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30卷  第9期

动物科学
6种血清型鸭疫里默氏菌SSP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陈红梅, 程龙飞, 傅光华, 施少华, 万春和, 傅秋玲, 张丹青, 黄瑜
2015, 30(9): 831-83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9.001
摘要:
为了解鸭疫里默氏菌SSPA基因的生物学信息,参照GenBank登录的鸭疫里默氏菌SSPA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成功克隆6种血清型鸭疫里默氏菌SSPA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及在线分析工具SignalP V4.0、TM-HMM Server V.2.0、NetNGly c1.0、YinOYang 1.0和NetPhos 2.0对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的ORF全长1 692bp,可编码56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含有1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1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以及38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包括12个丝氨酸、9个苏氨酸和17个酪氨酸位点),无跨膜区;该蛋白信号肽切割部位位于第19位的A(丙氨酸)和第20位的Q(谷氨酰胺)之间;6种血清型鸭疫里默氏菌SSPA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7%~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2%~100.0%。
苎麻与杂交狼尾草不同混合比例的青贮效果
陈鑫珠, 刘远, 高承芳, 张晓佩, 李文杨, 董晓宁, 翁伯琦
2015, 30(9): 836-84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9.002
摘要:
以苎麻和杂交狼尾草为青贮原料,进行单独和混合青贮效果研究,为生产提供优质青贮杂交狼尾草、苎麻单独和混合青贮奠定基础。试验设计7个杂交狼尾草和苎麻混合比例,按鲜重计分别为100∶0(P100)、70∶30(PR73)、60∶40(PR64)、50∶50(PR55)、40∶60(PR46)、30∶70(PR37)和0∶100(R100)。结果表明:苎麻单独青贮的青贮料品质最差,表现为青贮料的pH值、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最高,干物质、乳酸和半纤维含量最低;杂交狼尾草单独青贮的青贮品质最好,表现为青贮料的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粗蛋白和乳酸含量最高,pH值、乙酸、丁酸和氨态氮最低;随着杂交狼尾草混合比例升高,青贮料品质明显提高。
太子参茎叶作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分析
缪伏荣, 董志岩, 刘景
2015, 30(9): 841-84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9.003
摘要:
为开发太子参茎叶作为饲料新原料,研究太子参茎叶营养成分,系统分析太子参茎叶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子参茎叶营养成分含量:粗蛋白13.39%、粗脂肪2.57%、粗纤维8.32%、钙0.95%、磷0.53%;太子参茎叶总氨基酸为10.83%,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分别是4.40%和6.43%,E/T值40.6%,E/N值68.4%;太子参茎叶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氨基酸过剩最多的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太子参茎叶蛋白接近于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条件;且其氨基酸组成成分齐全、含量丰富,具有一定的饲用价值。
作物科学
早熟杂交水稻闽标优1095的选育
周鹏, 涂诗航, 张水金, 郑轶, 游晴如, 董瑞霞, 王志赋, 王洪飞, 黄庭旭, 郑家团
2015, 30(9): 845-84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9.004
摘要:
为选育适合南方稻区种植的早熟杂交水稻新品种,选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早熟恢复系明恢82分别与抗稻瘟病粳稻云引、晚恢HK01杂交,杂种F1采用复合杂交的选育方法,同时连续多年在稻瘟病重发区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及人工接菌鉴定,成功选育出早熟恢复系福恢1095,配制了杂交水稻新品种闽标优1095。该品种具有早熟、粗杆、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产量高等特点,2014年6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4001),适合在福建省作早稻种植。
园艺科学
文心兰转化龙眼不同类型铁氧还蛋白基因提高抗病作用分析
叶炜, 林玉玲, 匡云波, 江金兰, 李永清, 雷伏贵, 赖钟雄
2015, 30(9): 850-85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9.005
摘要:
以含5mg·L-1潮霉素MS培养基进行抗性筛选培养,以EHA105农杆菌介异,将龙眼2个非光合铁氧还蛋白基因导入文心兰,结果表明,所获Fd3转化植株表现更高的移栽成活率和对抗病害的能力。与野生型植株相比,Fd3转化植株抵抗软腐病能力提高,由高感软腐病(Di=100)提升为中抗软腐病(Di=27.5),移栽成活率由79.3%提高至95.7%,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茶鲜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和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
王丽丽, 宋振硕, 陈键, 杨军国, 张应根, 陈林
2015, 30(9): 856-86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9.006
摘要:
以肉桂、水仙等10个茶树品种春季新梢(采摘嫩度为1芽2、3叶和中小开面2~4叶)为供试材料,在控温控湿(22~22℃、RH 35%~45%)条件下萎凋,于鲜叶萎凋失水减重率为0、15%、30%、45%、60%时取样,检测其儿茶素和生物碱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萎凋失水率为30%~45%范围内,供试茶样中儿茶素组分含量及总量具有最大值,说明萎凋前期促进儿茶素的转化形成;随着萎凋失水程度加重,儿茶素组分EGCG、EC和ECG含量及其总量呈现先增后减、总体减少趋势,EGC和TB含量以逐步减少为主,而CAF含量和生物碱总量则表现为逐渐增加趋势,而且1芽2、3叶各组分变化幅度大于中小开面2~4叶;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可获得较为一致的结果,即110份供试茶样均可按芽叶嫩度分成1芽2、3叶型和中小开面2~4叶型2种类型,基于萎凋工序分类的主成分分析显示供试茶样的儿茶素和生物碱在萎凋期间含量呈现递变性增减趋势,表明萎凋过程是儿茶素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长时间缓慢氧化和降解的过程。因此萎凋工序对儿茶素和生物碱含量有一定影响,可通过调节鲜叶萎凋失水程度来调控二者的含量及组成比例,从而为茶叶风味品质调整及其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夏黑’葡萄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
陈婷, 刘鑫铭, 蔡盛华, 雷龑
2015, 30(9): 863-86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9.007
摘要:
以3年生‘夏黑’葡萄为试材,分别用‘奇宝’、赤霉素、吡效隆、苞果‘909’处理花穗,研究其对‘夏黑’葡萄外观、内在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盛花时‘奇宝’25mg·L-1第1次浸蘸花穗、12d后用50mg·L-1第2次浸蘸的处理以及2次均使用苞果‘909’500倍处理表现较好,均能显著增加穗重与粒重,增大果粒纵横径,增加果梗粗度,并且显著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着色良好。但从成本角度,‘奇宝’2次处理比苞果‘909’2次处理更具优势。
莆田豆梨GPX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义挺, 张长和, 陈婷, 陈招弟
2015, 30(9): 868-87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9.008
摘要:
采用同源克隆RT-PCR结合RACE技术,从福建省地方梨种质资源莆田豆梨中克隆出GPX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离克隆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分析。克隆得到福建省地方种质资源莆田豆梨GPX基因932bp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的5′端和3′端的非编码序列长度分别为204bp和221bp,开放阅读框为507bp,编码16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与苹果、柑橘、龙眼、荔枝的同源性90%以上。GPX基因在GenBank上登录,登录号为JQ011278。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PX蛋白的分子量是20 083.0Da,理论等电点pI 5.61,是不具跨膜结构域的亲水性胞质蛋白,不具有信号肽,细胞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上,有1个区域最有可能形成卷曲螺旋,由26.58%的a螺旋,19.26%的延伸链和54.16%的不规则卷曲组成,磷酸化位点有12个。此外,还对GPX酶分子三维立体结构等进行预测和分析。
苦瓜新品种‘如玉53号’的选育
潘仰星, 李大忠, 张玉灿, 韩立芬, 林永胜
2015, 30(9): 874-87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9.009
摘要:
‘如玉53号’苦瓜是以‘美冠-49’为母本,‘K0816’为父本配制选育而成的苦瓜一代杂种,中早熟。瓜长棒状,皮绿色具有光泽,纵条间圆瘤。瓜长35cm左右,横径6~7cm,肉厚1.0cm,平均单瓜重500g。肉质甘脆微苦,品质好。每667m2产量2 000~3 000kg,适合福建省及周边地区种植。
资源与环境科学
施用硼镁肥对红壤茶园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潘住财
2015, 30(9): 877-88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9.010
摘要:
中国南方红壤区茶园普遍存在着土壤有效硼和有效镁含量缺乏的现象,对红壤区茶园及时适量补施硼、镁肥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近3a田间小区试验,以单施化肥(CF)处理为对照,探讨化肥+硼肥(CF+B)、化肥+镁肥(CF+Mg)及化肥+硼肥+镁肥(CF+B+Mg)等3种不同施硼镁肥处理对红壤区茶园茶叶产量、品质、矿质营养元素吸收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3种不同施硼镁肥处理可增加鲜茶青产量7.86%~14.03%;提高游离氨基酸含量18.63%~35.29%、茶多酚含量4.15%~7.91%、水浸出物含量5.53%~10.42%、咖啡碱含量10.73%~24.52%,降低酚氨比12.20%~20.24%;可提高茶叶的硼含量15.99%~36.34%、镁含量7.63%~19.08%、氮含量6.12%~12.39%、钾含量2.42%~13.87%和磷含量2.92%~7.60%;提高茶园土壤的有效硼含量133.33%~273.33%、有效镁含量6.63%~34.65%、有效磷含量20.29%~58.60%和速效钾含量15.38%~32.83%,而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碱解氮的含量影响不明显。其中,硼镁肥配施(CF+B+Mg)处理对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及促进茶叶矿质营养元素吸收的效果最佳。
木霉拮抗灰霉菌对环境pH的影响
吴晓青, 赵晓燕, 赵忠娟, 陈凯, 李纪顺, 杨合同
2015, 30(9): 884-89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9.011
摘要:
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果蔬花卉灰霉病,易发难防。灰霉菌侵染寄主植物初期分泌的草酸是重要的致病因子,草酸主要通过降低环境pH等作用对寄主植物产生较强致病力。木霉是防治灰霉病的重要生防菌,且有研究表明木霉具有消除草酸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否参与了灰霉病的防治仍未知。本研究探讨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LTR-2消除草酸并改变环境pH的水平,并进一步分析LTR-2拮抗灰霉菌在PDA和植物组织中对峙培养对环境pH的影响,同时统计分析多株木霉抑制灰霉菌与环境pH改变的相关性,以及LTR-2对峙灰霉菌对草酸的消除作用。结果表明,LTR-2在<50 mmol·L-1草酸浓度下可有效提高环境pH。LTR-2与灰霉菌在PDA和植物组织中的共培养均可有效缓解灰霉菌造成的环境酸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木霉对灰霉的抑制率与环境pH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另外,本研究验证了LTR-2有效防治黄瓜叶片上灰霉病时,能够消除叶组织环境中的草酸。本研究结果暗示消除草酸对环境的酸化作用是木霉防治灰霉病的机制之一。
植物保护
枇杷种质资源对叶斑病的抗性及其与叶片气孔的相关性
张小艳, 许奇志, 郑姗, 谢丽雪, 张立杰, 李韬
2015, 30(9): 891-89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9.012
摘要:
在自然发病情况下,连续2年对168份枇杷种质资源叶斑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供试的枇杷种质资源病情指数为3.8~47.6。依据病情指数,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其抗性分为5类:8份资源表现为高抗,分别是木罗枇杷、大毛枇杷、栎叶枇杷、卓南1号、荔枝枇杷、龙早1号、塘头3号和港口11号,24份表现为抗病,82份表现为中抗,52份表现为感病,森尾早生和香城4号2份资源表现为高感。对不同抗病类型种质的叶片气孔特征与其抗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枇杷叶下表皮气孔密度和大小均与其抗性无显著相关。
茶跗线螨为害程度对福云6号鲜叶芳香物质的影响
张辉, 李慧玲, 王定锋, 李良德, 王庆森, 曾明森, 吴光远
2015, 30(9): 896-90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9.013
摘要:
通过对不同程度为害的福云6号茶树品种鲜叶挥发物成分进行鉴定,发现经过跗线螨为害的茶树叶片鲜叶挥发物的种类增加,其中轻度危害鲜叶的挥发性气物质种类最多,共鉴定出66种;与正常鲜叶相比(未受为害叶片),不同程度为害叶片共新鉴定了46种新的挥发性物质;雪松醇、水杨酸甲酯、2-己基-1-辛醇、间-1,3,8-薄荷三烯等17种挥发物成分只在轻度为害叶片中检测出;香叶基香叶醇、D-柠檬烯、苯乙烯只在中度为害叶片中检测出;而可巴烯、柏木烯、雪松烯、氧化石竹烯、(+)-β-雪松烯、2-正戊基呋喃等10种物质仅出现于重度为害的茶树鲜叶样品中;3种不同程度茶跗线螨为害均诱导出己醛、α-紫罗酮、1,2,3,5-四甲基-苯、环十四烷、4-甲基-十五烷、十二烷等6种挥发性物质的产生。
铁皮石斛白绢病菌的分离鉴定与抑菌药剂筛选
李海明, 林江波, 王伟英, 邹晖, 戴艺民
2015, 30(9): 901-90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9.014
摘要:
通过对分离到的铁皮石斛白绢病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的同源性分析,确定侵染铁皮石斛的病原菌为Sclerotium rolfsii Sacc.(有性态为Athelia rolfsii),与罗氏阿太菌(Athelia rolfsii,登录号:HQ420816.1)同源性达到100%。选择5种药剂多利维生、80%乙蒜素、三唑酮、百菌清、奥力克-霉止,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白绢病菌进行室内抑菌测定。经室内抑菌试验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多利维生与80%乙蒜素抑制率均可达87%以上,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水平。
食品科学
磨浆及浆渣分离条件对豆腐皮产率的影响
黄颖颖, 陈慎, 杨成龙, 陆东和
2015, 30(9): 905-90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9.015
摘要:
对影响豆腐皮形成的因素进行探讨,研究传统砂磨与胶体磨、料水比、磨浆次数及细度对出浆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表明:采用多级分离技术进行连续浆渣分离处理,即第1次采用砂轮磨磨浆,加水量为干大豆重量的4.5倍,浆液通过80目绢布过滤后得所需豆浆,第2次采用胶体磨磨浆,加水量为干大豆重量的3.5倍,随后浆液通过100目绢布过滤后得所需豆浆,能充分提取豆渣中的蛋白质,提高大豆可溶性成分的得率和产品品质,其豆腐皮产率达56.3%。
农业工程
新型蝇蛆养殖池平面设计
吴迅
2015, 30(9): 910-91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9.016
摘要:
根据蝇蛆的生活习性和爬行行为,应用机械设计原理设计蝇蛆养殖池,设计分4个系统:(1)蝇蛆防逃系统。物体表面光滑度、湿度和虫体湿度是影响蝇蛆爬行的关键因子。设计的池子墙壁表面粗糙、干燥,可以防止蝇蛆逃逸;(2)蝇蛆驱赶系统。蝇蛆有负趋光性及向下爬行习性,设计的池子亮暗分明,池底外高内低,使蝇蛆往低处和暗处爬行;(3)池子排水系统。池中间低处设置一个下水管,也是蝇蛆的陷阱,与下面的排水管道垂直连接;(4)蝇蛆收集系统。蝇蛆陷阱套有一可漏水的桶,可以收集成熟蝇蛆;陷阱上方铺设有一排块状木板路,便于操作人员行走和作业,也有利于引诱蝇蛆向陷阱爬行。
农业经济
农业众筹的优势、风险及发展对策探讨
黄欣乐, 张小龙, 刘飞翔
2015, 30(9): 914-91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9.017
摘要:
农业众筹是依托互联网众筹平台,直接实现生产者与投资者(消费者)的双向互动,将众人对项目的小额投资联结到一起所形成的新型农业融资方式。与传统农业融资和经营模式相比,农业众筹在实现供求互动、解决融资难题、缩短流通链条、降低农业风险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我国农业众筹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存在市场认知度低、运营成本高、农产品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以及生产、金融、信用等方面的风险。通过对农业众筹优势、风险与发展瓶颈的分析,提出我国农业众筹发展的思路,一是提高认知度,增强信任感,培育农业众筹市场;二是探索众筹模式,降低运营成本,保障产品安全;三是加强众筹项目扶持与运营监管,降低众筹风险。
综述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及土壤微生物对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钟珍梅, 杨庆, 游小凤, 黄秀声, 翁伯琦, 刑世和, 冯德庆, 陈钟佃
2015, 30(9): 919-92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5.09.018
摘要:
有机氮是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土壤中有机氮大多以聚合物形式存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和非生物过程转变成可溶性有机氮。本文总结了不同生态系统可溶性有机氮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可溶性有机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由于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覆盖的植被类型、土壤管理措施和环境因素等的不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和组分均存在差异。本文还综述了当前可溶性有机氮生物转化过程的研究现状,指出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组分及胞外酶的活性有关,其生物转化过程为:在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等)及胞外解聚酶如蛋白酶、几丁质酶等的作用下,大分子有机氮降解为小分子有机氮,被植物和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或进一步降解为NH+4和NO-3被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认为未来应该加强土壤有机氮转化代谢过程的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