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29卷 第2期
2014, 29(2): 107-11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01
摘要:
为揭示水滴伪康纤虫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种群动力学规律,初步探讨不同温度(6、12、20℃)及不同培养液条件(虾肉浸出液、麦粒浸出液、牛肉浸膏培养液和蛋白胨培养液)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培养液在设定浓度范围内,水滴伪康纤虫的种群密度呈现随着食物浓度增大而增长的趋势;不同温度下,6℃时繁殖速度慢,经历长时间(9d左右)的停滞期后进入增长期,各培养液组在第12d时达到种群密度峰值,但种群密度低;20℃时各培养液组虫体繁殖快,牛肉膏培养液组在第3d即达到种群密度的峰值(57 490ind·mL-1),但衰退迅速;12℃时,4种培养液中的种群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温度处理,且稳定期维持时间长,更适宜水滴伪康纤虫种群生长。12℃时各培养液的最大种群密度表现为:牛肉膏(2.25g·L-1)>虾肉(4.5g·L-1)>麦粒(10.14g·L-1)>蛋白胨(2.25g·L-1);种群自然增长率高低表现为:牛肉膏(2.25g·L-1)>麦粒(10.14g·L-1)>虾肉(4.5g·L-1)>蛋白胨(2.25g·L-1),虾肉与麦粒浸出液种群密度能达到较大值,且稳定期明显长于其他培养液。结果表明,牛肉浸膏培养液适用于短期种群的快速扩大培养,虾肉及麦粒浸出液适用于试验室保种,水滴伪康纤虫在12℃培养可达到种群密度的最大值,20℃时种群自然增长率最高。研究结果提供了试验室培养和保存水滴伪康纤虫的方法,并为海水养殖动物的水滴伪康纤虫病研究提供了试验生态学数据。
为揭示水滴伪康纤虫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种群动力学规律,初步探讨不同温度(6、12、20℃)及不同培养液条件(虾肉浸出液、麦粒浸出液、牛肉浸膏培养液和蛋白胨培养液)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培养液在设定浓度范围内,水滴伪康纤虫的种群密度呈现随着食物浓度增大而增长的趋势;不同温度下,6℃时繁殖速度慢,经历长时间(9d左右)的停滞期后进入增长期,各培养液组在第12d时达到种群密度峰值,但种群密度低;20℃时各培养液组虫体繁殖快,牛肉膏培养液组在第3d即达到种群密度的峰值(57 490ind·mL-1),但衰退迅速;12℃时,4种培养液中的种群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温度处理,且稳定期维持时间长,更适宜水滴伪康纤虫种群生长。12℃时各培养液的最大种群密度表现为:牛肉膏(2.25g·L-1)>虾肉(4.5g·L-1)>麦粒(10.14g·L-1)>蛋白胨(2.25g·L-1);种群自然增长率高低表现为:牛肉膏(2.25g·L-1)>麦粒(10.14g·L-1)>虾肉(4.5g·L-1)>蛋白胨(2.25g·L-1),虾肉与麦粒浸出液种群密度能达到较大值,且稳定期明显长于其他培养液。结果表明,牛肉浸膏培养液适用于短期种群的快速扩大培养,虾肉及麦粒浸出液适用于试验室保种,水滴伪康纤虫在12℃培养可达到种群密度的最大值,20℃时种群自然增长率最高。研究结果提供了试验室培养和保存水滴伪康纤虫的方法,并为海水养殖动物的水滴伪康纤虫病研究提供了试验生态学数据。
2014, 29(2): 113-11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02
摘要:
为评价鱿鱼MUCIN型糖蛋白的抗疲劳作用,分别以不同剂量的鱿鱼MUCIN型糖蛋白经口给予昆明小鼠连续灌胃4周,研究鱿鱼MUCIN型糖蛋白对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肝糖原(LC)、血糖(GLU)、血乳酸(LD)含量和血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等反映疲劳的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增加运动后小鼠LC的储备量和GLU含量,增强LDH的活性,降低LD的含量,减少乳酸在肌肉及血液中的堆积,延缓疲劳的发生。说明鱿鱼MUCIN型糖蛋白对小鼠具有较好的抗疲劳作用。
为评价鱿鱼MUCIN型糖蛋白的抗疲劳作用,分别以不同剂量的鱿鱼MUCIN型糖蛋白经口给予昆明小鼠连续灌胃4周,研究鱿鱼MUCIN型糖蛋白对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肝糖原(LC)、血糖(GLU)、血乳酸(LD)含量和血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等反映疲劳的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增加运动后小鼠LC的储备量和GLU含量,增强LDH的活性,降低LD的含量,减少乳酸在肌肉及血液中的堆积,延缓疲劳的发生。说明鱿鱼MUCIN型糖蛋白对小鼠具有较好的抗疲劳作用。
2014, 29(2): 117-12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03
摘要:
为明确新品系连城白鸭的肉质和风味特性,对70日龄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Ⅰ)、(Ⅱ)和原种连城白鸭的屠宰性能、肌肉常规品质及营养成分、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等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Ⅰ)和(Ⅱ)的全净膛率、胸肌率、皮脂率、腹脂率均显著高于原种连城白鸭(P<0.05);滴水损失率、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含量、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与原种连城白鸭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通过改良育种后,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Ⅰ)和(Ⅱ)不仅早期生长速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肉质特性与原种连城白鸭基本一致。
为明确新品系连城白鸭的肉质和风味特性,对70日龄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Ⅰ)、(Ⅱ)和原种连城白鸭的屠宰性能、肌肉常规品质及营养成分、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等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Ⅰ)和(Ⅱ)的全净膛率、胸肌率、皮脂率、腹脂率均显著高于原种连城白鸭(P<0.05);滴水损失率、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含量、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与原种连城白鸭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通过改良育种后,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Ⅰ)和(Ⅱ)不仅早期生长速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肉质特性与原种连城白鸭基本一致。
2014, 29(2): 123-12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04
摘要:
以192份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再生季分别进行了高留桩(40cm)和低留桩(5cm)处理,研究水稻再生力与品种及其留桩高度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留桩处理时水稻再生芽出鞘率整体水平显著高于低留桩处理,但不同品种类型的再生力受留桩高度的影响程度各异。分析表明,粳稻品种普遍适合低留桩处理,而籼稻品种则多数适合于高留桩处理。同时,本研究还筛选出少蘖粳、台北309、K264806、R402-10等再生能力较强的品种,为强再生力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再生力相关的遗传学分析及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了可用的基因资源。
以192份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再生季分别进行了高留桩(40cm)和低留桩(5cm)处理,研究水稻再生力与品种及其留桩高度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留桩处理时水稻再生芽出鞘率整体水平显著高于低留桩处理,但不同品种类型的再生力受留桩高度的影响程度各异。分析表明,粳稻品种普遍适合低留桩处理,而籼稻品种则多数适合于高留桩处理。同时,本研究还筛选出少蘖粳、台北309、K264806、R402-10等再生能力较强的品种,为强再生力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再生力相关的遗传学分析及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了可用的基因资源。
2014, 29(2): 128-13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05
摘要:
对2008-2012年通过福建省审定的73个籼稻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审定品种中以三系杂交稻组合为主;配组使用的不育系数量较多。审定品种的产量水平较高,稻米品质得到较明显的改善,优质与高产性状得到初步协调.不育系对组合的抗瘟性影响较大;恢复系的配合力对组合的产量优势起着重要作用。讨论了加强优良组合选育的策略。
对2008-2012年通过福建省审定的73个籼稻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审定品种中以三系杂交稻组合为主;配组使用的不育系数量较多。审定品种的产量水平较高,稻米品质得到较明显的改善,优质与高产性状得到初步协调.不育系对组合的抗瘟性影响较大;恢复系的配合力对组合的产量优势起着重要作用。讨论了加强优良组合选育的策略。
2014, 29(2): 133-13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06
摘要:
千粒重是水稻产量的重要构成要素。选用该性状差异较大的亲本,进行杂交,得F1代,再将F1代自交获得F2代,构建P1、F1、P2和F2世代,并对这4个世代的这个性状进行考查。利用亲本、F1和F24个世代进行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选出最适模型,并对模型的遗传估计值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经检测这2个组合的千粒重遗传分离模式均属于C-0模式,且千粒重主基因遗传率为0.86%~0.97%,多基因遗传率为68.06%~80.33%,两者合计的遗传率为68.92%~81.30%。
千粒重是水稻产量的重要构成要素。选用该性状差异较大的亲本,进行杂交,得F1代,再将F1代自交获得F2代,构建P1、F1、P2和F2世代,并对这4个世代的这个性状进行考查。利用亲本、F1和F24个世代进行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选出最适模型,并对模型的遗传估计值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经检测这2个组合的千粒重遗传分离模式均属于C-0模式,且千粒重主基因遗传率为0.86%~0.97%,多基因遗传率为68.06%~80.33%,两者合计的遗传率为68.92%~81.30%。
2014, 29(2): 136-13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07
摘要:
研究5个播种量(135,180,225,270,315kg·hm-2)对大麦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播种量的麦苗产量和品质存在明显差异。适当增加播种量有利于提高麦苗产量,但当播种量达到225kg·hm-2的水平后,再增加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随着播种量的增大,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试验认为大麦苗生产适宜播种量为225kg·hm-2左右。
研究5个播种量(135,180,225,270,315kg·hm-2)对大麦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播种量的麦苗产量和品质存在明显差异。适当增加播种量有利于提高麦苗产量,但当播种量达到225kg·hm-2的水平后,再增加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随着播种量的增大,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试验认为大麦苗生产适宜播种量为225kg·hm-2左右。
2014, 29(2): 139-14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08
摘要:
以F15、F901、G15、瑞士N4和GR911等木薯品种为材料,在块根膨大期对其干物质、蛋白质、淀粉、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收获期对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木薯块根干物质和淀粉的积累与生长期呈一定的正相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蛋白质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1月份达到最高值;依据淀粉含量变化和块根产量表现,F15和F901淀粉含量连续保持上升趋势,建议采收期在1月份,G15和瑞士N4淀粉含量在12月份增长缓慢或不增长,建议采收期在12月份。
以F15、F901、G15、瑞士N4和GR911等木薯品种为材料,在块根膨大期对其干物质、蛋白质、淀粉、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收获期对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木薯块根干物质和淀粉的积累与生长期呈一定的正相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蛋白质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1月份达到最高值;依据淀粉含量变化和块根产量表现,F15和F901淀粉含量连续保持上升趋势,建议采收期在1月份,G15和瑞士N4淀粉含量在12月份增长缓慢或不增长,建议采收期在12月份。
2014, 29(2): 143-14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09
摘要:
以夏黑葡萄为试材,在转色期前1周分别用包果优+果实美、脱落酸+包果优、果实美+农久富以及脱落酸+海精灵4种组合药剂进行处理,以清水喷施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均能明显改善果穗着色,对增加总糖、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降低可滴定酸具有积极作用,但对果实纵横径、平均单粒重以及Vc含量变化无明显作用。各药剂处理中,果实美+农久富效果最佳。
以夏黑葡萄为试材,在转色期前1周分别用包果优+果实美、脱落酸+包果优、果实美+农久富以及脱落酸+海精灵4种组合药剂进行处理,以清水喷施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均能明显改善果穗着色,对增加总糖、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降低可滴定酸具有积极作用,但对果实纵横径、平均单粒重以及Vc含量变化无明显作用。各药剂处理中,果实美+农久富效果最佳。
2014, 29(2): 148-15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10
摘要:
以南方早熟涩柿‘早红’为材料,对其进行40%、30%两种乙醇浓度的脱涩处理,通过对这一过程MDA含量、O-·2净产生速率、SOD、POD、CAT活性及抗氧化物质Vc含量变化的研究,探讨乙醇对其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脱涩处理后MDA含量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且浓度越高、MDA含量越高,到达峰值的时间越短;O-·2净产生速率在前48h上升,处理间基本没差异,但在此后的下降过程中,乙醇浓度越高下降越快;SOD酶活性增大,脱涩后期增大更明显;POD酶活性经历一个小幅下降然后快速上升进而再下降的过程,乙醇浓度越高,其上升和下降的幅度都越高;CAT酶活性增大,但30%乙醇脱涩48h后的CAT酶活性开始下降;40%乙醇脱涩处理24h、30%乙醇脱涩处理48h后,果实抗氧化物质Vc含量开始快速下降,然后2个处理都基本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乙醇脱涩过程活性氧代谢指标的变化,不仅证明了乙醇在脱涩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而且与脱涩过程单宁含量变化趋势相一致,也符合活性氧代谢相关理论,表明乙醇脱涩确实是一个胁迫过程,乙醇是‘早红’柿果脱涩过程活性氧代谢的主要影响因素。
以南方早熟涩柿‘早红’为材料,对其进行40%、30%两种乙醇浓度的脱涩处理,通过对这一过程MDA含量、O-·2净产生速率、SOD、POD、CAT活性及抗氧化物质Vc含量变化的研究,探讨乙醇对其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脱涩处理后MDA含量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且浓度越高、MDA含量越高,到达峰值的时间越短;O-·2净产生速率在前48h上升,处理间基本没差异,但在此后的下降过程中,乙醇浓度越高下降越快;SOD酶活性增大,脱涩后期增大更明显;POD酶活性经历一个小幅下降然后快速上升进而再下降的过程,乙醇浓度越高,其上升和下降的幅度都越高;CAT酶活性增大,但30%乙醇脱涩48h后的CAT酶活性开始下降;40%乙醇脱涩处理24h、30%乙醇脱涩处理48h后,果实抗氧化物质Vc含量开始快速下降,然后2个处理都基本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乙醇脱涩过程活性氧代谢指标的变化,不仅证明了乙醇在脱涩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而且与脱涩过程单宁含量变化趋势相一致,也符合活性氧代谢相关理论,表明乙醇脱涩确实是一个胁迫过程,乙醇是‘早红’柿果脱涩过程活性氧代谢的主要影响因素。
2014, 29(2): 153-15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11
摘要:
在种苗智能化快繁系统调控下,探讨生根过程中莲雾插穗叶片与其母体植株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扦插前中期插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母体植株,插穗叶片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始终保持在离体时的较高水平,插穗生根后叶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高于母体植株,反映了在种苗智能化快繁系统调控下,莲雾插穗叶片的光合能力不低于其母体植株,仍保持刚离体时的较高水平,插穗依靠叶片光合作用为其生根提供物质和能量。
在种苗智能化快繁系统调控下,探讨生根过程中莲雾插穗叶片与其母体植株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扦插前中期插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母体植株,插穗叶片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始终保持在离体时的较高水平,插穗生根后叶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高于母体植株,反映了在种苗智能化快繁系统调控下,莲雾插穗叶片的光合能力不低于其母体植株,仍保持刚离体时的较高水平,插穗依靠叶片光合作用为其生根提供物质和能量。
2014, 29(2): 157-15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12
摘要:
以“大田金姜”为试验材料,通过311-A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及氮、钾肥配施对生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及氮、钾肥配施对产量都有极显著影响,取值过高都会降低产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表明,在当地种植密度以4.39万4.8万株·hm-2,施纯N 151.4~209.5kg·hm-2,施K2O 88.2~117.1kg·hm-2易获得高产。
以“大田金姜”为试验材料,通过311-A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及氮、钾肥配施对生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及氮、钾肥配施对产量都有极显著影响,取值过高都会降低产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表明,在当地种植密度以4.39万4.8万株·hm-2,施纯N 151.4~209.5kg·hm-2,施K2O 88.2~117.1kg·hm-2易获得高产。
2014, 29(2): 160-16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13
摘要:
以12个甜椒品种为材料,对低温胁迫下甜椒叶片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合相关性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甜椒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甜椒叶片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升高,不同品种间的升高幅度有所差异。根据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中椒4号’、‘多福’、‘中椒8号’‘中椒105号’为高抗寒品种,‘金华星’和‘冠军椒王’为低抗寒性品种,其他6个品种为中抗寒品种。
以12个甜椒品种为材料,对低温胁迫下甜椒叶片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合相关性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甜椒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甜椒叶片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升高,不同品种间的升高幅度有所差异。根据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中椒4号’、‘多福’、‘中椒8号’‘中椒105号’为高抗寒品种,‘金华星’和‘冠军椒王’为低抗寒性品种,其他6个品种为中抗寒品种。
2014, 29(2): 165-16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14
摘要:
在真菌分类中,菌丝和孢子的显微特征是区分种的一个重要依据。本研究对绣球菌担孢子和菌丝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菌丝白色,粗细比较均匀,菌丝直径为1.40~2.12μm,双核菌丝有明显的锁状联合现象;孢子近圆形至椭圆形,孢子大小为(3.1~4.4)μm×(3.8~5.5)μm。此研究有助于绣球菌属的鉴别和分类。
在真菌分类中,菌丝和孢子的显微特征是区分种的一个重要依据。本研究对绣球菌担孢子和菌丝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菌丝白色,粗细比较均匀,菌丝直径为1.40~2.12μm,双核菌丝有明显的锁状联合现象;孢子近圆形至椭圆形,孢子大小为(3.1~4.4)μm×(3.8~5.5)μm。此研究有助于绣球菌属的鉴别和分类。
2014, 29(2): 168-17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15
摘要:
建立嘧菌酯在荔枝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并于2011-2012年在广州和南宁进行250g·L-1嘧菌酯悬浮剂在荔枝上的田间试验,研究其在荔枝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采用甲醇提取,弗罗里硅土和中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法(ECD)检测嘧菌酯残留量。在添加水平为0.01、0.1和1mg·kg-1时,荔枝果肉、全果和果皮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3.0%~85.1%、83.3%~84.9%和80.6%~84.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24%~3.88%、2.77%~3.84%和2.90%~3.68%;检出限(LOD)为0.005mg·kg-1;定量限(LOQ)为0.01mg·kg-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在广州和南宁荔枝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8~5.7d和3.5~7.2d,消解迅速。250g·L-1嘧菌酯悬浮剂,200mg·kg-1施用3~4次,于末次施药后7d,荔枝全果上残留量为0.01~0.16mg·kg-1,果肉中残留量均小于0.01mg·kg-1,果皮中残留量为0.02~0.73mg·kg-1;于末次施药后14d,全果残留量为<0.01~0.12mg·kg-1,果肉中的残留量均小于0.01mg·kg-1,果皮中的残留量为0.01~0.54mg·kg-1,全果中的最终残留量低于我国规定的MRL值0.5(mg·kg-1)。
建立嘧菌酯在荔枝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并于2011-2012年在广州和南宁进行250g·L-1嘧菌酯悬浮剂在荔枝上的田间试验,研究其在荔枝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采用甲醇提取,弗罗里硅土和中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法(ECD)检测嘧菌酯残留量。在添加水平为0.01、0.1和1mg·kg-1时,荔枝果肉、全果和果皮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3.0%~85.1%、83.3%~84.9%和80.6%~84.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24%~3.88%、2.77%~3.84%和2.90%~3.68%;检出限(LOD)为0.005mg·kg-1;定量限(LOQ)为0.01mg·kg-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在广州和南宁荔枝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8~5.7d和3.5~7.2d,消解迅速。250g·L-1嘧菌酯悬浮剂,200mg·kg-1施用3~4次,于末次施药后7d,荔枝全果上残留量为0.01~0.16mg·kg-1,果肉中残留量均小于0.01mg·kg-1,果皮中残留量为0.02~0.73mg·kg-1;于末次施药后14d,全果残留量为<0.01~0.12mg·kg-1,果肉中的残留量均小于0.01mg·kg-1,果皮中的残留量为0.01~0.54mg·kg-1,全果中的最终残留量低于我国规定的MRL值0.5(mg·kg-1)。
2014, 29(2): 172-17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16
摘要:
通过对淀粉类保水、保肥性能的测定,研究淀粉类保水剂的保水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的水介质、pH值、肥料液以及土壤环境都会影响保水剂的保水性能。此类淀粉保水剂不适合应用于盐分含量过高的土壤中,随着水溶液中NaCl含量的增加,其吸水率随之下降;在pH值为6.5的水溶液中吸水率最高;在以尿素为主要营养元素的氮类肥料液中吸水性最好,在壤土中的重复吸水性效果最好,当壤土中水分含量为75%时,持水效果最好。
通过对淀粉类保水、保肥性能的测定,研究淀粉类保水剂的保水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的水介质、pH值、肥料液以及土壤环境都会影响保水剂的保水性能。此类淀粉保水剂不适合应用于盐分含量过高的土壤中,随着水溶液中NaCl含量的增加,其吸水率随之下降;在pH值为6.5的水溶液中吸水率最高;在以尿素为主要营养元素的氮类肥料液中吸水性最好,在壤土中的重复吸水性效果最好,当壤土中水分含量为75%时,持水效果最好。
2014, 29(2): 176-18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17
摘要:
在相关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面积数据基础上,采用碳排放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贵州省2001-2010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益和时空格局。结论如下:贵州省碳排放总量2001-2010年以来总体呈增长的趋势,年均增加295.56万t;建设用地的碳排放贡献率达96.86%以上,且呈递增趋势;2001-2010年贵州省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2.21万t·亿元-1下降到2010年的1.21万t·亿元-1,下降率为6.95%,远小于16.85%的GDP增长率;碳排放收支不平衡,造成生态赤字;2010年,贵州省净碳排放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上呈现出从西到东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属于高排放-低效率(HE-LE)类型,黔东南州、铜仁市、遵义市、安顺市属于低排放-高效率(LE-HE)类型,贵阳市、黔南州、毕节市属于中排放-中效率(ME-ME)类型。
在相关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面积数据基础上,采用碳排放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贵州省2001-2010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益和时空格局。结论如下:贵州省碳排放总量2001-2010年以来总体呈增长的趋势,年均增加295.56万t;建设用地的碳排放贡献率达96.86%以上,且呈递增趋势;2001-2010年贵州省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2.21万t·亿元-1下降到2010年的1.21万t·亿元-1,下降率为6.95%,远小于16.85%的GDP增长率;碳排放收支不平衡,造成生态赤字;2010年,贵州省净碳排放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上呈现出从西到东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属于高排放-低效率(HE-LE)类型,黔东南州、铜仁市、遵义市、安顺市属于低排放-高效率(LE-HE)类型,贵阳市、黔南州、毕节市属于中排放-中效率(ME-ME)类型。
2014, 29(2): 183-187.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18
摘要:
以张天福先生“俭、清、和、静”的茶礼思想为基础,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出海峡茶博园创意景观规划方案,运用SketchUp软件三维建模功能,摸索园林景观三维快速建模方案,构建茶博园三维景观模型,实现三维场景的展示与浏览。海峡茶博园三维景观模型的建立让园区设计理念得到更加直观地展现,为茶博园的建设和宣传提供了三维可视化的展示平台,为创意农业景观快速三维建模提供参考。
以张天福先生“俭、清、和、静”的茶礼思想为基础,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出海峡茶博园创意景观规划方案,运用SketchUp软件三维建模功能,摸索园林景观三维快速建模方案,构建茶博园三维景观模型,实现三维场景的展示与浏览。海峡茶博园三维景观模型的建立让园区设计理念得到更加直观地展现,为茶博园的建设和宣传提供了三维可视化的展示平台,为创意农业景观快速三维建模提供参考。
2014, 29(2): 188-19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19
摘要:
为准确、快速地获取武夷山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数据,通过分析武夷山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数据采集工作流程,制定数据采集规范,研制基于Android平台的武夷山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调查人员手持移动智能终端进行野外实地信息采集,通过无线网络将外业系统采集的数据传给内业系统分析处理。外业系统负责调查点位置信息自动获取、生境信息记载、图像采集、声音采集等操作;内业系统负责实时接收调查结果,经分析处理后打印输出或导出EXCEL存档。该系统将移动智能终端采集取代传统的纸笔记录,简化野外考察的流程,提高了生态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数据质量,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野外考察提供便携的数据采集工具。
为准确、快速地获取武夷山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数据,通过分析武夷山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数据采集工作流程,制定数据采集规范,研制基于Android平台的武夷山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调查人员手持移动智能终端进行野外实地信息采集,通过无线网络将外业系统采集的数据传给内业系统分析处理。外业系统负责调查点位置信息自动获取、生境信息记载、图像采集、声音采集等操作;内业系统负责实时接收调查结果,经分析处理后打印输出或导出EXCEL存档。该系统将移动智能终端采集取代传统的纸笔记录,简化野外考察的流程,提高了生态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数据质量,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野外考察提供便携的数据采集工具。
2014, 29(2): 194-19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4.02.020
摘要:
为研究豆浆菌肥在茶树栽培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茶树上施用豆浆菌肥试验,结果表明:与喷清水的对照相比,豆浆菌肥施用处理,能增加茶树冠面单位面积的茶芽数量26.7%,提高茶叶经济产量26.24,提早开采期3~5d,延长采摘期10d左右。同时茶芽持嫩性增强,茶树常见病害的发病率降低,茶叶感官品质与生化品质得到改善。豆浆菌肥在茶树栽培中应用效果良好,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为研究豆浆菌肥在茶树栽培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茶树上施用豆浆菌肥试验,结果表明:与喷清水的对照相比,豆浆菌肥施用处理,能增加茶树冠面单位面积的茶芽数量26.7%,提高茶叶经济产量26.24,提早开采期3~5d,延长采摘期10d左右。同时茶芽持嫩性增强,茶树常见病害的发病率降低,茶叶感官品质与生化品质得到改善。豆浆菌肥在茶树栽培中应用效果良好,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