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27卷 第10期
2012, 27(10): 1027-1031.
摘要:
自肝脏表现不规则出血的白羽半番肉鸭脏器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命名为ZZ40株),经(RT-)PCR检测为鸭坦布苏病毒,可被鸭坦布苏病毒高免阳性血清特异性中和。应用鸭坦布苏病毒特异性引物从该株病毒基因组中成功获得结构蛋白基因片段,该片段与近年来我国分离的禽源坦布苏病毒株核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1%以上,而与蚊媒源坦布苏病毒MM-1775株同源性仅为88.6%;分子进化分析表明该株病毒与BYD-1等近年来的鸭坦布苏病毒分离株共处于一个进化分支。以上结果表明,我国白羽半番肉鸭存在坦布苏病毒感染,且该分离毒株的抗原性与我国早期分离于种(蛋)鸭的坦布苏病毒差异不明显。
自肝脏表现不规则出血的白羽半番肉鸭脏器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命名为ZZ40株),经(RT-)PCR检测为鸭坦布苏病毒,可被鸭坦布苏病毒高免阳性血清特异性中和。应用鸭坦布苏病毒特异性引物从该株病毒基因组中成功获得结构蛋白基因片段,该片段与近年来我国分离的禽源坦布苏病毒株核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1%以上,而与蚊媒源坦布苏病毒MM-1775株同源性仅为88.6%;分子进化分析表明该株病毒与BYD-1等近年来的鸭坦布苏病毒分离株共处于一个进化分支。以上结果表明,我国白羽半番肉鸭存在坦布苏病毒感染,且该分离毒株的抗原性与我国早期分离于种(蛋)鸭的坦布苏病毒差异不明显。
2012, 27(10): 1032-1038.
摘要:
采用RT-PCR方法及动物回归试验,对PRRSV-FJ09A毒株的ORF5与NSP2基因组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1)与PRRSV-VR2332标准毒株比较,ORF5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7.6%和88.1%,PRRSV-FJ09A毒株存在多个氨基酸发生突变,主要集中在抗原表位、毒力相关位点和糖基化位点;NSP2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0.9%和77.0%,PRRSV-FJ09A毒株分3处共缺失31个氨基酸。(2)与国内2006年后流行的变异型PRRSV毒株比较, PRRSV-FJ09A毒株ORF5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5%~99.7%和97.5%~99.5%, NSP2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4%~99.3%和97.3%~98.9%,PRRSV-FJ09A毒株在NSP2基因片段多一处缺1个苯丙氨酸(F)。结论:PRRSV-FJ09A毒株为美洲型毒株,与国内流行的变异型PRRSV-FJ06A毒株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该毒株对30日龄的仔猪具有高致病性。
采用RT-PCR方法及动物回归试验,对PRRSV-FJ09A毒株的ORF5与NSP2基因组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1)与PRRSV-VR2332标准毒株比较,ORF5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7.6%和88.1%,PRRSV-FJ09A毒株存在多个氨基酸发生突变,主要集中在抗原表位、毒力相关位点和糖基化位点;NSP2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0.9%和77.0%,PRRSV-FJ09A毒株分3处共缺失31个氨基酸。(2)与国内2006年后流行的变异型PRRSV毒株比较, PRRSV-FJ09A毒株ORF5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5%~99.7%和97.5%~99.5%, NSP2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4%~99.3%和97.3%~98.9%,PRRSV-FJ09A毒株在NSP2基因片段多一处缺1个苯丙氨酸(F)。结论:PRRSV-FJ09A毒株为美洲型毒株,与国内流行的变异型PRRSV-FJ06A毒株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该毒株对30日龄的仔猪具有高致病性。
2012, 27(10): 1039-1043.
摘要:
利用Tail-PCR分离1个T-DNA插入导致的水稻配子体不育类型的雄配子不育突变体mga36的侧翼序列。比对结果显示T-DNA插入在水稻第7号染色体上1个未知蛋白基因的内含子区。RT-PCR表达分析发现候选基因MGA36在花粉成熟期的根、茎、叶、小穗中均有表达。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约50%花粉略微凹陷,表明突变发生在花粉发育晚期。综合结果显示候选基因MGA36在水稻花粉发育晚期起重要作用。
利用Tail-PCR分离1个T-DNA插入导致的水稻配子体不育类型的雄配子不育突变体mga36的侧翼序列。比对结果显示T-DNA插入在水稻第7号染色体上1个未知蛋白基因的内含子区。RT-PCR表达分析发现候选基因MGA36在花粉成熟期的根、茎、叶、小穗中均有表达。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约50%花粉略微凹陷,表明突变发生在花粉发育晚期。综合结果显示候选基因MGA36在水稻花粉发育晚期起重要作用。
2012, 27(10): 1044-1049.
摘要:
研究组织特异表达基因对揭示植物生长发育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生物信息学、RT-PCR及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了2个水稻特异表达基因,即Os01g18840叶特异和Os01g28500茎叶颖特异表达基因。通过检测它们在PEG、NaCl、ABA及暗处理下的表达情况,发现在各种胁迫处理下,Os01g18840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Os01g28500基因的表达受到诱导。进一步分析它们的基因及蛋白结构特点,发现Os01g18840蛋白含有1个卷曲螺旋结构域,是1个中间纤维蛋白;Os01g28500蛋白含有1个SCP类似结构域,是与病原反应相关的蛋白。另外,对它们上游启动子区的顺式元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都含有大量的与叶片、叶肉细胞或绿色组织中表达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
研究组织特异表达基因对揭示植物生长发育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生物信息学、RT-PCR及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了2个水稻特异表达基因,即Os01g18840叶特异和Os01g28500茎叶颖特异表达基因。通过检测它们在PEG、NaCl、ABA及暗处理下的表达情况,发现在各种胁迫处理下,Os01g18840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Os01g28500基因的表达受到诱导。进一步分析它们的基因及蛋白结构特点,发现Os01g18840蛋白含有1个卷曲螺旋结构域,是1个中间纤维蛋白;Os01g28500蛋白含有1个SCP类似结构域,是与病原反应相关的蛋白。另外,对它们上游启动子区的顺式元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都含有大量的与叶片、叶肉细胞或绿色组织中表达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
2012, 27(10): 1050-1055.
摘要:
福恢67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明恢86空间搭载后的SP1植株与台农67杂交,F2选株与恢复系N175杂交选育而成的恢复系,具有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等特点。用福恢673配组的杂交水稻宜优673、Ⅱ优673、川优673、天优673、广优673、粤两优673等系列品种在省级以上区试中表现突出,其中宜优673、Ⅱ优673、川优673、天优673等4个品种共8次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本文介绍了恢复系福恢673选育过程、主要生物学特性及配制杂交水稻新品种表现。
福恢67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明恢86空间搭载后的SP1植株与台农67杂交,F2选株与恢复系N175杂交选育而成的恢复系,具有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等特点。用福恢673配组的杂交水稻宜优673、Ⅱ优673、川优673、天优673、广优673、粤两优673等系列品种在省级以上区试中表现突出,其中宜优673、Ⅱ优673、川优673、天优673等4个品种共8次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本文介绍了恢复系福恢673选育过程、主要生物学特性及配制杂交水稻新品种表现。
2012, 27(10): 1056-106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0.007
摘要:
以优质稻宜优67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与施肥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密度、施肥量及其互作均对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增加栽植密度可显著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略有减少,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不大,达到最高产量的密度为24万丛.hm-2。增加施肥量可显著增加宜优673的有效穗和穗粒数,结实率有所下降,千粒重呈上升趋势,达到最高产量的施N量为195kg.hm-2(N∶P2O5∶K2O比例为1∶0.5∶1)。在供试条件下,纯收益也随栽植密度与施肥量的提高而提高。
以优质稻宜优67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与施肥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密度、施肥量及其互作均对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增加栽植密度可显著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略有减少,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不大,达到最高产量的密度为24万丛.hm-2。增加施肥量可显著增加宜优673的有效穗和穗粒数,结实率有所下降,千粒重呈上升趋势,达到最高产量的施N量为195kg.hm-2(N∶P2O5∶K2O比例为1∶0.5∶1)。在供试条件下,纯收益也随栽植密度与施肥量的提高而提高。
2012, 27(10): 1061-106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0.008
摘要:
以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籼型恢复系航1号、航2号、明恢86、多系1号和R527为研究材料,以耐储藏的品种云恢290为对照进行人工老化(温度42°C,相对湿度88%)处理。结果表明,随着人工老化时间的延长,各品种含水量逐渐增加,其中云恢290的含水量增加速度最慢,明恢86的含水量增加速度最快;发芽率检测结果表明,各品种发芽率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脂肪酶含量与老化后的发芽率呈负相关。人工老化30d后,云恢290的发芽率为74%,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测定不同时间段的人工老化处理前后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而淀粉和脂肪酶含量均有所增加。
以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籼型恢复系航1号、航2号、明恢86、多系1号和R527为研究材料,以耐储藏的品种云恢290为对照进行人工老化(温度42°C,相对湿度88%)处理。结果表明,随着人工老化时间的延长,各品种含水量逐渐增加,其中云恢290的含水量增加速度最慢,明恢86的含水量增加速度最快;发芽率检测结果表明,各品种发芽率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脂肪酶含量与老化后的发芽率呈负相关。人工老化30d后,云恢290的发芽率为74%,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测定不同时间段的人工老化处理前后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而淀粉和脂肪酶含量均有所增加。
2012, 27(10): 1067-107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0.009
摘要:
以高EGCG茶树新品系为主要杂交亲本,分析其杂交F1代儿茶素类的遗传表型。结果表明:杂交F1代的EGC、EC、EGCG、ECG、酯型儿茶素类、简单儿茶素类、TC(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类/TC、简单儿茶素类/TC、EGCG/咖啡碱、EGCG/TC、儿茶素(类)品质指数等指标,不同株系差异很大;不同杂交组合存在显著差异,Kruskal Wallis检验和稳健检验均达显著性水平;不同杂交组合的分离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方差齐性检验表明达到极显著性水平。不同杂交组合F1代TC的分布因亲本的遗传力而定;不同杂交组合F1代高EGCG单株、高酯型儿茶素类单株和高儿茶素(类)品质指数单株的分布也因亲本的遗传力而定。
以高EGCG茶树新品系为主要杂交亲本,分析其杂交F1代儿茶素类的遗传表型。结果表明:杂交F1代的EGC、EC、EGCG、ECG、酯型儿茶素类、简单儿茶素类、TC(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类/TC、简单儿茶素类/TC、EGCG/咖啡碱、EGCG/TC、儿茶素(类)品质指数等指标,不同株系差异很大;不同杂交组合存在显著差异,Kruskal Wallis检验和稳健检验均达显著性水平;不同杂交组合的分离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方差齐性检验表明达到极显著性水平。不同杂交组合F1代TC的分布因亲本的遗传力而定;不同杂交组合F1代高EGCG单株、高酯型儿茶素类单株和高儿茶素(类)品质指数单株的分布也因亲本的遗传力而定。
2012, 27(10): 1076-1080.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0.010
摘要:
为研究火龙果果实生长过程中有机酸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双龙’火龙果为试材,对果实生长过程中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火龙果果实有机酸有苹果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和富马酸。总酸含量变化呈倒‘V’型,在花后25d达到最高值1.29g.hg-1,在完全成熟时(花后35d),总酸含量降至0.54g.hg-1,果实生长初期(花后15d前)以草酸为主,果实生长中后期(花后16~35d)以苹果酸为主。可溶性糖从花后20d起迅速上升,花后35d达到最高值12.45g.hg-1。糖酸比变化趋势与可溶性糖相似,最高值在花后35d,达到了23.23。
为研究火龙果果实生长过程中有机酸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双龙’火龙果为试材,对果实生长过程中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火龙果果实有机酸有苹果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和富马酸。总酸含量变化呈倒‘V’型,在花后25d达到最高值1.29g.hg-1,在完全成熟时(花后35d),总酸含量降至0.54g.hg-1,果实生长初期(花后15d前)以草酸为主,果实生长中后期(花后16~35d)以苹果酸为主。可溶性糖从花后20d起迅速上升,花后35d达到最高值12.45g.hg-1。糖酸比变化趋势与可溶性糖相似,最高值在花后35d,达到了23.23。
2012, 27(10): 1081-108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0.011
摘要:
以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中枇杷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与果实活体诱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枇杷果皮热伤害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对果皮热伤害抗性差异较大;树姿及果实着生方位影响果皮热伤害发生;果实转色期是果皮热伤害发生的敏感时期;晴天9:00~17:00,转色期果实表面温度比气温高1.2~6.1℃,其高峰值时间比气温早;在田间自然光照条件下,‘红波罗’阈值温度是39℃(90min),‘多2号’是39℃(60min),‘红种’是40℃(90min)。
以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中枇杷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与果实活体诱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枇杷果皮热伤害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对果皮热伤害抗性差异较大;树姿及果实着生方位影响果皮热伤害发生;果实转色期是果皮热伤害发生的敏感时期;晴天9:00~17:00,转色期果实表面温度比气温高1.2~6.1℃,其高峰值时间比气温早;在田间自然光照条件下,‘红波罗’阈值温度是39℃(90min),‘多2号’是39℃(60min),‘红种’是40℃(90min)。
2012, 27(10): 1087-1092.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0.012
摘要:
采用混合培养的方法,研究3株茄子内生细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FJAT-943)、血红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anguinis,FJAT-946)、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FJAT-964)与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FJAT-1305)数量消长动态。筛选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g.L-1,酵母膏5g.L-1,蛋白胨10g.L-1。混合培养条件下,各菌株生长数量均低于单独培养。菌株FJAT-943和菌株FJAT-1305混合培养体系中,菌株FJAT-1305不能生长;菌株FJAT-946与菌株FJAT-1305混合培养3d,菌株FJAT-1305生长数量为7.40×109 cfu.mL-1,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的9.78×109 cfu.mL-1;菌株FJAT-964与菌株FJAT-1305混合体系中,生长数量与单独培养均无显著差异。菌株FJAT-943、FJAT-946对菌株FJAT-1305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采用混合培养的方法,研究3株茄子内生细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FJAT-943)、血红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anguinis,FJAT-946)、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FJAT-964)与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FJAT-1305)数量消长动态。筛选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g.L-1,酵母膏5g.L-1,蛋白胨10g.L-1。混合培养条件下,各菌株生长数量均低于单独培养。菌株FJAT-943和菌株FJAT-1305混合培养体系中,菌株FJAT-1305不能生长;菌株FJAT-946与菌株FJAT-1305混合培养3d,菌株FJAT-1305生长数量为7.40×109 cfu.mL-1,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的9.78×109 cfu.mL-1;菌株FJAT-964与菌株FJAT-1305混合体系中,生长数量与单独培养均无显著差异。菌株FJAT-943、FJAT-946对菌株FJAT-1305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2012, 27(10): 1093-1096.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0.013
摘要:
探讨6种茶园常用农药对球孢白僵菌871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茶园常用浓度下,杀菌剂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对球孢白僵菌871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抑制力较强;植物源杀虫剂清源保和藜芦碱与球孢白僵菌871相容性较差;化学杀虫剂联苯菊酯与球孢白僵菌871的相容性较好,对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而吡虫啉则对其孢子萌发有影响。在1/10田间常用浓度下,除藜芦碱外,其他3种杀虫剂,均与白僵菌871有较好的相容性。
探讨6种茶园常用农药对球孢白僵菌871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茶园常用浓度下,杀菌剂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对球孢白僵菌871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抑制力较强;植物源杀虫剂清源保和藜芦碱与球孢白僵菌871相容性较差;化学杀虫剂联苯菊酯与球孢白僵菌871的相容性较好,对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而吡虫啉则对其孢子萌发有影响。在1/10田间常用浓度下,除藜芦碱外,其他3种杀虫剂,均与白僵菌871有较好的相容性。
2012, 27(10): 1097-110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0.014
摘要:
探讨球孢白僵菌JYBb201和JYBb202菌株在4种染毒方式下对茶卷叶蛾5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当孢子悬液浓度为1.0×107个.mL-1时,球孢白僵菌JYBb201和JYBb202菌株对茶卷叶蛾5龄幼虫的最终校正死亡率分别为:浸虫法85.00%和81.94%;涂抹法82.50%和76.94%;浸梢法47.50%和43.61%;喷雾法52.50%和48.61%。同时,2个菌株采用浸虫法处理茶卷叶蛾5龄幼虫僵虫率也最高,分别为67.50%和57.50%;致死速度最快,LT50分别为3.510d和3.808d。
探讨球孢白僵菌JYBb201和JYBb202菌株在4种染毒方式下对茶卷叶蛾5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当孢子悬液浓度为1.0×107个.mL-1时,球孢白僵菌JYBb201和JYBb202菌株对茶卷叶蛾5龄幼虫的最终校正死亡率分别为:浸虫法85.00%和81.94%;涂抹法82.50%和76.94%;浸梢法47.50%和43.61%;喷雾法52.50%和48.61%。同时,2个菌株采用浸虫法处理茶卷叶蛾5龄幼虫僵虫率也最高,分别为67.50%和57.50%;致死速度最快,LT50分别为3.510d和3.808d。
2012, 27(10): 1102-110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0.015
摘要:
在花生产区病田中,喷施苯醚甲环唑防治花生疮痂病,通过不同喷药次数、不同药剂浓度的对比试验,研究其对花生疮痂病防治效果及对花生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2次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79.85%,比喷1次的防治效果高14.66%;不同浓度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不同次数、不同浓度处理后,花生疮痂病的病情指数与花生的主要农艺性状均呈负相关。综合考虑,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于花生疮痂病发生初期进行喷施防治,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病害并有增产作用。
在花生产区病田中,喷施苯醚甲环唑防治花生疮痂病,通过不同喷药次数、不同药剂浓度的对比试验,研究其对花生疮痂病防治效果及对花生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2次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79.85%,比喷1次的防治效果高14.66%;不同浓度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不同次数、不同浓度处理后,花生疮痂病的病情指数与花生的主要农艺性状均呈负相关。综合考虑,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于花生疮痂病发生初期进行喷施防治,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病害并有增产作用。
2012, 27(10): 1106-1111.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0.016
摘要:
从保鲜功能微生物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Brevibacillus brevis FJAT-0809-GLX)乙醇提取物功能成分中共鉴定出24种化合物,其中12种为匹配度在90%以上的高匹配度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2种成分,分别为羟苯乙酯(24.28%)和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19.78%),这2种物质成分相对含量总和占所有成分的44.06%,很有可能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保鲜功能微生物功能成分对大肠杆菌K88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羟苯乙酯的抑菌圈直径为17.81mm。同时对龙眼果皮过氧化物酶活性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保鲜功能微生物功能成分按其功能可以划分为以下2种类型,一种为具有防腐杀菌(或抑菌)作用的物质,另一种为挥发性或者芳香类物质。
从保鲜功能微生物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Brevibacillus brevis FJAT-0809-GLX)乙醇提取物功能成分中共鉴定出24种化合物,其中12种为匹配度在90%以上的高匹配度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2种成分,分别为羟苯乙酯(24.28%)和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19.78%),这2种物质成分相对含量总和占所有成分的44.06%,很有可能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保鲜功能微生物功能成分对大肠杆菌K88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羟苯乙酯的抑菌圈直径为17.81mm。同时对龙眼果皮过氧化物酶活性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保鲜功能微生物功能成分按其功能可以划分为以下2种类型,一种为具有防腐杀菌(或抑菌)作用的物质,另一种为挥发性或者芳香类物质。
2012, 27(10): 1112-111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0.017
摘要:
建立了基于LC/Q-TOF 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种的芽胞杆菌进行分析,获得具有显著差异性的潜在代谢标记物,并采用分层聚类和PCA数据处理方法对各芽胞杆菌进行分类,建立PLS-DA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芽胞杆菌种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该方法可从代谢水平上对芽胞杆菌种属进行分类,为芽胞杆菌的分类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建立了基于LC/Q-TOF 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种的芽胞杆菌进行分析,获得具有显著差异性的潜在代谢标记物,并采用分层聚类和PCA数据处理方法对各芽胞杆菌进行分类,建立PLS-DA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芽胞杆菌种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该方法可从代谢水平上对芽胞杆菌种属进行分类,为芽胞杆菌的分类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2012, 27(10): 1120-1124.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0.018
摘要:
以福建的永定县和泰宁县作为福建烟区的产地代表,在永定和泰宁分别确定10块和7块典型优质烟田研究其土壤系统分类归属及其土系建立。结果表明:1)调查的17块典型烟田均属于水耕人为土亚纲,归属于5个亚类,可划分为10个土族和10个土系。2)总体上看,铁渗和铁聚水耕人为土上种植的烟叶,清香型风格相对优于潜育水耕人为土;3)福建烟区烟田酸性较重(pH<5.5),已为酸性土壤,需考虑进行改良。
以福建的永定县和泰宁县作为福建烟区的产地代表,在永定和泰宁分别确定10块和7块典型优质烟田研究其土壤系统分类归属及其土系建立。结果表明:1)调查的17块典型烟田均属于水耕人为土亚纲,归属于5个亚类,可划分为10个土族和10个土系。2)总体上看,铁渗和铁聚水耕人为土上种植的烟叶,清香型风格相对优于潜育水耕人为土;3)福建烟区烟田酸性较重(pH<5.5),已为酸性土壤,需考虑进行改良。
2012, 27(10): 1125-112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0.019
摘要:
“创新”不能简单理解为“创造新的东西”,这个理解正是科学家对技术创新主体是企业产生质疑的根源。科学家是创造新的东西,企业家是利用新技术生产出新的产品。技术创新是基于科学和技术基础上的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从概念(科学)、设计(技术)、产品(发明)、市场(商机),相当于创新(innovation)=[科学(discovery)+技术(invention)+产品(creation)+商品(production)+营销(commercialization)]的全过程,即从投资到回报的全过程。企业是技术创新“投资和收益”的主体,简称技术创新主体。科研是技术创造的主力,科研人员是技术创造的主人。如何调整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与农业科研技术创造主力的关系,作者提出农业技术创新的“5个80%”,即:(1)80%农业科研机构必须与农业企业结合;(2)80%农业研究项目必须来源于农业生产实践;(3)80%农业技术成果必须产生经济效益;(4)80%农业科研经费必须投向农业研发机构(包括企业的研发机构);(5)80%农业生产企业必须与农业科研机构联合成立技术研发中心。本文还以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为例阐释了农业科研机制创新的完整过程。
“创新”不能简单理解为“创造新的东西”,这个理解正是科学家对技术创新主体是企业产生质疑的根源。科学家是创造新的东西,企业家是利用新技术生产出新的产品。技术创新是基于科学和技术基础上的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从概念(科学)、设计(技术)、产品(发明)、市场(商机),相当于创新(innovation)=[科学(discovery)+技术(invention)+产品(creation)+商品(production)+营销(commercialization)]的全过程,即从投资到回报的全过程。企业是技术创新“投资和收益”的主体,简称技术创新主体。科研是技术创造的主力,科研人员是技术创造的主人。如何调整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与农业科研技术创造主力的关系,作者提出农业技术创新的“5个80%”,即:(1)80%农业科研机构必须与农业企业结合;(2)80%农业研究项目必须来源于农业生产实践;(3)80%农业技术成果必须产生经济效益;(4)80%农业科研经费必须投向农业研发机构(包括企业的研发机构);(5)80%农业生产企业必须与农业科研机构联合成立技术研发中心。本文还以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为例阐释了农业科研机制创新的完整过程。
2012, 27(10): 1130-1133.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0.020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DNA测序技术的原理、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第二代测序技术在基因组测序、重测序,RNA测序,宏基因组,DNA甲基化等方面的应用。第一代测序技术以Sanger测序法为代表,操作繁琐、成本较高,不能满足大规模测序的需要。第二代测序技术以高通量、低成本为主要特点,主要包括Illumina公司的Solexa测序技术、罗氏公司的454测序技术和ABI公司的SOLiD测序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第三代测序技术以单分子测序为主要特点,目前已经初见端倪,但是还没有被大规模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DNA测序技术的原理、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第二代测序技术在基因组测序、重测序,RNA测序,宏基因组,DNA甲基化等方面的应用。第一代测序技术以Sanger测序法为代表,操作繁琐、成本较高,不能满足大规模测序的需要。第二代测序技术以高通量、低成本为主要特点,主要包括Illumina公司的Solexa测序技术、罗氏公司的454测序技术和ABI公司的SOLiD测序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第三代测序技术以单分子测序为主要特点,目前已经初见端倪,但是还没有被大规模广泛应用。
2012, 27(10): 1134-1138.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0.021
摘要:
香型水稻在国际稻米贸易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当今科研热门课题之一,而香味是香稻最重要的品质特性。本文概述了香型水稻的遗传机制、香味基因的鉴定及香味基因分子育种利用等方面内容,简要介绍了香型杂交稻不育系和恢复系选育的进展,并分析和阐述香型杂交稻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方面的进展。最后,针对当前香型水稻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深入开展香型水稻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香型水稻在国际稻米贸易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当今科研热门课题之一,而香味是香稻最重要的品质特性。本文概述了香型水稻的遗传机制、香味基因的鉴定及香味基因分子育种利用等方面内容,简要介绍了香型杂交稻不育系和恢复系选育的进展,并分析和阐述香型杂交稻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方面的进展。最后,针对当前香型水稻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深入开展香型水稻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2012, 27(10): 1139-1145.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0.022
摘要:
总结福建省茶园土壤肥力现状和施肥效应得出:由于化肥特别是氮肥的大量施用,全省茶园已基本不存在缺氮现象,部分地区含量大大超过环境临界值;磷、钾的缺乏也有所减轻,但缺钾现象仍然十分突出;茶园土壤Pb、Hg含量稍高于福建省土壤背景值,部分地区茶园有效锰、有效铜较欠缺;茶园施N量185.0~350kg.km-2,N∶P∶K比例以2∶1∶1为宜,配合施用适量有机肥效果最佳。针对福建省茶园土壤肥力条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施肥效应,从推行合理科学耕作技术、合理设置排灌工程和铺草覆盖、农用废弃有机物还茶、茶园绿肥种植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技术途径。
总结福建省茶园土壤肥力现状和施肥效应得出:由于化肥特别是氮肥的大量施用,全省茶园已基本不存在缺氮现象,部分地区含量大大超过环境临界值;磷、钾的缺乏也有所减轻,但缺钾现象仍然十分突出;茶园土壤Pb、Hg含量稍高于福建省土壤背景值,部分地区茶园有效锰、有效铜较欠缺;茶园施N量185.0~350kg.km-2,N∶P∶K比例以2∶1∶1为宜,配合施用适量有机肥效果最佳。针对福建省茶园土壤肥力条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施肥效应,从推行合理科学耕作技术、合理设置排灌工程和铺草覆盖、农用废弃有机物还茶、茶园绿肥种植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技术途径。
2012, 27(10): 1146-1149.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2.10.023
摘要:
对以膨胀珍珠岩为主要基质的非麦粒蘑菇栽培种进行出菇试验,以麦粒菌种为对照,比较菌种吃料、爬土、纽结时间及产量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非麦粒基质蘑菇栽培种在蘑菇堆肥上的表现正常,产量与麦粒菌种相当。
对以膨胀珍珠岩为主要基质的非麦粒蘑菇栽培种进行出菇试验,以麦粒菌种为对照,比较菌种吃料、爬土、纽结时间及产量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非麦粒基质蘑菇栽培种在蘑菇堆肥上的表现正常,产量与麦粒菌种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