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A、CABI、ZR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27卷  第8期

动物科学
鳗鲡疱疹病毒ORF95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李友娟, 葛均青, 宋铁英, 林天龙
2012, 27(8): 787-791.
摘要:
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ae herpesvirus, AngHV)是淡水鳗鲡的主要病毒性疾病病原之一。根据鳗鲡疱疹病毒(AngHV-1)的基因组序列(GenBank:NC-013668)设计引物,扩增鳗鲡疱疹病毒福建株(AngHV-FJ)ORF95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克隆至pMD19-T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鉴定,进一步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了表达质粒32a-ORF95,将其转化表达菌株BL21(DE3),经IPTG诱导,实现了ORF95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在0.1 mmol·L-1 IPTG、23℃诱导14 h的条件下,可溶性ORF95蛋白的表达量较高,经镍柱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融合蛋白。
福建省猪副猪嗜血杆菌病血清学调查及菌株ompP5基因序列分析
车勇良, 王隆柏, 陈如敬, 江斌, 吴学敏, 刘玉涛, 庄向生, 周伦江
2012, 27(8): 792-795.
摘要:
应用血清抗体间接ELISA方法对福建省8个地市的23个猪场采集的378份血清进行Hps抗体检测;采集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病例的病料,用脱纤马血TSA平板对Hps进行分离与鉴定;用琼扩试验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根据GenBank登录的HS0165株的ompP5基因序列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提取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回收目的片断并进行克隆、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23个猪场的Hps场阳性率为100%,猪群阳性率为36.78%;从疑似感染Hps的猪只中共分离到52株Hps,分别为血清2型、4型、5型、13型和未定型,其中血清13型Hps分离最多; 3株Hps 分离株的外膜蛋白P5基因(ompP5)序列与GenBank中提交序列的同源性达到了93%以上。
戴云山羊早期生长曲线的拟合与分析
刘远, 李文杨, 张晓佩, 高承芳, 林碧芬, 董晓宁
2012, 27(8): 796-799.
摘要:
为了探究戴云山羊早期生长发育规律,测定了戴云山羊从初生到6月龄的各项体重、体尺指标,分别采用Von Bertalanffy、Gompertz 和Logistic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拟合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公、母戴云山羊在1月龄前生长较快,2~5月龄生长速度变缓,5~6月龄生长速度呈现增快趋势。通过比较拟合度(R2)发现3种曲线模型拟合度达到0.97以上,其中Von Bertalanffy模型的拟合结果更接近实际测量值,拟合效果最佳。进一步比较不同性别戴云山羊Von Bertalanffy 模型拟合参数,结果发现各时期的公羊体重均高于母羊,但公羊拐点月龄、拐点体重均低于母羊。戴云山羊公羊的Von Bertalanffy模型方程为:W =20038.421(1-0.485e-0.227t)3,母羊的Von Bertalanffy模型方程为:W=21272.581(1-0.510e-0.198t)3。
作物科学
不同施氮量对优质稻天优3301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张上守, 陈双龙, 卓传营, 姜照伟, 郑荣和
2012, 27(8): 800-804.
摘要:
以天优3301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优质稻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明确,稻谷产量与施N量呈抛物线型相关,达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05.06 kg·hm-2,相应产量为10 350.83 kg·hm-2;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施N量为192.70 kg·hm-2,相应产量为10 341.37 kg·hm-2。每生产100 kg稻谷的最高施N量为1.98 kg,经济施N量1.86 kg。适宜施N量的处理,穗多穗大,每平方米总粒数多,结实率高,产量高;施N偏多或偏少,产量都降低。适中的施肥水平,中、后期有较高的干物质生产力,不仅抽穗前积累了较多的贮藏性物质,抽穗后也生产较多的净光合产物。群体生长率(CGR)在本田营养生长期与施N量呈线性正相关,在中、后期与施N量呈抛物线型相关。可见为了提高中、后期的群体生长率,必须维持较高的供氮强度。
早稻区域施肥模型及其推荐施肥量
陈桂英
2012, 27(8): 805-809.
摘要:
选择建阳代表性土壤进行早稻的氮磷钾3414田间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的增产效果最高,平均增产率为26.0%;其次是钾肥,平均增产率为12.2%;磷肥的增产效果最低,平均增产率为1.9%。根据10组早稻氮磷钾肥效试验结果,分别建立土壤肥力高、中、低3个等级的区域施肥模型。根据模型求早稻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平均为N 129.7 kg·hm-2、P2O525.0 kg·hm-2、K2O 102.6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19:0.79。根据推荐施肥量在福建省建阳市做示范推广,取得很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福建省马铃薯新品种(系)的SSR遗传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
李华伟, 罗文彬, 纪荣昌, 刘中华, 邱思鑫, 汤浩
2012, 27(8): 810-814.
摘要:
为对福建省马铃薯新品种(系)鉴定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利用筛选出的11对多态性较好的SSR标记对9份马铃薯新品种(系)及其主要亲本进行遗传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扩增出89个等位位点,其中84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达94.38%。不同引物扩增出等位位点数5(STM1049)-15(STI027)个,平均8.09个。利用STI027、STI052、STI033、STI047、STM3023和STM0030共6对引物构建了供试品种(系)的SSR指纹图谱。其中引物STI027可以将13份品种(系)完全区分开,引物STM0030可以将10个品种(系)区分开。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628处,可将13份品种(系)分为四类,聚类结果与供试品种(系)的系谱来源有较好一致性。
14个青贮玉米自交系抗根倒伏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及通径分析
廖长见, 林建新, 陈山虎, 卢和顶
2012, 27(8): 815-820.
摘要:
选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9个青贮玉米自交系以及5个不同杂优类群的自交系,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组配的45个杂组合的倒伏率、株高、穗位高、茎粗、入土根数、根冠直径等9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母本组中交51抗倒性较差, 478抗倒性好;父本组中MQ11-4抗倒性较差,MQ11-2、MQ11-7抗倒性较好;倒伏率的狭义遗传力hN2较高,表明对亲本抗倒性的选择,是进行抗倒性育种的有效途径。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根倒伏与穗位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粗、入土根数、根冠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位高直接正向作用大,根冠直径直接负向作用大,抗倒性育种应注意这些性状的选择。
果蔗脱毒与常规种茎苗生产性状比较
吴松海, 李海明, 张树河, 李瑞美, 林一心
2012, 27(8): 821-825.
摘要:
通过对果蔗相关性状的测定,分析果蔗脱毒种茎苗与常规种茎苗(CK)生产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除出苗率、出苗速度外,果蔗脱毒种茎苗在月生长速度、株高、节间长度、蔗茎产量和蔗糖、还原糖、氨基酸含量方面与常规种茎苗(CK)相比,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其中蔗茎产量比常规种茎苗(CK)增产21.75%,蔗糖含量比常规种茎苗(CK)提高1.10 个百分点,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状,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植物保护
香蕉枯萎病菌线粒体小亚基(mtSSU)r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郑荔, 兰成忠, 姚锦爱, 阮宏椿, 陈福如
2012, 27(8): 826-830.
摘要:
为探讨镰刀菌属的系统发育情况,采用真核生物线粒体中核糖体小亚基基因(mtSSU rDNA)的通用引物,PCR扩增了2株不同生理小种(小种4和小种1)的香蕉枯萎病菌mtSSU rDNA序列,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序列分析,同时利用MEGA4软件中的Neighbor-joining(N-J)法,对2个样品序列以及GenBank中登陆的镰刀菌属不同种及尖镰孢种不同专化型的mtSSU rDNA序列,构建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显示,所测的2株香蕉枯萎病菌mtSSU rDNA全长685 bp,两者之间同源性为99.70%。聚类分析表明,所测的2个样品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专化型在一个聚类组中,镰刀菌不同种及同种不同专化型间的mtSSU rDNA序列变异较大,说明该菌不同种及同种不同专化型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
侵染果蔗的甘蔗黄叶病毒RT-PCR检测鉴定
李海明, 张树河, 吴松海, 李瑞美, 潘世明
2012, 27(8): 831-834.
摘要:
根据GenBank登录的SCYLV 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方法从黑皮果蔗病株中克隆甘蔗黄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扩增出608个核苷酸(nt)的特异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包含甘蔗黄叶病毒(SCYLV)外壳蛋白基因的全长,编码196个氨基酸,与国内外已报道的SCYLV分离物同源性达96%以上;从构建的来自不同地区18个分离物的系统进化树得出本研究分离到的SCYLV-FJBadila属于BRA-PER基因型;对福建省果蔗种植区长泰、龙文、同安等地的果蔗进行采样检测,结果表明,福建省果蔗普遍受到SCYLV的侵染。
茶蚜对乌龙茶种质资源的选择性
高香凤, 王庆森, 陈常颂
2012, 27(8): 835-840.
摘要:
连续2年调查了田间及网室茶蚜在不同品种上的数量动态,分析茶蚜对福建14个适制乌龙茶品种的选择性。结果表明:①田间及网室茶蚜对不同品种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两年份之间茶蚜对不同品种的选择性不完全一致,但网室不同品种两年份之间的有蚜梢率、蚜情指数、蚜量比值一致性均大于田间两年份之间的一致性;②网室不同品种有蚜梢率、蚜量比值、蚜情指数3个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用这3个指标来衡量茶蚜对不同品种的选择性是可行的;③以网室不同品种两年份有蚜梢率、蚜量比值、蚜情指数为指标,对14个适制乌龙茶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鸡冠、丹桂各自为一类,为易感蚜虫类型,毛蟹、白牡丹聚在同一类,为排趋蚜虫类型,其他品种属于两者中间类型。
福建东南沿海假臭草对杂草群落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游泳, 胡进锋, 陈峰, 王俊, 王长方, 傅建炜
2012, 27(8): 841-846.
摘要:
调查福建东南沿海有假臭草分布的不同生境下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D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假臭草入侵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及23种主要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探讨假臭草对杂草群落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东南沿海有假臭草分布的样点共有杂草58种,隶属22个科,其中外来杂草20种,杂草中以菊科最多(16种),有菊科外来杂草9种;群落中假臭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假臭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很容易与其他物种发生竞争;龙葵和铁苋菜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其次是假臭草与小飞蓬。
茶角胸叶甲综合治理试验示范
曾明森, 刘丰静, 王定锋, 吴光远
2012, 27(8): 847-852.
摘要:
在武夷山和福安进行茶角胸叶甲综合治理技术试验示范,5%除虫菊素乳油1 000倍液和0.5%藜芦碱粉剂1 000倍液室内试验效果良好,其中5%除虫菊素乳油1 000倍液茶园小区防治效果药后1、3和5 d分别为71.86%、61.93%和49.98%,速效性尚可,但持效性较差;而0.5%藜芦碱粉剂1 000倍液药后1、3和5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04%、71.76%和67.24%,速效性和持效性均可;分离纯化获得的2个茶角胸叶甲白僵菌可以完成侵染寄生过程,菌株Ⅰ对茶角胸叶甲的室内寄生效果较好,处理后15 d,2×107个孢子·mL-1处理的平均校正寄生率为66.65%,1×107个孢子·mL-1处理的为62.85%,在菌粉用量15 kg·hm-2时茶园小区的寄生率为32.64%~45.21%;耕翻松土(浅耕)农事活动控制茶角胸叶甲的效果可达59.89%。综合示范结果表明,通过春季浅耕、发生初盛期喷施白僵菌和盛期连续2次喷施植物源农药防治可以有效控制危害,在茶角胸叶甲中等偏重发生茶园芽梢被害率可控制在6.8%以下。
园艺科学
不同用氮量水平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
游小妹, 陈常颂, 钟秋生, 陈志辉, 林郑和, 张文锦
2012, 27(8): 853-856.
摘要:
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对茶树生长、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纯氮337.5 kg·hm-2(120% OptN)用氮量水平以下,茶叶芽头密度、鲜叶产量、枯枝落叶量、修剪枝叶量和生物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增多的趋势,即施纯氮337.5 kg·hm-2 (120% OptN处理)>281.25 kg·hm-2 (100% OptN处理)>168.75 kg·hm-2 (60% OptN处理)>70.35 kg·hm-2 (25% OptN处理)>CK(不施肥),但施氮量进一步提高到421.95 kg·hm-2 (150% OptN处理)后,则不升反降。茶叶感官品质表现为25% OptN>60% OptN>100% OptN>120% OptN>CK>150% OptN,但处理间的差异不大,总体品质有随着用氮量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
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
陈林, 陈键, 张应根, 邬龄盛, 王振康, 尤志明
2012, 27(8): 857-862.
摘要:
分别选用铁观音、黄棪、金观音和黄观音春茶新梢为供试材料,对其新梢不同生育阶段及清香型乌龙茶制作过程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等与茶叶滋味品质密切相关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低"酚氨比"和高咖啡碱为茶树品种幼嫩新梢的主要特征;当其萌长至中、小开面2~4叶时,除可溶性糖有明显增加外,其他生化成分均呈下降趋势。在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各主要(或主体)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较清香型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影响更为明显。各品种茶样滋味品质相关成分测定结果经数据标准化预处理后,再行相似度分析(夹角余弦)、聚类分析(欧氏距离-近邻法)和主成分分析均可获得较为一致的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在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各茶样主要生化成分的化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而清香型乌龙茶在制品则可按品种相互区分。
秋茄根系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技术优化
陈伟, 黄榕辉, 林小敏, 杨镇鸿, 翁兆霞, 谭芳林
2012, 27(8): 863-868.
摘要:
建立适用于秋茄根系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并对秋茄根系蛋白质的制备、溶解、上样量、IEF及SDS-PAGE电泳等关键步骤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应用酚抽法来提取秋茄根系蛋白,更适用于双向电泳分析;秋茄根系蛋白主要分布在pH4~7范围;裂解液中含有硫脲(2 mmol·L-1)能较充分地溶解蛋白,DTT浓度为40 mmol·L-1、上样量1.5 mg时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分辨率较好,且蛋白斑点分布均匀、清晰,拖尾现象明显减少。采用与质谱兼容的考马斯亮兰进行染色,得到1 089个蛋白点。
春化时间对蚕豆幼苗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陈华, 郑晨华, 李爱萍, 郑开斌, 潘文
2012, 27(8): 869-873.
摘要:
为研究不同春化时间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大朋一寸"蚕豆品种为材料,分别对蚕豆种子进行0、7、14、21、28 d的低温春化处理,待播种长成幼苗后分别取幼叶测量植物体内的保护酶活性、MDA含量、叶绿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春化时间增长,蚕豆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SOD和CAT的活性在春化处理14 d时最高,POD的活性在春化处理21 d时最高;丙二醛(MDA)含量的整体趋势则是先缓慢上升,到春化处理28 d时大幅度上升;叶绿素的含量随着春化时间的延长,没有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蚕豆种子春化的时间最好在14 d内,不宜超过21 d。
资源与环境科学
芽胞杆菌资源库管理系统的构建
陈峥, 刘波, 朱育菁, 潘志针, 史怀, 刘国红, 唐建阳
2012, 27(8): 874-882.
摘要:
建立芽胞杆菌菌种资源库的收集保藏系统和以脂肪酸、rRNA和传统生理生化特性的细菌鉴定系统,以气质联用、液质联用鉴定结果构建细菌次生代谢物库;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整套针对作物病害、虫害、线虫为害以及杂草的微生物农药候选菌株的筛选评价系统。通过建立这套系统,能够大大加快菌株的筛选,尽快将有用的菌株从保存转入前期研究阶段,对存在重大潜在应用价值的菌株的生理生化、发酵培养等特性进行基础性研究,使其能够尽快地进入开发阶段,为相关菌株的产业化做好充分的准备。
发酵蔗渣产黄腐酸菌种的筛选及应用
赵莹, 邱宏端, 谢航, 李瑞波, 叶汶坤
2012, 27(8): 883-887.
摘要:
为提高蔗渣发酵产黄腐酸的能力,从生物腐植酸样品中分离培养菌种,对分离获得的菌种进行较高温下降解纤维素能力的测定,初步筛选出生长良好和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鉴别其形态、并接种于蔗渣物料发酵试验进一步筛选,最后将优化筛选的菌株进行16sDNA鉴定,同时应用于工厂生产性装袋的中试发酵。结果表明腐植酸分离样品中芽孢杆菌占绝对优势,其中芽孢杆菌E菌株具有较高的转化蔗渣产黄腐酸的能力。该菌株经16sDNA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采用枯草芽孢菌株进行发酵蔗渣中试,获得黄腐酸含量为17.2%,较工厂对照组黄腐酸含量(14.3%)提高了20% 。
福建省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郑洪萍
2012, 27(8): 888-894.
摘要:
以网格布点方式采集省内地块较为集中的成片耕地表层土壤样本327个,进行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含量的测定。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Hac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耕地土壤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区域内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属于清洁与尚清洁的区域占全部监测区域的86.7%,但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耕地土壤中无机元素汞和镉超标较为严重。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省耕地土壤中有73.1%的土壤处于低风险等级,22.0%的土壤处于中等风险等级,强风险等级土壤占3.98%,很强风险等级土壤仅占0.92%。土壤中各项重金属对土壤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大小顺序为: Hg>Cd>As>Pb>Cu>Ni>Cr>Zn。
生草果园草被残体氮磷分解规律研究
李发林, 黄炎和, 林晓兰, 郑域茹, 蔡志发, 林永贤, 叶亚海, 武英
2012, 27(8): 895-900.
摘要:
采用样方收获法对人工多年生草果园草被残体的量进行测定,并进行果园草被残体原位分解试验。结果表明:4种草被(圆叶决明、百喜草、宽叶雀稗、日本草)的样方残体量分别为406.00、1 582.28、1 542.62、658.07 g,分别占其样方地上部物质总量的33.8%、76.1%、59.4%、100.0%;百喜草、圆叶决明、日本草草被残体半腐解时间为5个月,而宽叶雀稗为6个月;4种草被残体年释放量为残体氮素贮量的90.86%、67.76%、88.45%、88.33%,折合果园氮素年释放81.16、119.02、219.68、58.71 kg·hm-2;4种草被残体磷素年释放量分别为残体贮量的84.46%、80.32%、90.90%、87.22%,折合磷素年释放量为167.69、534.96、604.49、343.22 kg·hm-2。
综述
土壤锌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陈玉真, 王峰, 王果, 尤志明
2012, 27(8): 901-908.
摘要:
伴随着矿山开采、城市化进程、交通运输、农田污灌、污泥农用以及肥料的施用,使大量锌元素进入土壤系统,已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土壤锌污染治理与修复迫在眉睫。本文综述了土壤锌含量、污染来源、锌的营养作用及其毒害效应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讨论土壤锌污染修复所采取的各类措施,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及生物修复措施,提出土壤锌污染及修复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研究简报
超临界流体萃取紫芝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吴建国, 王宏雨, 吴岩斌, 陈体强
2012, 27(8): 909-912.
摘要:
为进一步研究紫芝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从紫芝超细粉中提取分离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化学成分。从挥发油萃取物(1.47%,w/w)中检出46个峰(组分),鉴定了其中26个化合物(匹配度>83%),总相对含量占79.2%,主要成分有十六(烷)酸(18.88%)、(E)-十八碳-9-烯酸甲脂(18.74%)、(Z)-9-十八碳烯酸(24.33%)、(E)-2-癸烯醛(0.77%)、(E,E)-葵二烯醛(1.53%)、1,8,8-三甲基-2-(3-氧代环戊基)-三环[3.2.1.0(2,4)]辛烷-3,3-二腈(4.41%)、9-甲基-Z-1-十四碳-1-醇乙脂(1.20%)、(Z)-9-十八碳烯酸-2-羟基-1-羟甲基乙脂(1.95%)和E-11-十六烯-1-醇(2.38%)等。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的紫芝挥发油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有别于乙醚回流-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