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31卷  第9期

动物科学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σB和σC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王锦祥, 程晓霞, 陈少莺, 陈仕龙, 林锋强, 王劭, 朱小丽, 肖世峰
2016, 31(9): 903-90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01
摘要:
以纯化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NP03株重组σB和σC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检测NDR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优化后的最佳条件为:σB蛋白包被浓度为12.5 μg·mL-1σC蛋白包被浓度为6.25 μg·mL-1;封闭液为15% FBS;血清稀释度为1:80;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400;底物37℃显色5 min。该方法对MDRV、DHV、MPV和MD-GPV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方法与NDRV全病毒间接ELISA相比较,符合率高达92.5%。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NDRV抗体的检测方法。
蛋鸭主要病毒病感染检测与分析
黄瑜, 苏荣茂, 傅光华, 陈翠腾, 傅秋玲, 刘荣昌, 施少华, 陈红梅, 陈珍, 万春和, 江斌, 程龙飞, 朱春华
2016, 31(9): 908-91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02
摘要:
为明确引起蛋鸭产蛋下降的病毒病,自2011年来以建立的(RT-)PCR方法对我国部分省(区)临床调查采集和送检的表现产蛋下降蛋鸭样品进行禽流感病毒、鸭坦布苏病毒、禽1型副粘病毒和鸭瘟病毒检测,结果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5.1%(212/843)、27.7%(298/1076)、9.3%(46/495)和1.3%(8/614),其中鸭坦布苏病毒病和禽流感是危害我国蛋鸭养殖业的主要疫病;经对549份后备未开产蛋鸭组织样品进行鸭坦布苏病毒感染检测发现其阳性率为40.8%,按年份统计以2015年的阳性感染率最高达70.5%。以上检测结果揭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鸭坦布苏病毒不仅严重危害我国开产蛋鸭群导致产蛋量急剧下降,还严重危害后备未开产蛋鸭群,表现迟开产、产蛋率不稳定、产蛋率持续走低或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等多种产蛋异常现象,表明我国蛋鸭群存在严重的坦布苏病毒早期感染问题,应引起我国蛋鸭养殖者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创伤弧菌铁调基因fur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李素一, 张丽娟, 陈华, 柯翎, 陈叙, 林晨韬
2016, 31(9): 912-91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03
摘要:
应用PCR方法克隆了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 FJ03-X2株的铁调基因fur (Ferric uptake regulator),该基因片段大小为450 bp,编码149个氨基酸;以pET32a为表达载体,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2a-FUR,表达质粒测序结果表明目的基因与GenBank中报道的创伤弧菌fur基因的同源性达98%以上;诱导表达获得可溶性的重组表达蛋白rFUR。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Ni-NTA)纯化rFUR,SDS-PAGE电泳分析其分子量约33 kD。以纯化后的融合蛋白rFUR为抗原,4次免疫SD大鼠,制备抗rFUR蛋白大鼠多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检测鼠多克隆抗体的效价达到1:256 000,表明融合蛋白rFUR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作物科学
不同基因型水稻的抗性淀粉含量与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差异性
张荟, 罗曦, 魏林艳, 蔡秋华, 张建福, 谢华安
2016, 31(9): 917-92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04
摘要:
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的米质和抗性淀粉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根据各基因型水稻的米质进行了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粳稻米质优于籼稻;抗性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粒率有显著的相关性,籼稻中的抗性淀粉含量与品质性状有着更宽范围的相关性;聚类分析以欧式距离24.55为标准,将37份水稻材料分为6类,且具有明显的米质优劣划分;主成分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程度为:外观品质因子 > 蒸煮品质因子 > 碾磨品质因子,而抗性淀粉可归类到蒸煮品质因子中,对米质影响的贡献率达到19.48%。
INGER资源在福建的性状观察及抗稻瘟病、耐贮藏性鉴定评价
江川, 朱业宝, 吴方喜, 王金英
2016, 31(9): 923-92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05
摘要:
对国际水稻遗传评价圃(INGER)资源进行适应性试种、农艺性状观察、抗稻瘟病和耐贮藏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INGER资源的平均株高、穗长、剑叶长度、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大于对照,平均千粒重、结实率均小于对照,INGER资源平均生育期偏长分别比两个对照品种优I66和威优77推迟了23 d和21 d;最后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异的资源7份;通过对苗瘟、叶瘟和穗瘟抗性综合评价,筛选出高抗(HR)资源1份、抗(R)39份、中抗(MR)27份;经过42℃、RH88%人工老化21 d后,INGER水稻种质发芽率在60%以上的有126份,占85.71%,绝大多数表现为耐储藏、抗衰老性较强,筛选出9份发芽率在90%以上的耐贮藏材料。
园艺科学
单氰胺处理对巨峰葡萄萌芽成花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陈旭, 李琳, 李敏, 邱志鹏, 邱栋梁
2016, 31(9): 929-93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06
摘要:
在厦门市同安区海堤葡萄园种植基地,以葡萄品种‘巨峰’为材料,研究一年两收栽培技术中不同用量单氰胺处理对葡萄萌芽率、成花率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明确单氰胺在葡萄生产上的最适用量。结果表明:低用量单氰胺处理对提高萌芽率不显著,高用量处理则易造成部分芽的损伤,体积分数为4.00%的单氰胺处理的催芽效果最好;不同用量单氰胺处理对巨峰葡萄成花率与果实品质无显著影响。
青花菜BoBURP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章燕如, 许鑫, 祝琦, 周秀倩, 俞可可, 龚秀, 蒋明
2016, 31(9): 933-93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07
摘要:
BURP是植物特有蛋白,在生长发育和抗逆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青花菜为材料,利用PCR克隆到1个BURP基因,命名为BoBURP2。测序结果表明,BoBURP2的基因组DNA全长为1 218 bp,具1个内含子,编码区全长为840 bp,编码279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基因与BURP家族成员RD2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BoBURP2与甘蓝、芜菁和甘蓝型油菜的同源序列相似性最高,在发育树上聚为一组,与醉蝶花的相似性最低,亲缘关系最远。RT-PCR结果表明,BoBURP2的表达受NaCl和干旱胁迫的诱导,表达量分别在24 h和48 h时达到最大值,暗示该基因与这2种逆境响应相关。青花菜BoBURP2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为后续基因功能的鉴定和抗逆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Cd胁迫对凹叶厚朴生物量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陈剑成, 罗睿, 万娟, 刘家琪, 宋鹍鹏, 吴玉香, 郑郁善, 陈礼光
2016, 31(9): 939-94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08
摘要:
以2年生的凹叶厚朴幼苗为试验对象,设置0(CK)、50、100、200和300 mg·kg-1等5个梯度,研究Cd胁迫对厚朴幼苗生物量、叶绿素SPAD值、各组织部分Cd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合特性的影响。厚朴幼苗根干质量Cd积累最高达325.76 mg·kg-1,地上部分干质量Cd积累最高仅为13.56 mg·kg-1,而根部Cd积累量占到全株Cd积累量的95.71%~96.23%,其地下组织部分Cd含量高于地上组织部分,说明厚朴幼苗根吸收的镉主要积累在根部。厚朴幼苗株高增长量随Cd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在高Cd胁迫下,叶绿素SPAD值呈差异极显著变化,低Cd胁迫下厚朴仍能生长和代谢,说明厚朴有一定的适应性。4个Cd处理下厚朴幼苗的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实际的光化学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化学淬灭(qP)、电子传递效率(ETR)与CK组相比均显著下降,说明Cd处理阻碍了凹叶厚朴叶片光合反应链中电子传递,进而影响PSⅡ反应中心活性,改变了对光能捕获与转换及电子传递效率,产生光抑制,进而造成对植物的损伤。
不同山药种质主要性状比较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阳, 周先治, 林永胜, 马丽娜, 唐建阳
2016, 31(9): 945-94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09
摘要:
对收集的10份福建地方山药种质及外来引进的铁棍山药的主要农艺性状、品质特性比较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德化芹峰淮山、明溪薯产量高,口感好,肉色白,刨皮后较不易氧化,适于加工,德化紫薇淮山氨基酸含量在参试的山药品种中含量最高,口感好,产量仅次于德化大薯。经遗传多样性ISSR聚类分析,将10个品种分成4类。综合评价,德化芹峰淮山、明溪薯、德化紫薇淮山发展潜力较大,适于作为商品深加工原料。
闽东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
施满容, 龚林光, 陆志平, 雷忠涌, 周三女
2016, 31(9): 950-95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10
摘要:
为探究闽东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闽东4个县、福安5个海拔高度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的含量。研究结果:多糖含量在5.60%~6.20%,总氨基酸含量在3.48%~3.95%,总黄酮含量在0.55%~0.82%,总生物碱含量在0.062%~0.098%。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闽东不同县以及不同海拔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多糖、总生物碱含量以周宁县最高,总氨基酸、总黄酮含量以寿宁县最高,与福安、柘荣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差异或显著差异水平。多糖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显著,海拔730、840 m金线莲多糖含量与海拔420、530 m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水平;总氨基酸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在海拔420~730 m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海拔730、840 m金线莲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与420、530 m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总之,多糖、黄酮、生物碱含量在650 m以上海拔与650 m以下海拔之间有显著差异,650 m以上3种海拔之间有效成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植物组织培养种质资源可以优先选择寿宁、周宁产地野生金线莲,人工栽培金线莲可以选择在650 m以上的区域地带,可能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积累。
植物保护
水稻条纹病毒外壳蛋白自身互作的活性区段研究
兰汉红
2016, 31(9): 957-96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11
摘要: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参与病毒转录、复制等多个生物学过程。病毒蛋白之间的互作对病毒侵染活性非常重要,在明确RSV外壳蛋白CP能够自身互作的基础上,通过构建CP蛋白N端、M区段和C端(CP-N、CP-M和CP-C)的酵母表达载体,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确定外壳蛋白CP自身互作的活性区段。结果表明,N端和C端第1~81个氨基酸是参与水稻条纹病毒CP蛋白自身互作的活性区段。这一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RSV CP蛋白在病毒基因组稳定、复制过程中的作用,也有助于加深了解RSV、寄主和传播介体之间关系。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检测及抗性评价
周鹏, 涂诗航, 董瑞霞, 王洪飞, 郑轶, 王志赋, 张水金, 游晴如, 董练飞, 黄庭旭, 郑家团
2016, 31(9): 962-96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12
摘要:
为预防单一稻瘟病基因抗性容易丧失,培育持久性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本研究利用4份保持系、6份恢复系和3份常规稻品种为受体亲本,以75-1-127(含有稻瘟病基因Pi9)和U19(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25)为供体亲本,经过多代选择,获得了48份田间高代材料。叶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8份高代株系材料中5份表现抗,25份表现为中抗,其余均表现为中感及以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表明,19份高代株系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9,5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25
基于Android的江苏省小麦赤霉病预警系统
张谷丰, 罗岗, 朱先敏, 朱凤
2016, 31(9): 966-97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13
摘要:
本研究将移动互联、数据库技术与赤霉病预警结合,应用网络平台,结合公共气象信息,开发了基于android手机的小麦赤霉病预警系统。系统可根据各地播种期、品种类型等模拟各地小麦生育期、预报小麦扬花期,继而综合国内外资料,引入较为成熟的赤霉病预警模型,根据实时气象数据自动分析汇总,模拟预警赤霉病的病穗率,充分发挥了智能手机实时高效、受众面广的优势,随时随地向用户提供最新的赤霉病预警信息,为小麦赤霉病的预警及控制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食品科学
杏鲍菇酥饼的加工工艺
赖谱富, 陈君琛, 钟礼义, 沈恒胜, 李怡彬, 翁敏劼
2016, 31(9): 971-97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14
摘要:
以杏鲍菇菇头、面粉、白糖、棕榈油等作为主要原料,进行杏鲍菇酥饼加工工艺研究。正交试验及感官分析结果显示:油皮与油酥比为3:5;油皮最佳配方为高筋面粉70%、杏鲍菇菇头粉5%、泡打粉0.9%;油酥最佳配方为低筋面粉45%、杏鲍菇菇头粉10%、棕榈油30%、白砂糖15%。通过此配方工艺制得的杏鲍菇酥饼色泽金黄、口感酥脆、杏鲍菇特有的香味浓厚。
界面厚度对果汁等温结晶冰晶生长影响的相场法模拟
田妍基, 陈锦权, 陈梅英
2016, 31(9): 975-98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15
摘要:
将果汁体系视为水和溶质组成的二元系统,采用相场法模拟二元系统的相变微观结构,研究了等温结晶过程中,界面厚度对冰晶生长的形貌及溶质分布的影响,确定模型中界面厚度的合理取值。结果表明:界面厚度对冰晶的形貌有正负影响。在扰动干扰的范围内,二次枝晶随着界面厚度的增大而越来越发达,枝晶尖端也尖锐;在扰动干扰范围外,晶粒不产生二次枝晶,同时主轴枝晶变细,部分主轴枝晶消失。界面厚度取值越大,晶粒生长速率越快,而枝晶尖端半径减小。界面厚度取值在3 dx左右能较好地反应枝晶生长形貌及提高计算效率。
资源与环境科学
芽胞杆菌来源沙奎那维的检测与分析
朱育菁, 刘波, 郑梅霞, 陈峥
2016, 31(9): 981-98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16
摘要:
对阿氏芽胞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 FJAT-14220发酵液中沙奎那维成分进行分析与检测。采用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hybrid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分析阿氏芽胞杆菌FJAT-14220发酵液中胞外代谢物的成分。为获得代谢物的信息,首先采用MassHunter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子特征提取,再通过Metlin数据库检索比对。在阿氏芽胞杆菌FJAT-14220发酵液中检测到883种代谢物,通过Metlin谱库搜索获得初步鉴定的有148种。其中,发现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沙奎那维Saquinavir,其匹配得分达到93.08,占发酵液总代谢物相对含量的1.73%,保留时间为2.719 1 min,精确质量数为670.383 7。沙奎那维的发现为阿氏芽胞杆菌来源的多醚类抗生素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福州左海湖的细菌群落组成
吕新, 刘兰英, 陈丽华, 李玥仁, 林碧娇
2016, 31(9): 986-99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17
摘要:
应用PCR-DGGE技术对4个月份(2011年12月、2012年2月、4月、6月)的福州左海湖细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相同月份4个采样点的DGGE图谱差异性不大,细菌群落组成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不同月份4个采样点的DGGE条带的数目和位置表现出明显差异,细菌群落组成差异明显。对20条不同位置的DGGE条带进行切胶回收、扩增和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20条带归属于4个细菌类群,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20条序列中有11条鉴定为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5条鉴定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条鉴定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余2条属于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研究结果表明,左海湖细菌群落组成包括了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Cyanobacteria,其中以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
培养温度对不同类型茶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王峰, 陈玉真, 尤志明, 吴志丹, 江福英, 张文锦, 王义祥
2016, 31(9): 993-99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18
摘要:
室内模拟亚热带地区2种不同类型茶园土壤(黄壤和高山草甸土)在3种温度(10、20和30℃)下的有机碳矿化特征,分析有机碳矿化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47 d培养期间内,土壤类型和温度对茶园有机碳矿化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相同培养温度条件下高山草甸土茶园有机碳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常数k均显著高于黄壤,但矿化比例差异不显著,随着培养温度的增大,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持续增加,增幅分别为20.90~91.88%(黄壤)和48.52~113.88%(高山草甸土),且高山草甸土有机碳Q10值高于黄壤,说明有机碳含量丰富的高海拔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有机碳温度敏感性更高;低温培养条件下(<20℃)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均显著高于高温培养条件下,说明低温条件下有机碳矿化速率对升温更敏感,低温条件下(<20℃)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平均Q10值(2.05)显著高于黄壤(1.66),但高温条件下(>20℃),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了2种茶园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累积动态,土壤有机碳的潜在矿化量(C0)随温度增加而增加。
农业工程
联动沼气池发酵工艺及应用效果
官雪芳, 徐庆贤, 黄菊青, 钱蕾, 林斌
2016, 31(9): 1000-100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19
摘要: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实现资源化利用最大化为原则,针对规模化养猪场,通过设备创新和技术集成,提出了“固液分离池-联动沼气池-玻璃钢沼气储气柜”沼气发酵工艺流程,结合沼气发酵智能化控制技术,形成联动高效沼气池发酵工艺技术。通过在福建省新星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沼气产量和沼气利用效率,是一种实用型生态处理技术,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重要意义。
综述
基于生态位角度的农作物间套作增产机制研究进展
张少斌, 梁开明, 郭靖, 罗颢
2016, 31(9): 1005-101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9.020
摘要:
集约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产量与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种以高投入、单品种为特征的生产方式使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能利用的生态位幅度缩小,区域生态承载能力显著下降。相对单作,间套作模式在实现高产的同时,还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时间、空间和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系统的物资投入,减少环境的污染。间套作体系中,不同物种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空间分布和养分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降低生态位的重叠度并减少竞争,系统能更有效地利用空间、光、水、养分等环境因子来获得产量优势。作物间生态位的互补性是间作套种的理论基础,但是目前在农业间套作研究中,有关生态位对农作物间套作的增产机制方面的探讨仍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国内外间作套作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作物间套作中作物生态位研究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进展,基于生态位角度从营养、空间、时间3个方面,分析间套作增产机制。最后提出未来间套作农田生态系统在生态位、种间关系以及资源利用率方面需要加强研究的内容,以期为实现精耕细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