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25卷 第6期
2010, 25(6): 663-666.
摘要:
自表现产蛋骤降的病死种鸭中无菌采集卵巢以番鸭胚分离到病毒,经对分离的病毒(WR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发现该病毒有囊膜,直径为30~50nm;对氯仿处理敏感;在pH值为7.2条件下,不凝集鸡、鸭和鹅红细胞。人工感染开产麻鸭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回收到病毒。应用RT-PCR技术对分离毒进行检测,可扩增到约1kb特异性条带。经测序分析表明,所获得的核苷酸序列第9-777位与坦布苏病毒(TMUV)的同源性最高,为88.7%;遗传进化分析表明WR株病毒与坦布苏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LEV)、以色列火鸡脑膜炎病毒(ITV)、恩塔亚病毒(NTAV)具有相似的祖先,但在系统发生树上处于单独的进化分支。由此推测,WR株病毒不属于现有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任何一种,为黄病毒属中的新成员,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自表现产蛋骤降的病死种鸭中无菌采集卵巢以番鸭胚分离到病毒,经对分离的病毒(WR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发现该病毒有囊膜,直径为30~50nm;对氯仿处理敏感;在pH值为7.2条件下,不凝集鸡、鸭和鹅红细胞。人工感染开产麻鸭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回收到病毒。应用RT-PCR技术对分离毒进行检测,可扩增到约1kb特异性条带。经测序分析表明,所获得的核苷酸序列第9-777位与坦布苏病毒(TMUV)的同源性最高,为88.7%;遗传进化分析表明WR株病毒与坦布苏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LEV)、以色列火鸡脑膜炎病毒(ITV)、恩塔亚病毒(NTAV)具有相似的祖先,但在系统发生树上处于单独的进化分支。由此推测,WR株病毒不属于现有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任何一种,为黄病毒属中的新成员,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2010, 25(6): 667-672.
摘要:
从福建某猪场发生疑似"高热病"死亡的小猪病料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致细胞病变。对分离病毒的TCID50、动物回归试验、RT-PCR鉴定及对病毒株的结构蛋白基因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为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命名为PRRSV-FJ07A),TCID50为10-6.5mL-1,对35日仔猪具有致病性,结构蛋白基因与美洲型代表株VR-2332核苷酸同源性为89.2%~95.8%,氨基酸同源性为88.1%~96.2%;与国内PRRSV-HUN4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0.1%~99.7%,氨基酸同源性为88.3%~100.0%;与欧洲代表株LV的核苷酸同源性为63.7%~70.0%,氨基酸同源性为59.6%~78.9%。PRRSV-FJ07A序列已登陆Genbank,登录号为GI:283100314。
从福建某猪场发生疑似"高热病"死亡的小猪病料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致细胞病变。对分离病毒的TCID50、动物回归试验、RT-PCR鉴定及对病毒株的结构蛋白基因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为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命名为PRRSV-FJ07A),TCID50为10-6.5mL-1,对35日仔猪具有致病性,结构蛋白基因与美洲型代表株VR-2332核苷酸同源性为89.2%~95.8%,氨基酸同源性为88.1%~96.2%;与国内PRRSV-HUN4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0.1%~99.7%,氨基酸同源性为88.3%~100.0%;与欧洲代表株LV的核苷酸同源性为63.7%~70.0%,氨基酸同源性为59.6%~78.9%。PRRSV-FJ07A序列已登陆Genbank,登录号为GI:283100314。
2010, 25(6): 673-676.
摘要:
组建6个血统12头公猪、100头母猪的长白猪核心选育群,开展高性能专门化品系选育。通过种猪场内测定,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策略,应用GBS育种软件估计育种值,根据综合指数高低排序选留。经过5年3个世代的选育,三世代与零世代相比:达100kg日龄平均下降了8.51d,下降5.20%(P0.05);达100kg日龄EBV值有显著的缩短(P0.05);100kg体重的活体平均背膘厚从零世代13.55mm下降到12.16mm,下降了10.26%(P0.05),活体背膘厚EBV显著下降(P0.05)。
组建6个血统12头公猪、100头母猪的长白猪核心选育群,开展高性能专门化品系选育。通过种猪场内测定,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策略,应用GBS育种软件估计育种值,根据综合指数高低排序选留。经过5年3个世代的选育,三世代与零世代相比:达100kg日龄平均下降了8.51d,下降5.20%(P0.05);达100kg日龄EBV值有显著的缩短(P0.05);100kg体重的活体平均背膘厚从零世代13.55mm下降到12.16mm,下降了10.26%(P0.05),活体背膘厚EBV显著下降(P0.05)。
2010, 25(6): 677-683.
摘要:
水稻的花发育是稻米形成的基础,研究水稻花发育的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水稻组培后代中发现一个生殖发育突变体,暂命名为function of reproductive organ(fro1(t)),主要性状为内、外稃片扭曲变形抱合,小穗外形酷似辣椒,但小穗始终闭合不开花;副颖多数退化;浆片转变成薄叶状;雄蕊花丝膨大扭曲,花药表面扭曲变形,无花粉,雄蕊个数2~6枚,部分雄蕊转化为底部为叶状,顶部有类似柱头的雌蕊状器官;子房发育正常,但是多数花柱融合,柱头簇生,3~4个。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决定fro1(t)性状的基因调控着水稻花分生组织的分化及花器官决定的特化。利用图位克隆等技术对基因进行定位,最终将该突变位点定位在水稻8号染色体长臂上InDel0802和RM23432标记之间,目的基因与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58cM和1.3cM。据以上结果推测,该基因可能是一个调控水稻各轮花器官发育的新基因。
水稻的花发育是稻米形成的基础,研究水稻花发育的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水稻组培后代中发现一个生殖发育突变体,暂命名为function of reproductive organ(fro1(t)),主要性状为内、外稃片扭曲变形抱合,小穗外形酷似辣椒,但小穗始终闭合不开花;副颖多数退化;浆片转变成薄叶状;雄蕊花丝膨大扭曲,花药表面扭曲变形,无花粉,雄蕊个数2~6枚,部分雄蕊转化为底部为叶状,顶部有类似柱头的雌蕊状器官;子房发育正常,但是多数花柱融合,柱头簇生,3~4个。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决定fro1(t)性状的基因调控着水稻花分生组织的分化及花器官决定的特化。利用图位克隆等技术对基因进行定位,最终将该突变位点定位在水稻8号染色体长臂上InDel0802和RM23432标记之间,目的基因与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58cM和1.3cM。据以上结果推测,该基因可能是一个调控水稻各轮花器官发育的新基因。
2010, 25(6): 684-688.
摘要:
选用低温敏水稻核不育系SE152S为改良主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并将低世代分离群体置于高海拔长日低温(沙县湖源乡)生态环境分离筛选不育起点温度低的不育株,经海南加代繁殖穿梭育种,育成不育性稳定的闽科104S,本文就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进行探讨。
选用低温敏水稻核不育系SE152S为改良主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并将低世代分离群体置于高海拔长日低温(沙县湖源乡)生态环境分离筛选不育起点温度低的不育株,经海南加代繁殖穿梭育种,育成不育性稳定的闽科104S,本文就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进行探讨。
2010, 25(6): 689-694.
摘要:
采用温差、日长差的出穗日数对比和高温短日下出穗日数指标法,鉴定水稻光温特性。结果表明,天优3301感温性弱(1~2级)、感光性中偏低(4级)、基本营养生育期长(9级);天优3301在福建安全生长季种植,光敏期日长大多超过促进出穗临界日长,气温成为制约生育期的主要因素,当平均气温每升高1℃,营养生长期缩短4.4d,全生长期缩短8.4d;本田营养生长期日数和结实期日照是影响稻谷产量的重要生态因素。
采用温差、日长差的出穗日数对比和高温短日下出穗日数指标法,鉴定水稻光温特性。结果表明,天优3301感温性弱(1~2级)、感光性中偏低(4级)、基本营养生育期长(9级);天优3301在福建安全生长季种植,光敏期日长大多超过促进出穗临界日长,气温成为制约生育期的主要因素,当平均气温每升高1℃,营养生长期缩短4.4d,全生长期缩短8.4d;本田营养生长期日数和结实期日照是影响稻谷产量的重要生态因素。
2010, 25(6): 695-698.
摘要:
泉花9号系泉州市农科所以高产品种泉花327为母本,高抗青枯病品种粤油92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花生新品种,2009年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泉花9号高产、稳产、油亚比值高,具有开花集中,叶面积指数大,净同化率高,干物质积累多,经济系数大,库大,源大,库源协调性好等高产花生的生育特性。
泉花9号系泉州市农科所以高产品种泉花327为母本,高抗青枯病品种粤油92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花生新品种,2009年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泉花9号高产、稳产、油亚比值高,具有开花集中,叶面积指数大,净同化率高,干物质积累多,经济系数大,库大,源大,库源协调性好等高产花生的生育特性。
2010, 25(6): 699-702.
摘要:
研究甘薯整个贮藏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变化及对块根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经过高温愈合和未经过高温愈合的甘薯块根,从收获到收获后92d,总淀粉酶的活性比较低,且比较稳定;但是,92d后总淀粉酶活性逐渐增大,活性稍有波动;不同品种淀粉酶活性除了高温愈合的苏薯8号外,均在第152d达到了最大,高温愈合的苏薯8号总淀粉酶活性则在第112d达到最大。除高温愈合的徐薯23和苏薯8号α-淀粉酶在第112d达到最大外,其他高温愈合和未经高温愈合的品种的α-淀粉酶活性分别在刚收获或第152d达到最大。总淀粉酶活性与薯块发芽速度不成正比,但是在112~152dα-淀粉酶平均含量较高的高温处理较非高温处理材料发芽要快。
研究甘薯整个贮藏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变化及对块根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经过高温愈合和未经过高温愈合的甘薯块根,从收获到收获后92d,总淀粉酶的活性比较低,且比较稳定;但是,92d后总淀粉酶活性逐渐增大,活性稍有波动;不同品种淀粉酶活性除了高温愈合的苏薯8号外,均在第152d达到了最大,高温愈合的苏薯8号总淀粉酶活性则在第112d达到最大。除高温愈合的徐薯23和苏薯8号α-淀粉酶在第112d达到最大外,其他高温愈合和未经高温愈合的品种的α-淀粉酶活性分别在刚收获或第152d达到最大。总淀粉酶活性与薯块发芽速度不成正比,但是在112~152dα-淀粉酶平均含量较高的高温处理较非高温处理材料发芽要快。
2010, 25(6): 703-706.
摘要:
以引入福建的柑橘新品种"茂谷橘橙"和"闽农1号"葡萄柚等13种台湾水果为研究对象,评估果肉的多酚含量、SOD活性、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台湾水果的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其中以山竹和番石榴的抗氧化能力最高,福建引进的台湾新品种"茂谷橘橙"与"闽农1号"葡萄柚也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功能。
以引入福建的柑橘新品种"茂谷橘橙"和"闽农1号"葡萄柚等13种台湾水果为研究对象,评估果肉的多酚含量、SOD活性、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台湾水果的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其中以山竹和番石榴的抗氧化能力最高,福建引进的台湾新品种"茂谷橘橙"与"闽农1号"葡萄柚也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功能。
2010, 25(6): 707-710.
摘要:
为了明确诱导枇杷单性结实形成无核果实的机理和适宜诱导时机,通过观测不同时期400mgL-1 GA3+20mgL-1 CPPU诱导后的早钟六号枇杷花器官和果实种子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花蕾期处理果实无核率为100.0%,花后处理和对照为0,花后处理的种子重、幼果种子数、成熟果种子数及种子萌发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显然,GA3+CPPU诱导枇杷的花蕾能加剧雌雄异熟和雌雄异位,导致授粉受精机会大幅减少或避免,没有形成种胚是导致枇杷单性结实的主要原因,受精前的花蕾期是获得枇杷无核果实的适宜诱导时机。
为了明确诱导枇杷单性结实形成无核果实的机理和适宜诱导时机,通过观测不同时期400mgL-1 GA3+20mgL-1 CPPU诱导后的早钟六号枇杷花器官和果实种子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花蕾期处理果实无核率为100.0%,花后处理和对照为0,花后处理的种子重、幼果种子数、成熟果种子数及种子萌发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显然,GA3+CPPU诱导枇杷的花蕾能加剧雌雄异熟和雌雄异位,导致授粉受精机会大幅减少或避免,没有形成种胚是导致枇杷单性结实的主要原因,受精前的花蕾期是获得枇杷无核果实的适宜诱导时机。
2010, 25(6): 711-715.
摘要:
为建立稳定的火龙果ISSR-PCR反应体系,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设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表明,20μL ISSR反应体系中各主要成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0×Buffer(含Mg2+)2.0μL,DNA 20.0ng、0.30mmolL-1 dNTP、引物0.35μmolL-1、Taq DNA聚合酶为1.5U,引物(AC)8T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4.0℃。利用优化得到的体系对6份火龙果材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体系适合火龙果的ISSR-PCR反应。
为建立稳定的火龙果ISSR-PCR反应体系,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设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表明,20μL ISSR反应体系中各主要成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0×Buffer(含Mg2+)2.0μL,DNA 20.0ng、0.30mmolL-1 dNTP、引物0.35μmolL-1、Taq DNA聚合酶为1.5U,引物(AC)8T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4.0℃。利用优化得到的体系对6份火龙果材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体系适合火龙果的ISSR-PCR反应。
2010, 25(6): 716-718.
摘要:
选择亲缘关系较远且性状差异较明显的9个樱桃番茄高代自交系,配制39个杂交组合。通过比较观察,组合T-013(圣亚)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生长力强,中早熟,果实椭圆形且光泽,红色,果肉多,种子少,品质佳,糖度7.8~8.5度,单果重12~15g。参加福州、宁德、三明多点试验,总产量达52000~55000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龙女增产19.3%、20.7%、18.5%。
选择亲缘关系较远且性状差异较明显的9个樱桃番茄高代自交系,配制39个杂交组合。通过比较观察,组合T-013(圣亚)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生长力强,中早熟,果实椭圆形且光泽,红色,果肉多,种子少,品质佳,糖度7.8~8.5度,单果重12~15g。参加福州、宁德、三明多点试验,总产量达52000~55000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龙女增产19.3%、20.7%、18.5%。
2010, 25(6): 719-722.
摘要:
利用四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PEG浓度、硼浓度、钼浓度及浸种时间对大粒蚕豆发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钼酸铵24mgL-1、硼酸钠4mgL-1、PEG 5%、浸种时间16h或钼酸铵8mgL-1、硼酸钠8mgL-1、PEG5%、浸种时间24h两组浸种处理效果最佳,发芽率均达100%。PEG和浸种处理时间对蚕豆浸种的发芽影响最大,硼和钼微量元素浸种对蚕豆发芽率影响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大粒蚕豆浸种的PEG最佳浓度为5%,最佳浸种时间为16h。
利用四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PEG浓度、硼浓度、钼浓度及浸种时间对大粒蚕豆发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钼酸铵24mgL-1、硼酸钠4mgL-1、PEG 5%、浸种时间16h或钼酸铵8mgL-1、硼酸钠8mgL-1、PEG5%、浸种时间24h两组浸种处理效果最佳,发芽率均达100%。PEG和浸种处理时间对蚕豆浸种的发芽影响最大,硼和钼微量元素浸种对蚕豆发芽率影响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大粒蚕豆浸种的PEG最佳浓度为5%,最佳浸种时间为16h。
2010, 25(6): 723-725.
摘要:
"泉龙157"由实生单株选育而成。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枝条易成穗,坐果率高。果实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福建泉州)。果粒近圆球形,皮黄褐色,平均单果重12.5g,可食率为65.9%,可溶性固形物22.7%;果肉黄白色,质脆,味浓甜,具有牛奶的特殊香味。
"泉龙157"由实生单株选育而成。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枝条易成穗,坐果率高。果实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福建泉州)。果粒近圆球形,皮黄褐色,平均单果重12.5g,可食率为65.9%,可溶性固形物22.7%;果肉黄白色,质脆,味浓甜,具有牛奶的特殊香味。
2010, 25(6): 726-730.
摘要:
选取福鼎大白茶的种子、子叶、叶片、根、短穗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和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结果表明:(1)叶片是诱导愈伤组织最好的外植体,适合的诱导培养基为N6+2,4-D(2.5mgL-1);(2)愈伤组织通过多次继代培养扩大繁殖,可获得充足的愈伤组织;(3)愈伤组织在20种分化培养基中分化生长,绝大多数愈伤能长出绿色小突起,有一部分愈伤能分化出根。
选取福鼎大白茶的种子、子叶、叶片、根、短穗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和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结果表明:(1)叶片是诱导愈伤组织最好的外植体,适合的诱导培养基为N6+2,4-D(2.5mgL-1);(2)愈伤组织通过多次继代培养扩大繁殖,可获得充足的愈伤组织;(3)愈伤组织在20种分化培养基中分化生长,绝大多数愈伤能长出绿色小突起,有一部分愈伤能分化出根。
2010, 25(6): 731-735.
摘要:
在对龙眼园龙眼叶瘿蚊Asphondylia sp.虫瘿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6个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龙眼叶瘿蚊虫瘿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并进行理论抽样数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上虫瘿主要分布于叶片背面的主脉和主侧脉上,主脉两侧的区域虫瘿数量相近,在叶片不同区域的虫瘿分布比率依次为中部上层下层,其中在中部区域的虫瘿分布比率为39.80%,在主脉上主要分布在叶片上层区域,在主侧脉上以叶片中间区域分布比率最高;所有的指标表明,叶片上龙眼叶瘿蚊虫瘿在一切密度下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当m4.01时,其聚集原因与环境因素有关,当m4.01时,虫瘿聚集可能是由龙眼叶瘿蚊本身与环境的异质两因素共同作用引起;龙眼叶瘿蚊虫瘿密度在植株的东、南、中、西、北5个方位无显著异;植株中部及下部的虫瘿密度显著高于上部;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Iwao最适抽样公式得出了理论抽样模型:N=t2/D2(3.688 4/m+0.1972),并计算出允许误差范围内,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理论抽样数。
在对龙眼园龙眼叶瘿蚊Asphondylia sp.虫瘿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6个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龙眼叶瘿蚊虫瘿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并进行理论抽样数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上虫瘿主要分布于叶片背面的主脉和主侧脉上,主脉两侧的区域虫瘿数量相近,在叶片不同区域的虫瘿分布比率依次为中部上层下层,其中在中部区域的虫瘿分布比率为39.80%,在主脉上主要分布在叶片上层区域,在主侧脉上以叶片中间区域分布比率最高;所有的指标表明,叶片上龙眼叶瘿蚊虫瘿在一切密度下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当m4.01时,其聚集原因与环境因素有关,当m4.01时,虫瘿聚集可能是由龙眼叶瘿蚊本身与环境的异质两因素共同作用引起;龙眼叶瘿蚊虫瘿密度在植株的东、南、中、西、北5个方位无显著异;植株中部及下部的虫瘿密度显著高于上部;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Iwao最适抽样公式得出了理论抽样模型:N=t2/D2(3.688 4/m+0.1972),并计算出允许误差范围内,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理论抽样数。
2010, 25(6): 736-739.
摘要:
测定了阿维菌素、哒螨灵和阿维菌素炔螨特对黑李上桔全爪螨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桔全爪螨的室内LC50分别为0.159 6mgL-1、0.975 2mgL-1和23.730 7mgL-1,阿维菌素毒杀效果最好;5.12mgL-1阿维菌素、64.00mgL-1哒螨灵和280.00mgL-1阿维菌素炔螨特对桔全爪螨的田间防治效果均在90.00%以上,杀伤力较好且无药害产生;3种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b值存在差异,桔全爪螨种群的敏感性分布均匀度为阿维菌素哒螨灵阿维菌素.炔螨特。室内LC50、田间防治效果和毒力回归方程b值可作为黑李上桔全爪螨防控药剂引入的敏感性评价指标。
测定了阿维菌素、哒螨灵和阿维菌素炔螨特对黑李上桔全爪螨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桔全爪螨的室内LC50分别为0.159 6mgL-1、0.975 2mgL-1和23.730 7mgL-1,阿维菌素毒杀效果最好;5.12mgL-1阿维菌素、64.00mgL-1哒螨灵和280.00mgL-1阿维菌素炔螨特对桔全爪螨的田间防治效果均在90.00%以上,杀伤力较好且无药害产生;3种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b值存在差异,桔全爪螨种群的敏感性分布均匀度为阿维菌素哒螨灵阿维菌素.炔螨特。室内LC50、田间防治效果和毒力回归方程b值可作为黑李上桔全爪螨防控药剂引入的敏感性评价指标。
2010, 25(6): 740-744.
摘要:
从诱杀方式、诱杀剂的水分和甜度等方面探讨了食物诱杀剂对桔小实蝇的防治效果,并在田间进行小范围的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芒果果浆法能诱集到大量的桔小实蝇成虫;每天更换新鲜的芒果果浆能显著提高诱杀效果;在芒果果浆中添加红糖10gL-1、蜂蜜10mLL-1和麦芽糖10gL-1能显著增加桔小实蝇成虫的诱杀数量。田间试验表明,芒果果浆法能减少果实的受害率。
从诱杀方式、诱杀剂的水分和甜度等方面探讨了食物诱杀剂对桔小实蝇的防治效果,并在田间进行小范围的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芒果果浆法能诱集到大量的桔小实蝇成虫;每天更换新鲜的芒果果浆能显著提高诱杀效果;在芒果果浆中添加红糖10gL-1、蜂蜜10mLL-1和麦芽糖10gL-1能显著增加桔小实蝇成虫的诱杀数量。田间试验表明,芒果果浆法能减少果实的受害率。
2010, 25(6): 745-749.
摘要:
应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浒苔碱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碱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根据SAS系统回归分析得出浒苔碱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100℃提取温度下,Na2CO3浓度0.85%、料液比1:60(m:v)、提取时间124min。在该条件下的响应面模型预测的多糖提取含量为13.42%。
应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浒苔碱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碱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根据SAS系统回归分析得出浒苔碱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100℃提取温度下,Na2CO3浓度0.85%、料液比1:60(m:v)、提取时间124min。在该条件下的响应面模型预测的多糖提取含量为13.42%。
2010, 25(6): 750-753.
摘要:
通过比较自主研发的饲用羽毛肽粉与常规饲料蛋白源鱼粉、羽毛粉、棉籽粕、脱酚棉籽粕、味精生产残渣、豆粕、寡肽鱼溶粉、菜籽粕中不同分子量肽的含量,评估饲用羽毛肽粉在水产养殖饲料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不同饲料蛋白源肽分布差异明显,其中饲用羽毛肽粉除寡肽含量低于味精生产残渣外,其他各类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饲料蛋白源。
通过比较自主研发的饲用羽毛肽粉与常规饲料蛋白源鱼粉、羽毛粉、棉籽粕、脱酚棉籽粕、味精生产残渣、豆粕、寡肽鱼溶粉、菜籽粕中不同分子量肽的含量,评估饲用羽毛肽粉在水产养殖饲料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不同饲料蛋白源肽分布差异明显,其中饲用羽毛肽粉除寡肽含量低于味精生产残渣外,其他各类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饲料蛋白源。
2010, 25(6): 754-758.
摘要:
在枇杷园内套种圆叶决明并放养肉鸡,以室内圈养为对照,结果表明:(1)果园放养日均增重为55.5g,室内圈养的日均增重58.5g,80d后果园放养的重量为2.965kg,圈养的肉鸡重量为3.125kg,放养的肉鸡品质优、售价高,放养比圈养收益增加95.04%;(2)套种圆叶决明且2年均在果园内放养肉鸡的果园土壤全氮含量达到2.217gkg-1,果园进行肉鸡放养在治理虫害的同时,以鸡治草降低了人工除草用工,而鸡粪回田又提高了果园土壤肥力;(3)果园套种圆叶决明并放养肉鸡与自然生草相比,枇杷单果重、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13.68%、12.25%。
在枇杷园内套种圆叶决明并放养肉鸡,以室内圈养为对照,结果表明:(1)果园放养日均增重为55.5g,室内圈养的日均增重58.5g,80d后果园放养的重量为2.965kg,圈养的肉鸡重量为3.125kg,放养的肉鸡品质优、售价高,放养比圈养收益增加95.04%;(2)套种圆叶决明且2年均在果园内放养肉鸡的果园土壤全氮含量达到2.217gkg-1,果园进行肉鸡放养在治理虫害的同时,以鸡治草降低了人工除草用工,而鸡粪回田又提高了果园土壤肥力;(3)果园套种圆叶决明并放养肉鸡与自然生草相比,枇杷单果重、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13.68%、12.25%。
2010, 25(6): 759-765.
摘要:
研究生活污泥腐熟菌株的生长条件,堆肥接种剂L201在pH 7.7及温度58~65℃时生长较好,堆肥接种剂L301的最适生长温度是52~55℃;仓式好氧堆肥的前期通气量较少,中、后期通气量较多。施用有机肥LC301可以加快桉树生长。
研究生活污泥腐熟菌株的生长条件,堆肥接种剂L201在pH 7.7及温度58~65℃时生长较好,堆肥接种剂L301的最适生长温度是52~55℃;仓式好氧堆肥的前期通气量较少,中、后期通气量较多。施用有机肥LC301可以加快桉树生长。
2010, 25(6): 766-772.
摘要:
利用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数据,对福建省2001~2008年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并与全国及东部11省份进行比较分析;运用灰色模型对福建和全国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指出福建省科技进步发展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利用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数据,对福建省2001~2008年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并与全国及东部11省份进行比较分析;运用灰色模型对福建和全国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指出福建省科技进步发展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0, 25(6): 773-778.
摘要:
分析比较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保健(功能)食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产业政策与管理机制、科技研发与创新,提出借鉴台湾经验发展大陆保健食品,以及加强海峡两岸保健食品产业合作的若干思路。
分析比较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保健(功能)食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产业政策与管理机制、科技研发与创新,提出借鉴台湾经验发展大陆保健食品,以及加强海峡两岸保健食品产业合作的若干思路。
2010, 25(6): 779-782.
摘要:
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分析福建省2007~2009年间9类主要农作物生产比较优势,结果表明:茶叶、烟叶在福建省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蔬菜、水果、花卉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粮食、油料、麻类、甘蔗则不具备比较优势。
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分析福建省2007~2009年间9类主要农作物生产比较优势,结果表明:茶叶、烟叶在福建省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蔬菜、水果、花卉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粮食、油料、麻类、甘蔗则不具备比较优势。
2010, 25(6): 783-787.
摘要:
在调查近几年福州市农民收入的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制约因素,从5个方面提出促进福州市农民持续增收的对策建议。
在调查近几年福州市农民收入的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制约因素,从5个方面提出促进福州市农民持续增收的对策建议。
2010, 25(6): 788-791.
摘要:
分析福建省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现状,并从法制建设、机构建设、掌握新技术、应用型技术、培训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对提高福建省农民科技素质教育的途径进行探索。
分析福建省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现状,并从法制建设、机构建设、掌握新技术、应用型技术、培训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对提高福建省农民科技素质教育的途径进行探索。
2010, 25(6): 792-795.
摘要:
在剖析现代茶叶集约生产引发诸多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福建良性生态茶园的必要性、指导思想、指标要求、模式选择及主要技术等。
在剖析现代茶叶集约生产引发诸多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福建良性生态茶园的必要性、指导思想、指标要求、模式选择及主要技术等。
2010, 25(6): 796-800.
摘要:
介绍了红曲色素种类、安全性及其新近的应用研究,阐述了关于红曲霉液态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的研究进展,还对红曲霉的其他主要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介绍了红曲色素种类、安全性及其新近的应用研究,阐述了关于红曲霉液态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的研究进展,还对红曲霉的其他主要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