11)4个亚家族,进化上与同为唇形科的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亲缘关系最近。(7)RT-qPCR分析结果显示冬凌草TIFY家族12个成员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叶>茎>根,且大部分成员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TIFY基因家族在冬凌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且可能参与调控冬凌草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冬凌草TIFY基因家族的功能奠定基础和提供了思路。
园艺科学
西番莲种质资源花粉活力鉴定方法探究
项艳艳, 黄伟杰, 赖江龙, 汤礼梅, 林挺兴, 李亮, 魏秀清, 许家辉
2024, 39(3): 302-30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4.03.007
摘要:
  目的  明确西番莲属植物花粉最佳离体培养基、离体培养最适观测时间、花粉的最适染色法和花粉贮藏条件,快速精准鉴定西番莲属种质资源的花粉活力,为其种质资源利用与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6份西番莲属种质资源的花粉为试验材料,设计正交试验,探究不同浓度的蔗糖、H3BO3、Ca(NO3)2和聚乙二醇-4000(PEG-4000)对花粉离体萌发率的影响;利用最佳花粉离体培养基,筛选花粉离体培养最适观测时间;采用I2-KI染色法、TTC染色法与亚历山大染色法,探究最适的西番莲花粉染色法;通过不同贮藏温度与时间处理,筛选花粉的最佳贮藏条件。  结果  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00 g·L−1 蔗糖+0.04 g·L−1 H3BO3+0.01 g·L−1 Ca(NO3)2+150 g·L−1 PEG-4000+200 mg·L−1 MgSO4·7H2O+100 mg·L−1 KNO3,pH值5.5;花粉离体培养1 h为最适观测时间;TTC染色法染色效果好且结果与离体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可有效检测西番莲花粉活力;花粉贮藏24 h以内,25 ℃与4 ℃的贮藏温度下花粉活力分别为30.48%、26.69%,花粉贮藏时间在1~7 d,4 ℃下花粉活力仍保持在26.54%~27.05%。  结论  筛选出西番莲属植物花粉离体萌发的最佳培养基组合、离体培养最适观测时间、花粉最适染色法与花粉贮藏最佳条件,为西番莲属植物花粉活力的快速筛选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低温弱光处理对茄子不同时期花青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申宝营, 吴宏琪, 林碧英
2024, 39(3): 310-31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4.03.008
摘要:
  目的  探究低温、弱光、低温弱光处理对茄子幼苗期、花期、果期花青素含量的影响,以及对茄子品质的影响,为茄子的优质培育以及高产栽培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  以紫黑茄秀娘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幼苗期、花期、果期进行低温(18 ℃/13 ℃,250 μmol·m−2·s−1)、弱光(25 ℃/20 ℃,120 μmol·m−2·s−1)、低温弱光(18 ℃/13 ℃,120 μmol·m−2·s−1)、CK(25 ℃/20 ℃,250 μmol·m−2·s−1)等4个处理,测定幼苗期形态及生理特性,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花青素,以及果期果实的品质。  结果  低温弱光胁迫对幼苗生长存在显著影响,在幼苗期低温对幼苗生长及生理影响显著大于弱光及低温弱光,花青素含量均表现为根<叶片<叶脉<茎;在花期,花青素含量依次为花萼<花瓣;在果期,花青素含量依次为果肉<果柄<果皮。茄子不同时期受到胁迫后,不同部位的花青素含量均呈现弱光<CK<低温弱光<低温,各胁迫下果实色泽指数依次为弱光<CK<低温弱光<低温,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均呈现低温<低温弱光<弱光<CK。  结论  低温促进花青素合成;弱光抑制花青素合成;在低温弱光双因素互作下,低温因素对花青素含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花青素的合成大于降解,花青素含量增加。低温、弱光、低温弱光胁迫下茄子品质均下降,其中,低温胁迫对茄子的品质影响最大。
景天科多肉植物品种资源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陈艺荃, 罗远华, 吴建设, 林兵, 叶秀仙
2024, 39(3): 320-32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4.03.009
摘要:
  目的  构建景天科多肉植物品种资源综合评价体系,筛选适宜福建省栽培的多肉植物品种,为多肉植物科学引种和推广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48个多肉植物品种的园艺性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分析法,从观赏特性、适应性、潜在应用价值等3个层面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并进行品种等级划分。  结果  共确定14个影响多肉植物品种综合评价的关键指标,其中叶色、叶肉质化程度、越夏适应性、形姿和花期等5个因子权重占总排序的61.2%,是多肉综合价值评判的关键因素。K-Means聚类分析将48个品种划分为优、良、中等和一般4个等级,其中乌木、紫乐、阿尔巴佳人、奥普琳娜、丸叶红司、蓝苹果和碧桃等7个品种处于Ⅰ级优秀,爱星等14个品种处于Ⅱ级良好,优良品种占全部品种的43.75%,可重点繁育和推广栽培。  结论  应用AHP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分析法构建的品种资源评价体系可对景天科多肉植物品种进行有效综合评价,从而筛选出观赏特性与适应性兼具的品种。评价结果与试验地观测效果基本一致,该评价体系可为多肉植物科学引种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植物保护
白术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植物源农药筛选
谷清义, 张耀洲, 吴晓亚, 黄雅琴, 乔新荣, 申君
2024, 39(3): 330-33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4.03.010
摘要:
  目的  明确河南信阳地区白术根腐病病原菌种属,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可用于防控其病原菌的植物源农药。  方法  从种植区采集病株,室内分离病原菌并纯化,利用形态学和多基因联合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3种植物源杀菌剂对其菌落的抑制作用。  结果  该病原菌菌丝白色,孢子呈卵圆形,两端稍尖,大型分生孢子3~5隔,大小为(7~10) μm×(3~4) μm,小型分生孢子2隔或无格,大小为(3~5) μm×(1~2) μm,多基因联合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与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同源性高,结合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分析,将信阳白术根腐病病原菌鉴定为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这是藤仓镰刀菌引起白术根腐病的首次报道。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该病原菌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8 ℃、pH为7,最适生长碳源为蔗糖,最适生长氮源为硝酸钾。3种植物源杀菌剂中,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的EC50为6.906 mg·L−1,高于其他供试药剂,对病原菌的毒力最强。  结论  河南信阳地区白术根腐病病原菌为藤仓镰刀菌,该研究结果为信阳地区白术根腐病科学防控提供了依据。
柑橘3种病毒类病原多重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袁琳凯, 马崇欢, 李丁山, 陈志炜, 江宵烽, 丁新伦, 张洁, 吴祖建
2024, 39(3): 339-34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4.03.011
摘要:
  目的  建立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 CYVCV)、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 CTV)和啤酒花矮化类病毒(hop stunt viroid, HSVd)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  方法  设计多重RT-PCR引物,分析其特异性,确定其最佳浓度比、最适退火温度及灵敏度,在此基础上对福建地区的柑橘样品进行检测。  结果  确定了CYVCV-F/R、CTV-F/R和HSVd-F/R等3对引物的最佳浓度比例为1∶1∶2,最适退火温度为52.9 ℃,灵敏度结果显示该体系可检测模板稀释到10−2的阳性样品。应用该体系对采自福建部分地区的157份柑橘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CYVCV、CTV和HSVd的检出率分别为47.1%、56.7%和22.9%。  结论  成功建立了柑橘CYVCV、CTV和HSVd病原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为该类病害的检测提供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
资源与环境科学
生物炭对林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肥料氮分布的影响
张伟婷, 郭宇轩, 魏圆慧, 贾广昊, 毛艳玲
2024, 39(3): 345-35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4.03.012
摘要:
  目的  林地土壤抗侵蚀能力、渗透性及保水性与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紧密相关,氮素的固持与分布直接影响林下植被生长与林地土壤团聚体形成。研究生物炭添加对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与残留氮素分配的影响,可为增强林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高土壤氮素固持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福建省林地土壤进行盆栽试验(1 年),设置4 个处理:对照(CK)、化肥(F)、木炭+化肥(MC)、秸秆炭+化肥(JC),除CK外,化肥及生物炭处理均每盆施用尿素1 g、过磷酸钙2.19 g、氯化钾0.44 g,追肥15N-尿素,共追施5 g,生物炭施用量为每盆140 g。测定不同处理土壤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团聚体氮素含量与分布,结合15N示踪技术分析肥料氮在土壤团聚体内的残留特点,揭示生物炭对林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氮素分配的影响。  结果  (1)与F处理相比,MC与JC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其中>2 mm土壤团聚体增幅最大,分别增长了108.92%与119.11%;(2)施用生物炭增强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MC与JC处理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及>0.25 mm大团聚体含量(R>0.25 mm)较F处理均显著提升,分形维数值(D)显著下降,JC处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优于MC处理;(3)施用生物炭提高了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全氮含量,MC处理土壤全氮总量高于JC处理,二者的>2 mm团聚体氮素贡献率较F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38.09%与69.10%;(4)施用生物炭使>0.25~2 mm粒级团聚体δ15N富集,MC与JC处理土壤肥料氮残留量以>0.25 mm粒级最多,较F处理显著增加了2.25 倍与3.89 倍,土壤大团聚体中氮肥残留量与团聚体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施用生物炭有利于增强林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减少土壤氮素与肥料淋失,肥料氮在大团聚体中的固持高于微团聚体,秸秆炭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升效果更显著,木炭施用更有利于土壤氮素含量增加。
食品科学
红曲糟源酶解蛋白肽的功能性评价
侯蕊, 梁璋成, 林晓婕, 林晓姿, 张秀红, 何志刚
2024, 39(3): 354-36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4.03.013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蛋白酶对红曲糟酶解的效果,并对其酶解液进行功能性评价,为红曲糟源蛋白肽的研发制备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以提高蛋白含量后的红曲糟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动物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胃蛋白酶、复配酶制剂F106、酵母抽提酶等不同蛋白酶进行酶解,考察其酶解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抑制活性等生物活性功能。  结果  蛋白酶解率最高的为动物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处理,分别为(71.43±1.03)%和(70.20±0.32)%。DPPH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最优的是胃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酵母抽提酶酶解处理,蛋白肽的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C50)分别为(2.78±0.34)mg·mL−1、(3.02±0.03)mg·mL−1、(3.24±0.65)mg·mL−1;ABTS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XOD抑制活性能力最优的均为胃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酶解液,其蛋白肽的EC50值分别为(1.54±0.07)mg·mL−1、(6.45±0.27)mg·mL−1和(10.71±0.06)mg·mL−1、(17.68±0.04)mg·mL−1,二者的XOD半数抑制指数分别为(1.28±0.01)、(1.78±0.03);ACE抑制活性最优的为碱性蛋白酶酶解液和木瓜蛋白酶酶解液,蛋白肽的EC50值均为(0.27±0.01)mg·mL−1,半数抑制指数分别为(118.40±3.53)、(98.35±1.95)。  结论  红曲糟源蛋白经不同蛋白酶酶解后的肽段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其中以胃蛋白酶酶解的XOD抑制活性能力较强,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的ACE抑制活性较优。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残留
刘文静, 潘葳, 林惠真, 陈宏炬, 严绍德
2024, 39(3): 362-36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4.03.014
摘要:
  目的  建立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检测水产品中恩诺沙星(enrofloxacin, ENR)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IP)残留的方法。  方法  以水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粒径(50±5) nm的银纳米溶胶作为SERS增强试剂,200 g·L−1 NaCl溶液作为萃取试剂,3 min内判读结果,并建立了峰强度与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考察线性关系和检出限,对该方法进行评价。  结果  ENR和CIP的拉曼光谱特征峰为532、552 、651、737、785 cm−1,其中532 cm−1归属于C-N的弯曲振动;552 cm−1归属于C-N面外弯曲振动;651 cm−1归属于C-N、C-C-F面外弯曲振动和C-C=O面内弯曲振动;737 cm−1归属于苯环上C-H的伸缩振动、C-C=O的面外弯曲振动、C-C-N弯曲振动;785 cm−1归属于C-H、C-N的面外弯曲振动。通过对ENR和CIP的特征峰(737 cm−1)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拉曼特征峰强度与溶液浓度在10 ~200 ng·mL−1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6,加标回收率为78.4%~106.7%,RSD值为2.1%~6.7%,方法检出限为10 μg·kg−1  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速、稳定,可实现ENR和CIP在水产品中的现场快速筛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